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石喷泉系由荷兰人在17世纪兴建,但现在的葡萄牙殖民风格墙面,则是1832年修葺的。1963年被列为国家级古迹接受保护,有一座旧门保护入口。泉水自里欧斯石雕喷出。该喷泉对圣路易斯市来说,极具历史重要性,因为17世纪初,葡萄牙军队和荷兰人开战前,便是在喷泉前面扎营。荷兰人被赶走前,在1641年对石喷泉的水进行疏导。
希贝龙喷泉是一座殖民时期的珍贵建筑样本,建于1796年,座落在一处宽阔的庭园,由石刻雕饰覆盖,二堵高墙围砌。喷泉正面的宗教图像雕饰,由二边的石柱支撑。泉水从固定在石雕上的五个铜制水龙头流出,流进水槽口的水会流到旧无花果海滩。喷泉下面有着像迷宫似的地下水道网,几百年前为耶稣会教士在该市兴建的教堂之间的连接管道。
这条小巷是为了纪念女黑奴卡达琳娜·荷莎·杰苏斯·飞黑拉而以她的名字命名。卡达琳娜生得非常美丽,将情人送给她的钱都存起来,直到买下自己的自由。恢复自由身后,她开始投资房地产,而且自己也买了女奴。卡达琳娜非常有人缘,在圣路易斯上流社会走动,是当时的一位名媛。 卡达琳娜·蜜娜巷有一座三十五级的石雕阶梯,二旁小酒吧林立,是欣赏黑姬乐曲的好地方。小巷位于大海滩区,近河运站。
保利斯达大道是有名的金融商业街,这里高楼林立,交通四通八达。而在最初,这里只是一座名叫CAAGUASSU的荒山。直到1880年,才由当时的主人——葡萄牙人马利亚诺自己出资开辟了一条土路。1890年,几家地产商看中了这块地,合资建成了保利斯达大道,当时的大道宽30米,长2800米,海拔847米。1908年,保利斯达大道已经初具规模,两旁已经建起了50栋楼房,而且该条大道成为圣保罗市第一个使用柏油路面的大道,保利斯达大道的路面被拓宽,还被IPE树装点,所以......[查看详情]
比拉尔圣母主教堂在1733年建成启用。当时正值敏纳斯开采黄金的巅峰期,所以教堂展现出在该块土地所挖掘到的财富,使用了珍贵的宝石、银和逾400公斤的黄金来装饰教堂。主祈祷堂的壁画代表四名福音使者、一年四季,以及最后的晚餐。教堂内亦辟设宗教博物馆,展出雕塑品和银器。
法利亚神父小教堂亦称为萝莎柳圣母小教堂,由琼·基·法利亚神父建于18世纪初。因不分白人和黑人,男人和女人,接受所有人的膜拜而为众所知。不过,随着时间过去,不同的团体逐一形成,黑人信徒便和其它人分开。小教堂有一支三角十字架,据学者指出,是代表教宗比欧六世赞成将信众分开的象征。这类型的十字架,在敏纳斯州仅有这一支。
革命纪念馆在1944年启用,展出敏纳斯独立革命时期的历史文史数据,以及其它和敏纳斯历史艺术资产有关的物品。博物馆拥有一间会议厅和一间短期展览室。纪念馆建筑过去曾经是监狱和市政厅,始建于1784年,但因工程多次中断,至1846年才建成。它是黑金城最重要的历史建筑之一,已被国家历史艺术资产机构列为古迹接受保护。
恭多斯之家的建筑呈殖民风格,建于1772年至1784年间,为当时敏纳斯省一名征税官的官邸。建筑底层的部分,也曾用来关参与敏纳斯革命失败被捕的义士,如诗人柯劳久·马诺耶·达·柯斯达和奥华雷·马西耶等人。稍后,那里变成皇家财政委员会办公厅,才命名为「恭多斯之家」,设立铸金所。现在,游客可以在参观历史建筑时,就近认识当时的一些文物,如用黄金铸成的器物和熔炉,以及18世纪的画作。地下室是以前黑人奴隶住的地方,而楼梯下面的房间则是牢房。
卡摩圣母院是黑金城最美的教堂之一,建于1766年,由阿雷贾基尤的父亲马努耶·福兰西斯哥·里斯本负责设计蓝图。教堂内的法器室洗手台以及供放慈悲圣母像和基督像的二座圣坛,都是阿雷贾基尤的作品。1999年,教堂发生大火,多件保存多年的法物受到破坏,现在收藏于邻城玛莉安娜的宗教博物馆。这座教堂业已被巴西国家历史艺术资产机构列为古迹接受保护。
神龛博物馆内收藏描绘敏纳斯州和巴西其它地方居民信仰的对象:神龛。这些神龛,多来自人们居住在农场或穷乡僻壤的时代,在当时,只有神父行脚经过每个地区时,才会主持弥撒,所以一年举行不到二场弥撒。在那样的情况下,便出现随身携带型的小神龛,让信徒可以依自己的时间和意愿去培养信仰。博物馆内宁静肃穆的环境气氛,让游客浸润在过去信仰似乎较坚强的历史年代中。若是我们仔细观赏,更可以察觉到,信仰和对宗教的尊敬,不只呈现在作品的线条上面,也存在于制作神龛的艺术家的心中和手中。......[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