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桐城中学石柱刻,峭然耸立该校园东侧。柱为方形麻条石,高4.32米,边宽0.34米,顶部呈锥形,底部设基座。石柱四方,竖行阴刻两组铭文,东西两方刻魏体,字体端庄,文曰: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集六朝人文句” “杂花生树,群莺乱飞。 乙丑三月方守敦” 南北两方镌篆书,运笔流畅,文曰: “为梁为柱罔不宜,志重远者,不师女而师谁?乙丑九月方寿街铭此十有七字” 石柱刻于民国十四年(1925),邑人书法家方守敦、方寿衡为之题......[查看详情]
五州地图碑,在城北桐城中学校园内,分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碑高1.19米,宽1.11米,厚0.20米;碑座两层,上为石座,下为水泥配座。通高1.51米,宽1.46米,厚0.50米。石质清润,单面阴刻魏书,碑文曰: 惟古禹域年万亿,海外九州环历历。 洪荒世远文明辞,宝藏兴焉众生殖。 种族纷纭色其色,圣哲光辉昭八级。 大道为公心莫逆,有园一区纳万国。 缩地为图远可(足庶),南北东西恣所适。 善其学子大其识,整顿乾坤伊谁责。 共和十......[查看详情]
半山阁,即吴汝纶创办的原桐城中学堂藏书楼,座落于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曾在桐城中学堂任教的日本教师早川东明参与设计。半山阁系两层砖木结构,由楼、阁两部分组成,暗依“楼”西山墙而建阁,外露东山墙,故名。“阁”坐东向西,面阔三间,宽8.9米,进深一间,长3.4米,两层,仿歇山式顶,高8.4米,底层砖砌护墙,南北各开一门。由北门而入,有楼梯通向楼层。楼为木结构抬梁式,北、西、南三面临空,设栏杆扶手,可凭远眺,檐下装有挂落,内装木板天......[查看详情]
“惜抱轩”银杏树,在桐城中学校园内东北隅,系姚鼐书屋“惜抱轩”旁之宅树。 姚鼐(1732~l8l5),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世称 惜抱先生,桐城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人翰林,官至刑部郎中,充四库全书编修官。中年弃官,先后在江宁、扬州、徽州、安庆主持钟山、梅花、紫阳、敬敷书院达四十余年,士争受业。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刘开、姚莹为其著名弟子。 姚鼐出身于翰墨世家,颇负盛名,治学以经为主,兼及子史诗文,为桐城派文学理......[查看详情]
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此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查看详情]
刘邓首长南下住所,位于市区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建于1949年,共三进,两院落,每进三开间。主间面积17.4平方米,两侧次间面积各为22.2平方米,屋高5.4米。1949年解放军渡江时,刘伯承、邓小平同志住中进东侧次间,中进主间为会议室,西侧次间为秘书、参谋住处,前后进为警卫人员住所。
朱光潜故居,位于桐城中学西隅,原有专石结构房屋三间,两坡屋顶,青砖墙壁。抗战期间,美学宗师朱光潜曾在此居住。 朱光潜(1897--1986),系我国当代最负盛名的美学大师,同时又是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翻译家和教育家,享有崇高的国际声誉。朱先生学贯东西,知识渊博,造诣精深,尤以他完美的人格、高尚的情操和严谨的学风,为世人树立了一个真正学者的光辉形象。朱先生生前是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政协常委,中国美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文联、中国作......[查看详情]
凤义兴商号楼,位于市区南大街,为清代自金陵迁居桐城的巨商凤士标所建之店铺和住宅。 商号楼,坐西向东,面临大街,前后共三进,抬梁式砖木结构,层楼高墙,平面呈梯形,面积为606.28平方米。前进为商店铺面,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两侧设墀头山墙。楼层板壁,与中进之间廊楼构成方形、长方形天井各一。右后侧置扶手楼梯,通往楼层。 中进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高两层,当心间为过道,与后进相联,前后设高廊。后进为居室,面阔五间,进深五间,当心间为堂屋,层楼,前......[查看详情]
石门冲,又称石门。冲长1公里,东南崖壁间有魏书石刻“石门真隐”四字,竖行阴刻,高1米,宽30厘米,每字0.032平方米,左下方跋书曰:“云间陈仲传为治金先生书”,每字为25平方厘米。字体端庄秀丽,清晰可辨,据传为明代所刻,石刻西北侧有悬崖、峭壁、飞瀑、流泉,古称“石门”,为历代游人揽胜之所。 邑人明御史赵(钅弋)《石门》诗云:“天生作石门,千古盘空踞。好封一泥丸,石放流泉去。”“石门”崖间,里人明武英殿大学士何如宠曾题书刻石,为采石者所毁。
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即薛家岗新石器文化遗址,至今已有五、六千年历史,位于潜山县城南7.5公里处的河镇乡利华村与水岗村交界处。该处已出土的一千多件古文物(详见出土文物概况介绍),可供参观凭吊,对研究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晚期文化,是不可多得的理想场所。 该遗址坐落在潜河边上,高出附近农田3-7米,为一椭圆形台地,总面积约有六万多平方米。在已经开挖过的一千多平方米方塘中,人们从土质结构上可以看到五个自然层。第一层为耕土层,第二层为唐、宋文化......[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