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四岭水库风景区座落在国家生态经济示范区——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处于国家级生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马衙镇的城镇规则区内。东距佛教圣地九华山30公里,西距池州市区14公里,北距318国道1公里。它处于“两山一湖”的旅游热线,是大池州市“三位一体”的城市体系连接的黄金点,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区位优势极为优越。 四岭水库风景名胜区纵横20余平方公里,内含四岭、马衙两座梯级水库,拥有水面21。9万平方米,库区三面环山,秀峰挺拔,植被保护良好。碧水......[查看详情]
位于安徽省贵池、东至两县(市)境内,面积33333公顷,1986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7年晋升为国家级,主要保护对象为白头鹤等越冬珍禽及湿地生态系统。 升金湖是长江中下游极少受到污染的浅水湖泊,水质优良,水体稳定。保护区以升金湖为主体,由长升金湖及周围的滩地组成,区内水生生物资源极其丰富,生物种类繁多,有水生维管束植物38科84种、浮游植物22种;浮游动物13种、底栖动物23种、爬行类21种、鱼类62种。丰富的生物资源为鸟类提供了充......[查看详情]
省级风景名胜区慈云洞位于石台县七里镇缘溪村境内,与黄岩瀑布群毗邻,距石台县城5.5公里,因“慈云山”、“慈云寺”而得名。慈云洞全长3500多米,已开发1500余米。有地下河从洞内蜿蜒而出,水声潺潺,波光滟潋。洞内景观集中,钟乳累累,景水相连,步步有景,清秀俊美。进入此洞,只见石笋、石柱拔地而起,石幔、石帘倒挂如林,钟乳石星罗棋布,变化万千,有的象苍龙,有的象利剑,有的象羊群,有的象大慈大悲的“观世音”,有的象“福、禄、寿、”三位仙翁,还有“蟾蜍望月”、......[查看详情]
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石台县,大打生态牌,发展无公害茶叶,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全县茶叶产值达3600万元,比上年增加670万元,人均增收近百元。茶叶是石台传统支柱产业,年产干茶2000吨,人均400元左右。近年国际上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限制标准的提高,给该县红茶出口增加了难度。为此,该县抓住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县的机遇,积极推动全县茶叶无公害生产,重点推广“三禁、三施”措施,即禁用三高农药、改施生物农药科学防治,禁用除草剂、改施茶......[查看详情]
位于九华街东,与通慧吡邻,九华山著名古迹。此墓传为唐代土葬坟茔,碑中“闵公”二字依稀可辨。由于时代久远,古墓瘪陷,从中长出一株硕大枫树,墓碑渐被枫树融吞,人称“树吃碑”。对外开放后,菲律宾香客沿墓旁修一条上山石级路,尼妙性在墓东建闵公殿,游人络绎不绝。闵公,名让和,史称“员外”,亦称“阁老”,唐时九华山人。据称闵公家产丰盈,为人慈善,每天斋僧99人,虚设一席以凑百数。有一天从东崖峰下来一和尚,在闵公门前合十禅坐,不声不语。“师傅来我家是化缘?”这和尚身披......[查看详情]
东崖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东峰顶,坐落于巨岩之上,海拔871米。在此可眺望长江,俯视九华镇,仰观天台顶,环顾九华群景。佛国风光,一览无余。 唐开元末年,金地藏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初来九华山居于东崖洞穴,常在洞旁岩石上晏坐清修。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居士诸葛节等数名乡绅游山,行至东崖,见金地藏之苦行,深为感动,发心修建化城寺,请金地藏离洞居住。明正德年间,有僧周经于此结茅,后建“晏坐堂”,以祀金地藏。心学大师王阳明曾两次来此与周经谈经论道,相契......[查看详情]
四周环山如城,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的“总丛林”。 始建于唐,至 德初年(公元756年)当地乡绅请新罗僧人金乔觉入居,贞元十年 (公元794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僧众视为地藏菩萨化身,化城寺遂辟为地藏王道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 “化城”源出於《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传说释迎牟尼与小徒下乡布道,忽为山险所阻,小徒饥渴交加,坐地不起。释迦牟尼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小徒顿为......[查看详情]
百岁宫,座落于插霄峰(东峰)之上。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无暇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时过三年后,恰逢王钦差来山进......[查看详情]
万罗山位于池州城南10公里处,海拔163米,以通天门、逻人石、船形石景为壮观。万罗山山脚下的珍珠寺,始建于唐朝。寺内供奉着玉雕观音,寺前有涤墨池(相传为李白洗手处)、门前井、油盐石等古迹。终年不涸的放生池边耸立着两株红枫高达四、五丈,粗可合抱。寺后还有5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1984年春,寺后的竹林中长出一种罕见而极富观赏价值的毛竹变种——罗汉竹,成为山的一风景。
位于东至县城尧渡镇北12公里处的206国道旁,历山又名舜耕山,后人为纪念尧舜二帝求贤、躬耕胜迹,命此山为舜耕山,命尧帝渡河处为尧渡。唐宋以后,道、佛两教徒来此建庙立祠,先后建造了尧祠、舜祠、寻真观、草规庵等庙,供奉尧舜塑像。现在山上有法藏寺,殿内常住僧尼10余人,终日佛灯高照,香烟缭绕,每年接待四方香客在10万人以上。1998年大历山被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