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利辛县马店乡沈营村。遗址为中间略高、四周低缓的坡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采集有鸭嘴形、扁凿形(表面有凹槽)、圆锥形鼎足。器形有夹砂红陶蓝纹罐形鼎,腹饰宽凹蓝纹的夹砂厚壁缸等。时代稍晚的陶片,其纹饰有大方格纹、方格填线纹、小方格纹、蓝纹和绳纹等。陶色以红陶为主,黑陶较少。距地表10厘米以下,有大量红烧土,可能是陶窑或房屋遗迹。从采集标本分析,禅阳寺新石器时代文化可以分为早晚二期,其早期属大汶口文化,晚期属河南龙山文化。在遗址中曾采集到铜箭镞、蚁鼻钱、楚......[查看详情]
义门镇位于涡阳县西北部,西邻谯城区的城父镇,S307省道、涡河穿镇而过。古为皖北重镇,是县西、亳东、永城南、阜阳北方圆百十里工农业产品的重要集散地;今以土特产——贡菜苔干为龙头带动农、工、商、运、建、服各业蓬勃发展而著称于世,被国家命名为“中国苔干之乡”、“药材产区”。据《颍州志》载:“义门唐时为真源县”,唐天宝10年(751),安禄山血洗真源县,县衙仅剩一仪门,因此改真源为“仪门”,涡阳建县时,将“仪”改为“义”。 古时,镇上庙宇林立,名胜众多,四周城墙......[查看详情]
位于涡阳县新兴镇,占地3000平方米,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39年9月初,彭雪枫带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来到新兴集,开创了以新兴集为中心的豫晚苏边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游击支队改番号为新四军六支队;6月又与黄克诚领导的八路军二纵队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1941年新四军组建后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四师,同年彭雪枫率新四军四师转移到津浦路东。四师在新兴集期间,司令部直属机关有政治部、锄奸部、民运部、参谋部、军法处、副官处、供给处、拂晓剧团......[查看详情]
明王台,位于亳州市谯城区大有街花井崖北侧,是元末农民起义领袖小明王韩林儿称帝即位的宫殿遗址。当时兴建的宫殿早废,仅存180多平方米的台基,被人们称为“明王台”。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市董家街,与亳州一中为邻。亳州教堂为歌德式建筑,保存较完整,现为亳州“三自爱国委员会”所在地,也对教徒和游人开放。 清光绪23年(1897),美国基督教传教士白某来亳州传教,并在涡河北岸建立了教堂。白某回国后,宣统2年(1910),美国人包治丕、包万德、包爱德等人自山东来亳,接替白在亳州从事的传教事务。民国时期,牧师为美籍人邵士德。
位于亳州市双寺街。据寺碑记载,该寺曾于明万历年间重修,则始建年代当在明万历以前。相传系从北京来亳经商的穆斯林集资兴建,故名北京寺。历经沧桑,保存较完整,有大殿、南北讲堂、腰厅、大门等建筑,并设有女寺。1982 年修复开放,现有阿訇2 人。亳州市伊斯兰教协会设此。 与北京寺同时兴建的还有一座城里清真寺,因与北京寺相邻,一北一南,当地人习惯称之为南京寺。两座清真寺规格型制相同。
垓下之战遗址位于北纬33°21′,东经117°38′处,在今灵壁县城东南,韦集镇单圩老庄胡村附近。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决战于此,刘邦大败项羽,迫使项羽演出“霸王别姬”和自刎乌江的历史悲剧。 如今,这片土地已经很难找到当年战争的痕迹,不过依然留下了许多传说和纪念建筑。 虞姬墓:座落在今灵璧县城东15华里,宿(县)泗(县)公路南侧。虞姬为项羽的宠妾,当年楚汉相争,项羽四面楚歌时,虞姬自刎而葬于此。 ......[查看详情]
曹操地下运兵道在亳州老城区地下,被誉为“地下长城”。您若身临其境,仿佛探寻一个千年奥秘,莫不为之惊叹。曹操地下运兵道,以大隅首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分别通达城外。整个地道纵横交错,布局奥妙,立体分布,结构复杂,工程浩大。运兵道长达四千余米,是迄今发现历史最早、规模最大的地下军事战道。它远远超过地面上保留的一座完整古老城池的价值,被誉为“地下长城”。1986年7月被省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史书载:曹操多次运用地道战术取得战争胜利,亳州古地下道......[查看详情]
在亳州城区。建于清乾隆中叶,原名文峰塔。后亳州名士薛蕙于近处建成家庙,名“薛家阁”,故名。塔为直锥式,八角形,七层,高34.15米。底座为八块大青石奠基,二至六层内壁各有一小龛经供神。塔顶八飞檐,挑角垂脊,铺有筒瓦滴水,形如八角古亭。塔尖为铁铸莲花座,座上用螺旋铁柱支撑一铁葫芦。
又名天静宫。在涡阳县境内。道家文化创始人老子的故里。始建于汉代延熹八年(公元165年),历史上屡加修葺,鼎盛时期“占地三千亩,食业数千人”,规模宏大,建筑辉煌,庄严肃穆,气势非凡。大殿东西宽47米,进深23.75米。九间重檐周围廊九脊殿立于二米高的崇台上,屋面上覆黄色琉璃瓦,气势恢宏,巍峨壮观。大殿正中站立着三尊巨型铜像。老子居中,两侧为文始真人尹喜和东华帝王玄甫。
51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