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禄米仓在东城区禄米仓胡同71、73号。坐北朝南,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2),为明、清两代储存京官俸禄米的粮仓。清初有30廒,康熙二十二年(1683)增至57廒,光绪末年减为43廒。 该仓围墙及仓廒均由大城砖砌成。每廒5间,面阔约为23米,进深17米左右,高约7米,房顶为合瓦,顶开气窗,两山为悬山五花山墙,仓内原有明代历任仓场监督题名碑。1911年后改为陆军被服厂。现在院内还存两座仓廒,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查看详情]
毛主席纪念堂位于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南面,占地面积5.72公顷,总建筑面积33867平方米,始建于1976年11月,1977年9月9日举行落成典礼并对外开放。其主体建筑为柱廊型正方体,南北正面镶嵌着镌刻“毛主席纪念堂”六个金色大字的汉白玉匾额,44根方形花岗岩石柱环抱外廊,雄伟挺拔,庄严肃穆,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南馆公园位于东直门内,明代这里是一座铜厂。1956年市规划局批准此地为绿化用地,根据当地居民的俗称命名为南馆公园。 南馆公园北与俄罗斯大使馆相对,西与著名的通教寺毗邻,东与北中街相接,南是西羊管胡同。全园面积2.62公顷,始建于是1956年,1992年10月1日正式开放,是一座环境优美、景色怡人的现代园林。 南馆公园的总体布局以自然式为主,多采用植物造景的手法。有玉簪园景区、紫藤架景区、六角亭景区等多个精致典雅的园林景观。......[查看详情]
凝和庙在东城区北池子大街46号。俗称云神庙。清雍正八年(1730)敕建,以祀云神。 庙门坐东朝西,正门前为琉璃砖影壁。殿宇均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钟鼓楼及四层大殿。该庙现为学校,影壁、钟鼓楼已拆除,大殿及后殿还在。为北京市重点保护文物。
欧阳予倩故居在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1949年,欧阳予倩从香港回到北京,同年11月,全家迁至此院。郭沫若、田汉、曹禺、老舍等经常在此聚会。 欧阳予倩(1889—1962),原名欧阳立袁,号南杰,艺名连笙、兰客、桃花不疑庵,湖南浏阳人,戏剧艺术家,戏剧教育家,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戏剧学院院长。1986年此宅定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普渡寺大殿位于东城区南池子大街内普渡寺前巷。原址是明代南城的洪庆宫一部分。清初为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进京后的住所,称为旧睿亲王府。康熙三十三年(1694),改建成玛哈噶喇庙。1776年,乾隆将该寺赐名“普渡寺”。 另还有一处睿亲王府在外交部街,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 普渡寺大殿建筑宏伟,台基高大,须弥座式,面阔9间。黄瓦绿剪边殿顶,前厦为绿瓦黄剪边。檐出飞椽共3层,为建筑法式中少见。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中心。1949年9月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建碑,毛泽东为纪念碑奠基。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于1952年8月正式动工兴建,1958年4月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 碑通高37.94米,碑座分两层,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底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8块巨大的汉白玉浮......[查看详情]
荣禄故宅在东城区交道口菊儿胡同3号、5号和寿比胡同6号。 宅第分为三部分:西为洋式楼房,中为花园,东为住宅,住宅部分为五进院落。现存倒座、过厅。正房和词堂、中间花园已全部拆除,西部只有一座两层西式楼房。为东城区重点保护文物。 荣禄(1836—1903),曾任内务府大臣、工部尚书、兵部尚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军机大臣等职。
睿亲王府共有两处:一在东华门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带,一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亲王进北京后的住所,后者则是乾隆年间恢复睿亲王世爵后的新府。 睿亲王即清初的摄政王多尔衮,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极之弟。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晋封睿亲王,是清初开国人大铁帽子王之一。进京后,选明南宫为王府,遗址在东华门大街南侧。顺治八年(1651)多尔衮死后被迫夺爵位,王府废除。其子多尔博于顺治十四年(1657)封贝勒,在石大人胡同......[查看详情]
僧格林沁祠堂在东城宽街47号。又称显忠祠。 祠堂坐北朝南。由仪门,享殿及配殿构成二进四合院式建筑。仪门3间。东西配房各5间。二门前有一碑亭,亭内有石碑,碑高4米余。碑阳为满文,碑阴无字,碑侧雕龙。二门l间。民国时,建为怀幼小学,后更名进步小学,现为宽街小学。祠的主要建筑保存完好,是东城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僧格林沁(?一1865),姓博尔济吉特氏,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人。1834年授御前大臣,领侍卫大臣,都统。在镇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