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陶公祠:又名靖节祠,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座落在距县城26公里的东流镇。晋时东流属江西彭泽,陶渊明任彭泽县令时,曾住东流种菊,并作《劝农》、《九月闲居》等诗篇,故东流又雅称“菊邑”,流经东流的长江谓“菊江”。后人们慕陶公高风亮节,建祠祀之。陶公祠玲珑秀丽,四周松菊掩映,柳枝婆娑。 陶公祠,又名陶靖节祠,坐落在东至县东流镇的鳖石山上,它是为纪念东晋大文学家、诗人陶渊明建立的始建于宋代初期。 陶渊明,名潜,别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江西浔阳柴桑(今......[查看详情]
东流老街系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明清徽派建筑300余间。虽年久风化,仍有保有较为完好之处。可选有相对集中的、保存较好的,有一定文化底蕴的居户先期整修开发,建成仿古酒楼、绣楼、茶楼,并注意和菊文化相链接,政府给予一定补贴,从而以点带面,带动整个老街开发,打造中国菊城,重中之重以陶公祠为核心建设“五园”,即“陶公园”、“五柳园”、“菊花园”、“桃花园”、“园田园”,园园相扣,园园相依,相映成趣,令人流连。
青阳神仙洞简介 青阳神仙洞座落在佛国圣境九华山的南大门,青阳神仙洞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陵阳镇,青阳神仙洞是“两山一湖”(黄山、九华山、太平湖)旅游圈内众多风景名胜中的佼佼者和旅游观光的必经之地,青阳神仙洞也是池州市教体局授予的唯一一家中小学科教基地。 青阳神仙洞古称玉华洞,具考证唐天宝十年至十一年,地藏王金乔觉曾在此洞修行,另具相传道家陈传老祖曾在此洞修炼,得道成仙,明万厉年间安徽省青阳知县苏万明留有“归云堆洞口,落日系峰头。石叠溪尤浚,......[查看详情]
地处皖南山区的安徽石台县,大打生态牌,发展无公害茶叶,取得明显成效。2001年全县茶叶产值达3600万元,比上年增加670万元,人均增收近百元。茶叶是石台传统支柱产业,年产干茶2000吨,人均400元左右。近年国际上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限制标准的提高,给该县红茶出口增加了难度。为此,该县抓住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和生态农业示范县的机遇,积极推动全县茶叶无公害生产,重点推广“三禁、三施”措施,即禁用三高农药、改施生物农药科学防治,禁用除草剂、改施茶......[查看详情]
杏花村位于贵池西郊,古有酒肆,产名酒。南至齐山湖,北至钵顶山,东接西门吊桥,西临秋浦河边,杏花飞雨,横贯十里。 昔日的杏花村杏林百亩,花艳如云,村中还有一家黄公酒垆,僻静优雅,浓酒飘香。当年任池州刺史的杜牧游览此地时留下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千古流传的诗句。自后杏花村成为千古名村。《池州府志》记杏花村:“旧有黄公酒罅,后废。余井圈在民田内,上刻:黄公广润泉字。”明天启及清康熙、雍正时,曾相继于此......[查看详情]
位于九华街东,与通慧吡邻,九华山著名古迹。此墓传为唐代土葬坟茔,碑中“闵公”二字依稀可辨。由于时代久远,古墓瘪陷,从中长出一株硕大枫树,墓碑渐被枫树融吞,人称“树吃碑”。对外开放后,菲律宾香客沿墓旁修一条上山石级路,尼妙性在墓东建闵公殿,游人络绎不绝。闵公,名让和,史称“员外”,亦称“阁老”,唐时九华山人。据称闵公家产丰盈,为人慈善,每天斋僧99人,虚设一席以凑百数。有一天从东崖峰下来一和尚,在闵公门前合十禅坐,不声不语。“师傅来我家是化缘?”这和尚身披......[查看详情]
东崖禅寺位于安徽省青阳县九华山东峰顶,坐落于巨岩之上,海拔871米。在此可眺望长江,俯视九华镇,仰观天台顶,环顾九华群景。佛国风光,一览无余。 唐开元末年,金地藏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初来九华山居于东崖洞穴,常在洞旁岩石上晏坐清修。唐至德二年(757年),山下居士诸葛节等数名乡绅游山,行至东崖,见金地藏之苦行,深为感动,发心修建化城寺,请金地藏离洞居住。明正德年间,有僧周经于此结茅,后建“晏坐堂”,以祀金地藏。心学大师王阳明曾两次来此与周经谈经论道,相契......[查看详情]
四周环山如城,是九华山的开山主寺,历史最悠久又是地藏菩萨道场,是九华的“总丛林”。 始建于唐,至 德初年(公元756年)当地乡绅请新罗僧人金乔觉入居,贞元十年 (公元794年)金乔觉99岁圆寂后,僧众视为地藏菩萨化身,化城寺遂辟为地藏王道场。东晋隆安五年(401年), 僧人杯渡曾在此筑室为庵。 “化城”源出於《法华经》中的佛教故事。传说释迎牟尼与小徒下乡布道,忽为山险所阻,小徒饥渴交加,坐地不起。释迦牟尼手指前方说:“前有一城,速去化斋。”小徒顿为......[查看详情]
百岁宫,座落于插霄峰(东峰)之上。百岁宫,初名摘星庵,又名万年禅寺。与祗园寺、东崖寺、甘露寺同为九华山“四大丛林”。 百岁宫,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五台山僧人海玉,字无瑕,云游至九华山。“初住东岩摘星亭,见狮子山左右,有龟蛇供护之状,遂卓锡焉”。无瑕在此,以野果为食,用舌血和金粉,费时20余年,抄写《大方广佛华严经》,计81卷,至今保存完好,为国家文物一级藏品。无暇圆寂于天启三年(1623年),享年110岁,世称百岁公。时过三年后,恰逢王钦差来山进......[查看详情]
万罗山位于池州城南10公里处,海拔163米,以通天门、逻人石、船形石景为壮观。万罗山山脚下的珍珠寺,始建于唐朝。寺内供奉着玉雕观音,寺前有涤墨池(相传为李白洗手处)、门前井、油盐石等古迹。终年不涸的放生池边耸立着两株红枫高达四、五丈,粗可合抱。寺后还有500多年树龄的桂花树。1984年春,寺后的竹林中长出一种罕见而极富观赏价值的毛竹变种——罗汉竹,成为山的一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