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宽城县南部。潘家口水库为引滦入津的主体工程,是华北地区的水库之一,面积达72平方公里,最深处80米,库容为29.5亿立方米。水库两侧山峰陡峭,怪石如林,十分险峻。水库所在地域喜峰口一带是古长城雄关要塞,因部分长城没入水中,形成长城奇观-水下长城。在库区还可欣赏到宽城县境内拥有的“口外八景”中的四景:都山积雪、鱼鳞叠锦、万塔黄崖和独木仙桥。
木兰围场坝上草原介绍 木兰围场又称塞罕坝森林公园。塞罕坝蒙语的意思是“美丽的高岭”,而木兰围场曾是清代皇帝举行木兰秋猎之所,位于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区,距北京450公里,景区总面积2324平方公里,海拔1400―1700米之间。由于一年四季景色皆宜,围场坝上一直是摄影爱好者的创作之地。 木兰围场坝上草原主要景点 将军泡子、西大泡子、五彩山、大峡谷、桦木沟。 坝上天高气爽,芳草如茵,群羊如云,骏马奔腾,坝缘山峰如簇,碧水......[查看详情]
金牛洞旅游度假村 金牛洞旅游度假村位于承德市兴隆县雾灵山脚下,是旅游住宿、餐饮、娱乐、会议的综合服务场所。 牛洞景区紧邻度假村,位于雾灵山南麓,东梅寺山上。该洞为天然岩洞,分上、中、下三层,并有部分岩溶发育,根据专家考证洞形成于14亿年前的中远古界,是世界上目前发现距离山顶最近的岩溶洞穴。同时这座被称为“古式奇洞”的岩洞还是明朝“大乘天真圆顿教”避难及教主撰写《龙华经》之地,洞中至今仍有佛像多尊和撰经台等物。并有数条大大小小岩洞,如“地......[查看详情]
九龙潭自然风景区面积约30平方公里,是清东陵后龙风水禁地的后封山。山上为半原始森林次生状态,有“京东绿色宝库”的美称。 这里山高林密,峰奇石秀,峡谷纵横,溪潭珠联,曲径通幽,景色宜人。春季:春风送暖,山花烂漫,胜似世外桃源;夏季:千瀑飞泻,绿树成荫,凉风飞飞,犹如人间仙境;秋季:赤橙黄绿,硕果累累,秋风送爽,令人心旧调重弹神怡;冬季:银装素裹,冰川玉瀑,万树“梨花”,更是赏心悦目。 景区内有一奇、三峡、九潭、八大景观等50多个景点。比较著名的太极八......[查看详情]
灵山自古蕴金沙,白雪红梅绽春华。 紫雾飘飘接圣宇,祥云朵朵现奇葩。 蠲烦怡性消杂症,导和除疴解困乏。 塞外明珠堪胜迹,芳香四季不须夸。 承德附近,温泉胜多,但是被清朝皇帝青睐且开辟为皇家行宫的却只有承德县头沟这一处。在距承德市区仅44公里的头沟镇汤泉村,有清代汤泉行宫,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现在仍存正殿、门殿、汤池、御制石碑、假山和围墙。 康熙皇帝第一次发现汤山温泉是康熙三十一年(公元1692年)。他入浴之后,觉得温泉......[查看详情]
承德避暑山庄位于河北承德市区北半部,占地560多万平方米,相当于两个颐和园的大小,是我国最大的皇家园林,1994年,与周围的寺庙(外八庙)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承德山庄又称“承德离宫”或“热河行宫”,是清室黄帝北巡避暑时的重要行宫,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至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才完工,历时89年,工程浩大,山庄按布局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其中苑景区按照我国“东南多水,西北多山”的自然地貌布局,分......[查看详情]
美丽的坝上草原位于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境内,是距北京最近的天然大草原,距东直门260公里,车辆正常行驶约5小时左右的路程。坝上草原总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是内蒙古草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1486米,最高海拔约2400米;是滦河、潮河的发源地。置身于草清云淡、繁花遍野的茫茫碧野中,似有“天穹压落、云欲擦肩”之感。旅游季节平均气温为17.4℃,是理想的绿色健康旅游休闲胜地。 丰宁满族自治县位于燕山山脉北侧,北枕内蒙古草原;南处燕山群峰环抱;西临......[查看详情]
木兰围场滑雪场又称"塞罕坝雪场"。位于河北省木兰围场承德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内,平均海拔1600米,在北京的正北,距北京350千米,距150承德千米,有柏油路直通雪场,交通便利。这里拥有中国第一大人工综合林带,森林草原面积广阔,隆冬时节,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一派北国风光。是滑雪者理想的去处。这里集滑雪、狩猎、射击、雪地摩托、刀拉雪橇、狗拉雪橇、滑轮治等,游乐项目为一体,加之具有民族风情的旅游服务,是冬季休闲的好去5处。 木兰围场滑雪场建成于199......[查看详情]
雾灵山本名伏凌山,曾叫过孟广硎山、五龙山,到明代时因大乘天真圆顿教第三代祖天真古佛将此山作为“求道灵山”,加之此山常年有云雾缭绕其上,始称雾灵山,位于河北兴隆县城北部15公里处,为“京东第一高峰”。 雾灵山古已闻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遍游雾灵山(北魏时称伏凌山),并在《水经注》中写道:“伏凌山甚高峻,严嶂寒深,阴崖积雪,凝冰夏结,故世人因以名山也。”明代学者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记载:“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明洪武年间,中丞......[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