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宝鸡市历史博物馆,设在当地的道教名观金台观内。馆内主要陈列周原、雍城、陈仓、平阳、千阳等遗址出土的周秦历史文物,历述了宝鸡市及所辖地区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的变迁和历史地位,其是馆内珍藏的西周早期青铜器,品位颇高。馆内第一部分为原始社会展,集中了当地发现的20多处原始文化遗址的文物精品。其中以距今7000年前的北首岭遗址最引人瞩目。馆内第二部分反映周王朝早期发展的历史,集中展示了周原遗址出土的青铜器。馆内第三部分对秦人的早期活动作了生动的介绍。馆内珍藏有秦......[查看详情]
宝鸡人民公园地处市文化教育中心,北依滔滔渭水,南接青铜器博物馆与市体育中心,东临渭河大桥,与繁华的闹市区隔河相望,占地519亩,其中水面140余亩,是一座综合性多功能休息娱乐场所,年接待游客超多50万人次。园内风景秀丽、湖光潋滟、绿荫环抱、鸟语花香,是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始建于1974年,于1979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已建成文化娱乐区、观景休憩区、动物展览区、水上活动区和行政管理等五大功能区。全园共植各类观赏花、灌、乔木四万多株,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查看详情]
去太白龙凤山的N大理由 理由1 太白龙凤山有其独特的地貌特征,龙山在汤峪河的西岸,远瞧好似一条巨龙横卧,龙头朝东欲腾空,龙身向西南弯曲延伸直达太白山大爷海。 理由2 太白龙凤山春季迎春花香扑面,山桃花、银杏花吐蕾绽放,灌木、柳树吐露新绿;夏季满山翠绿、郁郁葱葱;秋季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季白雪皑皑,雾松冰凌。一年四季,景色如画,美不胜收。 理由3 太白龙凤山除了自然景色外,还建有龙山公园和多处人文历史景观。 全程驴友这样评价太白龙凤山 环境优雅,景色宜人 ......[查看详情]
陕西眉县汤浴温泉,位于太白山森林公园的入口处。眉县汤浴温泉又名“凤凰泉”、“西汤浴”,位于眉县太白山北麓的汤浴口,距西安100公里左右。这里山环水绕,古木丛郁、景色如画,因地处龙凤、凤凰两山环抱之中,故名凤凰泉。据记载,“凤凰神泽”为眉县八景之一。隋文帝杨坚曾在此建“凤泉宫”作为避暑洗浴之地,唐玄宗曾三临其地,赐名“凤泉汤”。眉县汤浴温泉现有大泉3口,水温经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钾、钠、镁、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其中硫酸钠含量较多。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查看详情]
箭括岭位于岐山县城西北30公里处,海拔1600多米。山岭两岐,双峰对峙,形如箭括,因之得名。据资料记载,岐山就是以箭括岭而得名。岭上草木葱笼,悬崖翠柏,鸟雀啼鸣,野鹿出没,别有一番幽静的野趣。岭崖刻有“北有玉女潭奇观,浮休过”等文字。 岐山名扬中外,早在16世纪,日本著名武将织田信长就十分倾慕中国周代的文王、武王据岐山而统一天下的伟业,于是将所占领的“井口”改名为“岐阜”。1987年以来,日本国岐阜市市长及其他官员曾多次专程前往周原地区探寻这段历史......[查看详情]
陕西眉县汤浴温泉,位于太白山森林公园的入口处。眉县汤浴温泉又名“凤凰泉”、“西汤浴”,位于眉县太白山北麓的汤浴口,距西安100公里左右。这里山环水绕,古木丛郁、景色如画,因地处龙凤、凤凰两山环抱之中,故名凤凰泉。据记载,“凤凰神泽”为眉县八景之一。隋文帝杨坚曾在此建“凤泉宫”作为避暑洗浴之地,唐玄宗曾三临其地,赐名“凤泉汤”。眉县汤浴温泉现有大泉3口,水温经常保持在60℃左右,水中含有钾、钠、镁、铁、钙、碘等多种元素,其中硫酸钠含量较多。通过多年的实践证......[查看详情]
望鲁台为春秋战国时期大教育家孔子贤徒燕伋所筑,位于陕西省千阳县境内,距今2400余年,是中国尊师第一台。 燕伋(前541-前476年),字子思,秦地千阳燕家山(今陕西省千阳县水沟镇水沟村)人,孔子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燕伋一生三赴鲁从师孔子。归里后在渔阳(今千阳县裴家台台)设教18年,积极传授孔子学说,伋辞世后历代朝庭对其大加封赠: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玄宗封伋渔阳伯;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加封伋千源候;明追称"先贤燕子"。山东......[查看详情]
秦公一号大墓位于陕西省凤翔境内。秦公一号大墓遗址博物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馆区有中国乃至世界迄今发掘的最大古墓遗址,倒金字塔墓葬形制。该馆是我国唯一可供游人进入棺椁内参观的景点,使人们领略《诗经》中“临其穴,惴惴起栗……”的最佳场所。
位于景区大南沟内3km处,这里7座山峰一字排开,如同七仙女下凡,在峰顶有一巨石,状如头戴斗笠,背负药筐的采药老翁,又似九天之外飞来之石,耸立峰顶。相传,炎帝神农氏在山中采药,济世救民,误食了断肠草而死,死后仍不忘民间疾苦,从而化为巨石屹立秦岭山中,后人称此石为神农采药石。
苏文忠公祠坐落在凤翔东湖北区,创建于明代,历经沧桑,相继修茸,飞檐门雕梁画栋,甚是辉宏壮观。祠内陈设苏轼雕像和诗文绘画等文物,藏有苏轼梅、兰、竹、菊手迹石刻,展示出苏轼在凤翔政绩文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