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热河都统署在承德东省府街。初建时是清热河总管衙门,乾隆三年(1738年)改总都统为副都统,嘉庆十五年(1810年)升为都统,皆属其处。热河都统辖承德府及内蒙古昭乌达、卓索图二盟。1914年设立的热河省,其政府仍在此地。今署内建筑基本保存完好,仪门外为大影壁,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东西都有配房。三堂以后为都统内宅。西面是花厅,东面还有一些附属机构等。为我国少数清朝高级行政官府,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均较高。 热河都统署最佳旅游季节 去热河都统署景......[查看详情]
香远益清位于金山东北部的古松林中,为“康熙三十六景”之第二十三景。东有小溪曲沼洄沿,前后临池。以花取景,绿房紫葩,芳香竟放。因此康熙题名“香远益清”,说此处“出水涟漪,香远益清,不染偏奇”。乾隆也题诗赞道:“春光六月天,照影濯清涟。逸韵风前别,生香雨后鲜”。 香远益清住宿 承德铁路地区体协招待所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火车站前 邮编:067000
暖流暄波位于永佑寺北,惠迪吉门南侧,是建于宫墙之上的重层楼阁,阁下有水。武烈河经此注入山庄,沿暗沟流向文津阁前的长条湖。这是山庄湖水的补充水源之一。清初,武烈河上游有汤泉两处,因此也被称作热河。清晨,流至水门附近的武烈河,水汽蒸腾,犹如云雾;水流之下,好似漱玉液,溅飞珠,故名“暖流暄波”。为“康熙三十六景”第十九景。 万树园东北,惠迪吉门之南,宫墙之上起殿三楹,名暖流暄波,殿下砌水门,武烈河水通过水门经半月湖注入澄湖。 暖流暄波北有宫门名惠......[查看详情]
承德皇家关帝庙位于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丽正门西侧,是避暑山庄皇家修建寺庙之一。 关帝庙始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乾隆二十五年大规模扩建后部及两侧跨院,道光同治年间又经多次扩建修缮,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乾隆四十三年诏谕重修此庙拨银5893两,在主庙区前部两侧增建跨院,将原来主殿由灰瓦泥顶改为黄色琉璃瓦顶,使这座寺庙升格为皇家寺庙。乾隆皇帝为关帝庙亲提御匾"忠义伏魔“,立御碑两座,并亲自进庙点香瞻礼,也多次遣臣代为礼佛。重修后的关帝庙气......[查看详情]
又称六和塔。座落在避暑山庄万树园东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至二十九年才告竣,历时十年。是乾隆帝为报其母恩,仿杭州六和塔和南京报恩寺而建。现永佑寺建筑大部已毁,仅存石碑数通,其中乾隆二十九年碑一面刻《御制永佑寺舍利塔记》,一面镌《御制避暑山庄百韵诗并序》,为研究兴建避暑山庄的重要史料。永佑寺塔为八角九层密檐式,高66米,建于高台之上。第一层塔身周有抱厦。塔身内部八面墙壁有石雕像和密宗彩色壁画。各层檐斗歌功颂德、梁枋皆为琉璃造。塔顶镏金铜铸,......[查看详情]
永佑寺位于万树园东侧,建于乾隆十六年(1715年)是山庄内九处寺庙之中规模最大的一处。永佑:取其永远保佑安宁的意思。它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山门、牌坊、天王殿、正殿、后殿、舍利塔及御容楼等建筑。 原殿中供奉弥勒、三世佛、八大菩萨和无量寿佛等。御容楼是专门供奉清代已亡皇帝画像的地方。康熙皇帝死后,他的画像即供于这所楼上;每年,乾隆到山庄的第一项活动,就是到这里祭拜。后来雍正和乾隆的画像也供奉于此。现永佑寺除舍利塔及四座石碑外均已无存。四座碑文分别......[查看详情]
在文园狮子林北侧,东临湖,西与月色江声隔元宝湖相望,南连水心榭,建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颐志堂累石依岸、澄波绕栏,又名光风清月,为乾隆钦题第九景。馆后竹静苔清鸟语泉声的静好堂,为“乾隆三十六景”的第十一景。堂外飞楼一座,名为澄云楼。乾隆曾赋诗:“数声仙乐泉淙涧,大块文章花缀岩”。
位于避暑山庄如意洲乐寿堂西北,水芳岩秀殿西侧湖滨。为“乾隆三十六景”第十七景。虎皮墙环绕,中心建有殿堂六间。南为垂花门、前庭,庭右曲径幽深,庭左长廊直通正殿。北三间在水池之上,檐下悬康熙题额“沧浪屿”,源于《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池水清澈见底,红色鲤鱼漫游于睡莲菱叶之间;池北假山,奇形怪状,参差不齐,挺拔陡峭,形成“屿不满十弓,而陡壁直下,有千仞之势”。在这座玲珑剔透的园中之园内,殿堂、水阁、清泉、假山同门座、小......[查看详情]
在避暑山庄湖区东北隅。是山庄湖泊的主要水源。其地流泉四涌,汇成碧波千顷,源远流长。严冬季节,热气蒸腾,有云蒸霞蔚之状;夏季清澈晶莹,冷砭肌骨。清帝曾夸它:“名泉亦多览,未若此为首”。湖畔立一块自然石,上刻“热河泉”三个秀美的大字。这里是热河泉的源头,清澈的泉水从地下涌出,流经澄湖、如意湖、上湖、下湖,自银湖南部的五孔闸流出,沿长堤汇入武烈河。因此,1933年泉旁曾树一碑,上刻“热河”二字,被当作世界上最短的河而列入《大英百科全书》,一时名扬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