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六尺巷”位于桐城市区西后街,东起西后街巷,西抵百子堂。巷南为宰相府,巷北为吴氏宅, 全长100米、宽2米,均由鹅卵石铺就。据姚永朴《旧闻随笔》、《桐城县志略》载:老宰相张文端公(清康熙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吴氏邻,吴氏越用之。 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吴氏闻之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 焉。六尺巷故事流传甚广,......[查看详情]
勺园坐落在西环城路东侧,与省康复医院临近,园内“九间楼”,系清代大学者方宗诚的藏书楼 。桐城派“三祖”之一的刘大(木魁)曾在此为张闲中子弟,设帐授经。 刘大(木魁)(1698-1780),字才甫,又字耕南,号海峰。清代著名文学家。他出身于耕读世家,自言“家世皖江侧,薄田十余亩”。当年文动京师,却科场失意,终身以授徒为业,晚年任黟县教谕,不久即辞归桐城,著书立说,不复出仕。歙县程晋芳、历城周庶昌曾说:“昔有方侍郎(苞),今有刘先生,天下文......[查看详情]
河滨公园,位于从龙眠山流经城区中心的龙眠河上,正在逐步创建之中。它是由东西两岸的沿河 绿化带和筑坝蓄水造成的平湖,辅以亭榭、曲桥、雕塑,营构为“城中之园”。 市民们日常可以在 此晨练健身,月下散步,节假日尚可登上小艇,进行水上游乐等活动,实属一处得天独厚的市内休 闲娱乐场所。
紫来桥原名桐溪桥,曾名子来桥、良弼桥,位于市区东门紫来河(即龙眠河)上,东西走向。古 为舒(州)庐(州)通衢之孔道,今作联络城乡之纽带。桥长48米,宽4.5米,高4.6米,五孔四垛,用 麻条石垒成。桥西头第一孔用麻石一横一竖起拱券,其它四孔用巨型长方条石铺砌,呈方形。桥面 中间有一条较深的古辙道痕迹。桥迎水面,设尖形分水墩,今西头第一垛分水墩不存。 紫来桥,元邑人方德益(方苞始祖)捐金改石桥;明嘉靖末年,石桥圯,易木桥;天启问,知县......[查看详情]
东大街,位于城区太平街道办事处,坐落城东,东西走向,东抵合(肥)安(庆)公路,西临龙眠 河,主街一条,长480米,宽4米,麻条石横铺街道,呈微弧形,不是一览无余,具有中国古街道特色。街道两侧为店铺,鳞次栉比,屋瓦接堞。店面石砌单台基,木构架屋身,砖砌墀头,斜撑承檐,平板额枋,木格象眼,两坡屋面。 建筑形式以抬梁式为最普通,采用榫卯结合、砖石结构的营造方法,错落有致,属清代建筑风 格。全街巷道五条,街北有二:通东岳庙小巷长80米,通柴场......[查看详情]
投子寺位于太平街道办事处长生村投子山顶。因其山形如凤,故原山名为凤凰山。寺镇山巅, 犹如落在凤尾上,更有山上古木参天,山中泉水叮当,景色极为壮观。投子寺古迹、圣景早已名扬 海内外。据传寺的上下曾有“三鸦报晓”、“二虎巡廊”、“神霄宫”、“望湖亭”、“柚木井” 诸名胜。“柚木井”虽被填平,仍可复原。“赵州桥”、“卓锡泉”、西山石刻与碑刻等旧迹仍可 识辨。古寺晨钟,响彻山城田野,“投子晓钟”被尊为桐城八景之首。 投子寺前身是个小庙叫“......[查看详情]
披雪瀑摩崖石刻,位于桐城市城西四公里处的碧峰山麓,今属碧峰办事处石板村。披雪瀑,山 清水秀,奇景壮观,崖壁间现存石刻三处:前瀑西崖石壁下,留有宋绍圣年间游人三行竖题刻:“ 敷阳王孚信道、建安陈信臣、荥阳张侥子厚、合肥皇甫崧升,宋绍圣丙子正月甲寅日同游”。 石刻面积为0.2平方米,因风雨剥蚀,现存三十字。这一宋代石刻,至今已有八百九十余年。 前瀑西南崖壁上,刻竖行楷书“披雪崖”三字,石刻面积为 0.03平方米。后瀑北面崖壁上,刻隶 ......[查看详情]
去披雪瀑风景区的N大理由 理由1 披雪瀑,古名披雪洞(一作披云洞),又名响雪泉。 理由2 存有大量红色遗物与遗迹,紧凑的平面构成、精美的梁枋雕饰,都体现着它的恢宏与精湛。 理由3 复建和修缮后的涂氏公祠地面铺装青石砖,并栽植大量松柏、桂花,烘托以宗祠建筑为主体的大环境。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披雪瀑风景区 风景优美,瀑布景观壮观,很棒 刀刀空气清新,特别适合现在来玩,推荐推荐 人生很棒的地方,青山绿水,好玩 枫叶 披雪......[查看详情]
九间楼,乃清代大学者方宗诚藏书楼,为九开间,故名;后为其后代诗人方守敦之住宅,位于 市区西环城路东侧的勺园。短垣外障,圆门通达,入门则“楼”,砖铺回廊,雕花木扇,明窗几净 ,长墙小院,具有桐城典型民居风味。楼面积242平方米,西为一列五间楼房,东北厢房各二间,每间面积16平方米,东为一道高墙,长达7.9米,中间是长方形院落,面积为61.6平方米。今楼保存完好。 方宗诚(1818~1888),字存之,号柏堂、诸生,桐城人。少有伟志,师事......[查看详情]
南大街位于文昌街道办事处,南北走向,全长近两华里,宽四米。其北紧接环城南路,与胜利 街相连;南与过境206国道相通,是昔日桐城城关最繁荣的商业街。 整条街道长条麻石铺设,宛如琴键有序排列。街道两边是鳞次栉比的土木结构的商住店房,一 般前后两进、上下两层。楼下店面左侧设一砖砌半人高柜台,右侧是可上下的木板店门;楼上临街 一面木格花窗,开合自如。 前店后坊或前店后室,是昔日经商者的传统习俗,今日仍有此例。房舍清一色青......[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