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於新桥永乐戏院侧,创建至今已有二百馀年历史,内供奉菩萨甚多,香火亦鼎盛。莲溪庙以其所在之地为名。澳门地形,宛似莲花,故称莲岛,由大陆通澳门之路,视为莲花茎,茎尽处有山拔起,称莲花山,又叫莲峰。莲峰之阳,昔有溪水一道,流於新桥坊间,称作莲溪。庙则建於溪之右岸,故称莲溪庙。此庙始建於道光年间,内奉华光、北帝、财帛、文昌诸神。历经数次破坏、修葺及扩建,至今日其座落之新桥区,亦由昔日之汪洋一片发展成澳门的繁嚣地区之一。
又名圣地牙哥炮台,位於西湾西端。炮台建於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堡上,距今超过叁百五十多年。澳门政府在公元1622年前修筑炮台,用以防御澳门的入口水路。当年炮台面积纵一百五十步,横五十五步,距离海面约叁十尺,适用于枪战。堡中的石池,可作贮水之用,地下并有贮藏库。 古堡内,设有小天主教堂,名为圣雅各伯小堂,昔日供堡内士兵参拜之用。教堂内有精致的圣雅各伯雕像以及圣母花地玛、伊莎贝皇后的瓷砖图像。 1981年,古堡改建圣地牙哥酒店,但仍保持原有的特色,城墙、隧道......[查看详情]
位于葡京酒店附近的加思栏兵营前,又称加思栏花园。由葡京步行不出五分钟便可到达。花园分为高低两部份:低部位于南湾街与家辣堂街之间 高部再分两级,有石阶相连,位于家辣堂与兵营斜巷,加思栏新马路及东望洋新街之间。 园中植有绿树花卉,并有石椅纷陈其中,常有游人在其中小坐歇息。在公园旁边的八角亭图书馆,昔日为花园的酒水部,现在是中华总商会附设的阅书报室,为澳门较有规模的公众书报室。开放时间为早上八时至中午十二时,晚上七时至十时。 南湾花园高部在东洋望山麓,建......[查看详情]
大三巴牌坊是圣保禄教堂的前壁遗迹,是澳门着名的名胜。教堂原本由一名意大利籍耶稣会神父设计,以日本工匠鬼斧神工的技术协助建成。 1602年奠基,1637年全部竣工,而教堂前一段长石阶则于稍后完成。这间教堂与火结下不解之缘,从其雏型起始,至现时仅存的前壁牌坊,先后经历三次大火,屡焚屡建,是一所活生生的历史见 。 1835年1月26日黄昏,圣保禄教堂失火,一发不可收拾,焚烧了两个多小时,整幢教堂几乎付诸一炬,幸好教堂最珍贵的前壁仍能保存屹立,成为今日的大......[查看详情]
又名东望洋山,位于澳门正中心,是澳门最高的山,海拔9 0多米,满山树木,苍翠欲滴。因从前松树茂密而名,现时在政府改建下,己成为澳门其中一个优闲胜地。山腰辟有一条环山马路,几座风雨亭点缀其间,林荫夹道,清风徐来,松涛翻动,鸟语花香,极富野趣。绕行一周,可环视全市风光,四时景色随季节而不同,一天之内也有变化,朝阳生辉,在天边升起,极望海际无限,金鸟西坠,晚霞映照,层林尽染,使人萌发夕阳无限好的美意。山顶有灯塔,名为东望洋灯塔,高高在上,傲视海岸,发射出巨大......[查看详情]
望厦炮台的建筑始於1849年,由当时的澳门总督亚马勒负责督导,目的是为了防止清廷的军队,亚马勒被刺後,炮台的建筑於1864年重新开始,1866年完工,面积为6300平方米。炮台後改为驻守澳门的非籍葡兵营地,故此山俗称“黑鬼山”。自澳门取销驻军後,军营便荒废空置,至八十年代始改成澳门政府旅游司管辖的旅业学校。現在是旅游高等學院的所在地。旅业学校的设立目的是为了提高澳门旅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及素质。目前,该校有校舍数座,并有一设备完善的宾馆,接待贵宾住宿。旅业......[查看详情]
邮位于市中心区邮政局大楼内,展出物品包括邮票,邮政设备,人工制品,澳门第一间电台录音室,和一九三零年的自动电话交换中心,以及一些有关照片。讲述一九三七年泛美航空运载澳门第一批空邮信件。博物馆于平日开放,由下午三时至五时,或可向澳门邮电司安排参观时间性。
建于1970年,历时四年,于1974年竣工正式通车,总投资1400多万澳门币,全长约2.5公里,桥面有双股的快车道及两旁的人行道,是连接澳门半岛和凼仔岛的跨海大桥。大桥由葡萄牙桥梁专家贾多素设计、建筑,线条简洁大方,色调明快,与两岸建筑风格十分和谐。
澳門著名的天然海浴場,位于路环岛。海灣呈半月形,坡度平緩,灘面廣闊,水质明净。沙滩宽约1公里,沙的特色在於黝黑,海沙均匀,幼滑的細沙,故有黑沙海滩之名.黑色的細沙是由於海洋特定環境形成的帶黑的次生礦海綠石所致。“海綠石” 受海流影響,被搬至近岸,再經風浪攜帶到海灘,使原來潔白明淨的白沙灘,變成了迷人神秘的黑沙灘。每逢假日周末盛夏时节,黑沙海滩游人如鲫,热闹非常。 岸边种植了一大片木麻黄树,成为岸边常绿林带,与黑沙海滩相映成趣,最宜郊游、划艇、游泳。岸......[查看详情]
建于一九三八年,其设计以澳门主要教堂的巴罗克式为主。圣堂外墙以奶白色为主,还有椭圆形的窗户及钟楼。在圣堂的前面还建有于一九一零年战胜海盗的纪念碑,而且在教堂内仍然存放着一些亚洲最神圣的遗物,在一个银制圣骨匣中存放著圣方济各的臂骨,圣人在日本传教后,打算进入中国,他于一五五二年在距离澳门七十公里的上川岛逝世。教徒于日本被迫害期间,二十六名天主教外籍及日籍神父于一五九七年在长崎被钉十字架殉道而数以百计的日本教徒于一六三七年在“SHIMABA-RA”革命中被......[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