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瓦什峡遗址位于新疆库尔勒若羌县西南80公里的怪柳沙丘丛中,瓦什峡是古代楼兰的经济中心,早在汉代以前这里的手工业已颇具规模。据《汉书.西域传》记载:若羌“山有铁,自作兵。兵有弓、矛、服刀、剑、甲”。瓦什峡遗址几乎完全隐没于沙丘柽柳包中。遗址上还保存着数十间前后相连的手工作坊及冶炼金属和烧制器皿的土窑残址。这里出现的大量粗玻璃器皿和元代汉文文书、以及隋、唐、宋时期的钱币、丝织品、工艺品等文物,为研究古代“丝绸之路”南道东西交往情况,尤其是中国玻璃工业的发展......[查看详情]
满汗王府坐落在新疆库尔勒和静县城中心,是一座青灰色砖木结构的宫殿式王宫。它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最后一个封建领主满楚克扎布(满汗王)继承汗位后,用以居住和从事各种活动的场所,一度是土尔扈特部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满汗王府坐北朝南,有大小房60间,包括正大殿和东西两官。正大殿分两层,二楼供奉满汗王祖神宗神位。东西两宫有卧室、膳房、娱乐室、客厅、储存室等。满汗王府由满汗王叔父多布敦策楞车敏亲自设计,焉耆回族工匠承包,于1927年建成。整座......[查看详情]
曲惠古城位于新疆库尔勒和硕县曲惠乡西北,相传是汉代危须国故地。遗址仅存城基、夯土筑,周长427米,残高3—5米,宽5米。城内建筑基址尚存,有一土墩,残高2.4米,红土筑,顶部砌土坯,地面散布红泥陶片,在这里出土“大泉五十”、“开元通宝”等古币。
唐代屯戍遗址,位于焉耆七个星乡东北约2公里处,遗址为方形城池,周长450米,夯土筑墙,残高4米左右。城内有房舍及仓库遗址。破不可辨。遗址北约1公里处,排列着3个间距500米左右的土台,可能是当时的烽燧台。这里曾出土陶器和陶纺轮等,与内地唐代制品十分相似。另外还发现有铁斧、铁镰和铁犁等农具及唐代钱币。 在出土陶器的同一地层中发现有小麦、高梁、谷子、胡麻等种子和极细的面粉,有的已被烧成焦炭,估计是当时的粮仓,遭过火灾。城附近不远处还发现石碾数方。
硝尔墩旧城位于新疆库尔勒焉耆县六十户乡西北约公里处。城区面积400亩、隐约现出内外两重城。外城墙时断时续。周长1700余米。城中有夯土所筑的高大建筑,很残破。地面上有粗厚红陶片。从考古发掘中估计,硝尔墩旧城是古代耆、危须二国时期的粮仓遗址。黄文弼认为是危须国的危须城。遗址中有许多圆形洞穴,直径大小不等。穴内有腐烂的黄米、高梁等;
库尔勒焉耆县境内霍拉山沟口有唐代废寺18处。系土坯建筑,墙基以石垒砌,寺皆被焚毁。1907年,斯坦因在这里窃走不少写经废纸和泥佛像。1928年,我国考古人员发掘山绿色瓷砖及木雕佛像,瓷砖花纹与吐鲁番三堡所出土的烧砖相似;木雕佛像两手拱胸,中有孔。形式与内地墓前的石翁仲颇为相象。
在库鲁克山脉中发现多处古代岩画,其中以山脉中段兴地峡谷中的兴地岩画最著名,岩画总面积约90平方米,有大小图像300幅,内容涉及动物、狩猎、放牧、驮运、宗教、舞蹈、杂技、征战、斗殴、建筑及各种符号,是中国北方原始游牧民族留下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记载着新疆库尔勒等地古代游牧民族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历史。史学家认为,兴地岩画是匈奴人在西域活动期间开始创作的。匈奴势力在公元前2世纪才到达在塔里木盆地,兴地岩画应产生于公元前2世纪以后。
在新疆库尔勒且末县西南莫勒坎河东岸昆仑山中的一段河岩上,岩壁经流水长期冲刷变得十分光滑,上同有一段2500平方米的岩刻画,图像数干幅,有人物、动物图像,还有骑马、射箭、舞蹈、徒手相搏等内容,技法属阴刻,深数毫米。岩刻高于现在河床20—50米,根据岩刻高度及该地河床下切速度估算,莫勒坎河岩画的创作年代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估计是古代羌人凿刻。公元前3000年羌人已进入昆仑山,直到唐代他们还生活在这一地区。
新疆库尔勒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巴音郭楞乡莫斯特牧场广阔起伏的草原上有一根高1.3米、周长1米的花岗岩石柱。石柱正面是一张表情肃穆威武的人头像,造型逼真,传说是古代蒙古族的一位英雄死后,人们为纪念他而立的石像。而人出自何年代,众说纷纭,估计是古代突厥所为。
新疆库尔勒轮台县野云沟乡和策大雅乡,汉代为西域都护府乌垒城所在地,是当时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 今乌垒城遗址已不存在。在野云沟乡还有两处古城遗址,一是乡政府东1公里处的一座方形小城池,被水流冲刷过,城垣仅存1米,夯土筑,周长约百米,城内散布着青灰色陶片,白胎刻画点纹或波文。城东似有一城楼,南有城门。 另一处古城遗址在乡政府东面10公里公路北侧,当地人称“白土墩”,有城垣、田埂残迹和一个高约3米的土墩,估计是烽隧。黄文弼在野云沟遗址上发掘出一些......[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