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又称六和塔。座落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二十九年才告竣,历时十年。是乾隆帝为报其母恩,仿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而建。现永佑寺建筑大部已毁,仅存石碑数通,其中乾隆二十九年碑一面刻《御制永佑寺舍利塔记》,一面镌《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并序》,为研究兴建避暑山庄的重要史料。永佑寺塔为八角九层密檐式,高66米,建于高台之上。第一层塔身周有抱厦。塔身内部八面墙壁有石雕像和密宗彩色壁画。各层檐斗歌功颂德、梁枋皆为琉璃造。塔顶镏金铜铸,......[查看详情]
永佑寺位于万树园东侧,建于乾隆十六年(1715年)是山庄内九处寺庙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永佑:取其永远保佑安宁的意思。它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山门、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及御容楼等建筑。 原殿中供奉弥勒、三世佛、八大菩萨和无量寿佛等。御容楼是专门供奉清代已亡皇帝画像的地方。康熙皇帝死后,他的画像即供于这所楼上;每年,乾隆到山庄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这里祭拜。后来雍正和乾隆的画像也供奉于此。现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无存。四座碑文分别......[查看详情]
在文园狮子林北侧,东临湖,西与月色江声隔元宝湖相望,南连水心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颐志堂累石依岸、澄波绕栏,又名光风清月,为乾隆钦题第九景。馆后竹静苔清鸟语泉声的静好堂,为“乾隆三十六景”的第十一景。堂外飞楼一座,名为澄云楼。乾隆曾赋诗:“数声仙乐泉淙涧,大块文章花缀岩”。
位于避暑山庄如意洲乐寿堂西北,水芳岩秀殿西侧湖滨。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七景。虎皮墙环绕,中心建有殿堂六间。南为垂花门、前庭,庭右曲径幽深,庭左长廊直通正殿。北三间在水池之上,檐下悬康熙题额“沧浪屿”,源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池水清澈见底,红色鲤鱼漫游于睡莲菱叶之间;池北假山,奇形怪状,参差不齐,挺拔陡峭,形成“屿不满十弓,而陡壁直下,有千仞之势”。在这座玲珑剔透的园中之园内,殿堂、水阁、清泉、假山同门座、小......[查看详情]
在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其地流泉四涌,汇成碧波千顷,源远流长。严冬季节,热气蒸腾,有云蒸霞蔚之状;夏季清澈晶莹,冷砭肌骨。清帝曾夸它:“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湖畔立一块自然石,上刻“热河泉”三个秀美的大字。这里是热河泉的源头,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因此,1933年泉旁曾树一碑,上刻“热河”二字,被当作世界上最短的河而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一时名扬于世。
红松洼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7300公顷。保护区于1994年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是一个以亚高山草甸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地处蒙古高原东南沿,地貌属高原台地,平均海拔1750米,区内有一个面积为8公顷的水域,植被以亚高山草甸为主,植被覆盖率在90%以上,为华北亚高山草甸保存最好的区域之一。由于保护区位于东北、华北、内蒙古三大植物区系交汇地带,生物多样性比较丰富,每平方米种子植物达25种以上,区内分布有......[查看详情]
塞罕坝滑雪场位于河北省承德木兰围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曾是久负盛名的清代皇家猎场,平均海拔1600米,在首都北京正北,距京350公里,有公路相通(乘火车至承德后,可再乘汽车赴此),交通和通讯便利。 这里,拥有中国第一大的人工综合林带,隆冬时节,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成为狩猎者、滑雪爱好者最向往的地方。早在清朝时期就成为八旗士兵冬季野战训练基地的围场,有着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
虚云禅寺位于石家庄郊区于底村北,其前身是重胜寺,据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于重胜寺挖掘出的1尊无头石佛的背上石刻文字考证,虚云禅寺建于后周,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对其复修,令古刹面貌焕然一新。 虚云禅寺山门里,弥勒笑佛中间坐,四大金刚立于两旁。笑佛背后为着金甲的韦驮菩萨。大雄宝殿前为13米宽、24米长的纪念堂,经堂正门与天王殿后门相对,门口上方有浮雕一幅,刻画着佛教的象征物——法轮。大殿内礼释迦牟尼,端坐于中央莲坐之上,左右有迦叶和队难护持,左......[查看详情]
在避暑山庄如意洲之北的青莲岛上。是乾隆十五年(1780)仿浙江嘉兴南湖(鸳鸯湖)之烟雨楼而建的。楼自南而北,前为门殿,后有楼两层,红柱青瓦,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单檐,四周有廊。上层中间悬有乾隆御书“烟雨楼”匾额。楼东为青阳书屋,是皇帝读书的地方,楼西为对山齐,两者均三间,楼、斋、书屋之间有游廊连通,自成精致的院落。东北为一座八角轩亭,东南为一座四角方亭,西南叠石为山,山上有六角凉亭,名翼亭,山下洞穴迂回,可沿石磴盘旋而上,也可穿过嵌空的六孔石洞,出日嘉门......[查看详情]
位于避暑山庄正殿之后,是皇帝的寝宫。建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它是“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一景,建筑风格及形制与前朝各殿保持一致,面阔七间。正中设有宝座,是皇帝接受贵妃朝拜之地。西次间是佛堂,东两间是皇帝和御前大臣们议事的场所。西暖阁是清帝的寝宫。床后的墙壁为双层,外层是砖墙,内层为木板墙,中有夹道,连通跨院。烟波致爽殿东西各有一个小跨院有侧门与烟波致爽殿相通。康熙谓此处“四围秀岭,十里平湖,致有爽气”,故而题为“烟波致爽”。入夏,这里晴无酷暑之感,夜无......[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