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已略黄公祠在市区义安路铁巷2号,建于清光绪十三年(1887年),是一座二进院,面宽15.4米,进深 25.7米,门楼楼屋架饰以精美的石雕,门额到“己略黄公祠”,背镌“孝思维则”。首进与后厅之间是天井,两侧有廊轩,后厅有抱厦,形成四厅相向的格局。后厅中槽屋架是“三五木瓜十八块坯”的典型结构。 己略黄公祠是一座名副其实也有体现。这些木雕装饰,在技法上采取了圆雕、沉 雕、浮雕、镂空等不同手法,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的潮州木雕艺术殿堂,梁枋两端饰以形象各异的龙、凤、狮......[查看详情]
潮州市人民广场占地面积 12.73公顷。是集市政、休闲、旅游、文化为一体的多功能多层次的大众文化中心。人民广场的设计和建造在空间形式上划分了市政广场区(大型集会用)、下沉广场(包括露天舞台)、草坪区、休息区、牌坊街区、运动区、文化区、密林区(包含停车场)等八个区域。 广场设计了“韩江潮”、“牌坊街”,充分体现了地方风格和历史文化特点。气势磅礴的旱地喷泉、水池音乐喷泉、五彩缤纷的照明灯饰、悠扬悦耳的背景音乐,以及大屏幕电子显示屏,使中心广场增充满了现代感。......[查看详情]
叫水坑原始森林是潮安县大山镇一个小山村。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山村一直都是默默无闻。许多山外的旅游者更是被原始森林神秘的色彩所吸引,纷纷来此游览。森林面积近5000亩,其中鹤顶山方圆500亩的密林属原始森林,从未进行过砍伐。林中还有成片的古树林400亩,据介绍,古树林都有年逾超过300年的树龄,其中一棵犁树已近700年,“胸围”已达6.5米。因为生态环境十分理想,密林中鸟兽种类也相当丰富,斑鸠、鹧鸪、山鸡、彩雀、画眉、野兔等野生动物屡屡可见。在村的四周,还......[查看详情]
东山公园简介 东山公园位于韩江大桥之滨,范围包括大壁角、小壁角、龙厝山等7个山头及尖山湖区域,总面积46.9公顷(704亩)。1991年10月,地方政府集资200万元始拓展修建之,在原有地形、山石、水体、丛林的基础上,因山就势,随势造景,大力修亭建阁,广植花木,使东山公园各分区主题突出,终成一完整观赏游览区。至1992年1月止,已建园门及管理处各一座,辟5米宽的主干国路2000米,造思贤亭、望江亭、丹荔亭等7座.余部也正在按计划分期分批进行之中。
西湖石坊位于西湖虹桥东侧前方,1989年建。坊额镌“潮州西湖”,坊联为:“湖名合杭颍而三,水木清华,惜不令大苏学士到此;山势分村郭之半,楼台金碧,还须请小李将军画来。”(清人蒋厚传撰,南京艺术学院教授陈大羽重书。)
西湖风景区指的是位于潮州城区的西湖公园。西湖公园南面是碧波荡漾的玉带似的西湖池,北面是峰峦起伏的西湖山。西湖山因远看如横卧的葫芦,故也称葫芦山。西湖公园的中间地带有广场,花圃、荷池、乐园和各种建筑物,是整个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湖自唐代开辟以来,一直是潮州著名的旅游风景区。这里峰岩石刻自成一体,亭台楼阁千姿百态,四时花卉争妍斗艳,古迹传说丰富多彩。潮州西湖曾被称为全国三十六处西湖之一,又是潮州一处有悠久历史的名胜古迹。全省三大著名摩崖石刻群之......[查看详情]
·历史沿革 韩山师范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具有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积淀的广东省属高等师范院校,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州市。 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建于宋代的韩山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改古书院为“惠潮嘉师范学堂”,是我国第一批、广东省第一所专门培养师资的学校。新中国成立后,韩师迅速发展,1958年由中等师范学校升格为高等师范专科学校,1963年调整为中师和教师进修学校。1978年复办师专,1993年12月升格为本科......[查看详情]
饶平土楼有590多座,其中圆形土楼达570余座。分为楼房和平房两种,造型有圆形、方形、八角形、背椅、蟹形等。县境北部山区的上善、上饶、饶洋、新丰、建饶、九村、三饶、新塘;中部丘陵的汤溪、浮滨、坪溪、浮山、东山、渔村、新圩、樟溪、钱东、高堂、联饶等19个乡镇,都建造有这种大小有分、高低有别、错落有致、环形相接、造型多样、结构精巧、规模宏伟的古堡式土楼。居住在这些土圆楼内的村民,多是客家人,据说其祖先来自中原黄河流域汉民族支系的后裔,于元代或明初先后由闽迁......[查看详情]
随着潮安县旅游事业的发展,近期潮安县归湖镇又出现一个集山水瀑布群于一体、汇探险寻幽、浪漫情调为主题的自然风景旅游区——幽谷逸林,吸引着潮州、汕头等地游客前往寻幽猎奇。 正在开发中的幽谷逸林瀑布景区位于归湖镇高原村一个叫枫土的小自然村内,一条长约5公里、名为陂头坑的山沟峡谷中。距潮州市区约40公里,只有8户人家、20多人的枫土村,自然景观和地理位置十分独特,东接凤凰山三级水电站,西连省级森林保护区万峰山林场,南通汕凤公路临韩江,北与丰顺县相接壤......[查看详情]
葫芦山摩崖石刻位于西湖公园内,主要集中在南岩和北岩,是墨客骚人留题的好去处。自唐宋以来,历朝累积,蔚为大观。至今尚保存130多处。唐宋石刻多在北岩,明清石刻多在南岩。石刻书体有真草篆隶行,内容分风物题词、科举题名、重要纪事、名人纪游、写景抒情、诗词联语、官衙文告等。较著名的有宋代的《俞献卿葬妻文》、《重辟西湖记》、《寿安岩》、《放生》、《湖山图画》等石刻。立于南岩峭壁之“湖山图画”四字,字径达1.7米。葫芦山摩崖石刻原有225处,现存163处,被列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