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僧冠峰为承德名山之一,僧冠峰位于河北省承德市市区正南,峰的相对高度300米,海拔650米。峰顶形似一僧帽,乾隆帝题名僧冠峰。附近景色秀丽,武烈河水从山脚下蜿蜒南流。夏秋朝暮之际,僧冠峰云雾升腾,似薄纱轻绢,清丽淡雅;严冬雪后初晴,山峰若皎然寒玉,别有一番天地。登上僧冠峰,锦绣山城尽入眼底,僧冠峰景区占地面积400公顷,自然、人文景观浑然一体。
朝阳洞风景区,位于避暑山庄东35公里处承德县仓子乡三榆树村。朝阳洞道观原名博阅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年),距承德市东南约20公里,据《承德府志》记载:“在府治东南三十七里,石窦嵌空,横贯山腹,深二十余丈,广二丈余”,“晓日出升,光射罅漏,隔山可见朝阳”,故名朝阳洞。
在承德市武烈河东岸馨锤峰的东南端。隔一条山谷,有一巨大的岩石,踞于群峰之巅,似一青蛙欲跃苍穹,故名。是承德十大自然胜景之一。 蛤蟆石,长约二十米,高四十多米。蛤蟆头探出悬崖,腹下有南北两个空洞,洞室南北相连,东西贯通,南洞最大,高一米八,宽八米,纵深九米。夏天游览至此,可纳凉消暑。蛤蟆脊背由承德砾岩中的卵砾石组成。颗颗卵石,光滑细腻,构成了凹凸别致的纹体。其背地势比较平坦,大小可容纳数十人。 除此之外,另外两个蛤蟆石,一个蹲在蛋糕山东侧石棚下边的平台上,......[查看详情]
位于平泉县城西北部60公里处,面积为230平方公里,为“省级森林公园”。因该地山泉众多,水源充沛,为西辽河发源地,故称为“辽河源”。 该景区集高山、森林、草原、清泉、怪石为一体。主峰马盂山,为景区主体,海拔1738米,呈亚高山草原景观。此山山腰林海茫茫,遮天蔽日,山下流水潺潺,泉水叮咚;山上草场广阔,萋草过腰,野花如绣。据《辽史》记载这里为契丹和奚族的发祥地,现遗址和文物有大长公主墓石棺,辽陈国公南院枢密副使窦景庸墓石像、石羊、......[查看详情]
须弥福寿之庙须弥福寿之庙位于承德避暑山庄的北侧,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乾隆皇帝为前来贺寿的六世班禅喇嘛修建的一座藏传佛教寺院,寺院仿造西藏著名的扎什伦布寺修建,规格极高。历史上的六世班禅、十世班禅和如今的十一世班禅都曾在此居住,因此须弥福寿之庙也被称为班禅行宫。须弥福寿之庙如今游玩须弥福寿之庙,主要是参观寺内建筑和拜佛祈福。寺院的面积较大,纵深约有350米,宽约有120米左右,在寺内步行游玩即可,大约需要1-2小时可以转完。寺内的建筑都是汉藏结合,既可以看到......[查看详情]
俗称圆亭子,位于承德市街东的武烈河东岸,面临武烈河,背倚锤峰。建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寺门西向。由于当时西北各民族与清朝政府关系日益密切,生活在巴尔喀什附近的哈萨克族和生活在葱岭以北的布鲁特族,不断派代表进就朝觐,因此建寺。寺院面对避暑山庄,呈众星拱月态势 ,象征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普乐寺山门为单檐歇山顶,山门内有钟鼓楼、天王殿、宗印殿等建筑。天王殿,单檐歇山顶。布瓦绿剪边,内有四天王、大肚弥勒和韦驮像。宗印殿是正殿,重檐歇山顶,殿脊用彩色琉璃瓦拼......[查看详情]
俗称伊犁庙。位于武烈河东岸冈阜上、避暑山庄东北。建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是演习新疆伊犁河北部固而扎庙旧制修建的。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中轴线正对避暑山庄。庙内主体建筑是普渡殿。殿通高27米,高大宏伟。庙宇布局元曲整,系方正密合的风格。外观三层,三重屋檐,下层单檐,上层为重檐歇山顶。下层檐以下为实墙,辟有梯形盲窗,有藏族建筑风格。殿内正中三间为空井,三层上下贯通。顶部饰以八角形藻井,中塑盘龙,口衔明珠。一层正中供绿度母佛像一尊。四壁有佛教故事题材......[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