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位于半塔保卫战旧址。半塔古称白塔,历史悠久。据来安县志记载,位于现半塔中学院内,曾建有一座白塔寺,寺内筑有一砖塔,上刻有“赤乌元年”(公元二三八年)字样,后来塔塌倒三层,仅存半个塔,古名半塔地名亦称半塔集。 半塔保卫战旧址位于来安县半塔镇西北光山山坡上,目前系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半塔地区地形险要,山势如环,抗日战争时期为新四军在津浦路东的活动中心。1940年3月,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在此打响。为纪念这一战役和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查看详情]
全国及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皖东凤阳县城的西北隅。明太祖朱元璋因为乡情难舍,曾在他的故乡凤阳(今天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营建皇宫——中都皇宫,但由于这座皇宫太过奢华,让民间怨声载道,所以被迫停止。 午门是中都皇宫的南门,也是正门,石造基座(须弥座)上有龙凤雕刻。午门西侧保存有一段古城墙,一直通向西南角楼的遗址。西南角楼是明中都皇宫现存最壮观的遗迹。城墙从西南角楼继续延伸向北,经过皇宫西门——西华门,通向已毁的西北角楼,如今已有多处坍塌,但总体保存较好。......[查看详情]
位于滁州十二景之一的“花山簇景”花山山峰之北,距琅琊山风景区约13公里,属石灰岩溶洞。全洞长600米,洞中钟乳石晶莹透明,石笋、石幔布满洞中,有栩栩如生的“仙女卧床”、“猴子观海”等天然景观,步入洞中犹入仙境,因其幽深险奇、洞口陡峭,不便行走,故至今洞中景物保存完好,没有遭到人为破坏。洞外景色迷人,自然植被保存完好,春季山花烂漫、夏季郁郁葱葱、秋季遍山红叶、冬季墨绿相间。皖东地区仅有的最大毛竹园(约230亩)就位于洞外,每年都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天长市千年古镇龙岗街头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人头攒动。经过一年多的紧张筹备建设,龙岗抗大纪念馆隆重开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纪念馆落成。昔日革命旧址,今日红色旅游胜地;千年古镇,今朝喜换新颜。 抗大八分校于1941年5月以新四军第二师“江北军政干校”为基础创办,直至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结束,为部队培养了2000多名德才兼备的军政干部,为夺取抗战胜利、全国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抗大八分校旧址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落于天长市龙......[查看详情]
尊胜禅院位于安徽来安县大庵山遗址,遗址现存的还有千年银杏树、观音泉等。石碑由当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建造并撰文,记载了该禅院的规模及兴衰过程。石碑高约2米、宽76厘米、厚17厘米,碑头刻有“普门示观”(佛家语)四字,碑身嵌在敦厚的底座上。碑的正面刻有《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于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七月十六日撰文的《尊胜院碑记》,背面刻有《事要附刊》。
琅琊古道长约500米,条石铺成,婉蜒于山腰,由低渐高,平坦而幽深。古道两旁树木参天,枝叶茂盛,形成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游人至此,常常流连忘返。在琅琊古道上踏石而行,满目苍翠,贯耳鸟语。走着走着,突然苍山横卧,道尽路断。可是,你继续前行,一转弯便豁然开朗,只见古道依然,一座青石砌成的拱形门楼,镇于两山之间,楼额上刻“峰回路转”四个大字,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过“峰回路转”门楼,隐约可见一小亭掩映在树色之......[查看详情]
尿布滩遗址,位于安徽省明光市明东乡赵府村北4公里处,东风湖的南岸。面积约500平方米,文化层厚达2米左右,文化内涵丰富。 1985年5月,在实地勘查中,采集标本20多件,主要有夹沙陶鬲足三件,足高分别为8.5厘米、8.2厘米、7厘米;泥质陶鬲足1件,灰陶盆、罐等器物的口沿和底部残片。纹饰主要有细绳纹、凸方格纹、弦纹、席纹等等。另发现通体呈扁平形状石铲残件1件,中有圆孔,长6厘米,宽5.8厘米,石铲磨制光滑精细,两面均有圆圈状斑点。另外发现烧黑兽......[查看详情]
位于天长市区西北角。明嘉靖《天长县志》载:“城西北隅,厥有高阜,日光掩映,赤色灿烂。包公(拯)为县(令),名曰红山,今呼胭脂山”。山顶有八角凉亭,朱栋皂瓦,体势欲飞。明人有诗赞曰:“县治西山却向东,胭脂烨煜太阳中。杨妃偃卧临金镜,笑动春风醉脸。”四周植有百株桃树,春日花开,灿烂如霞。后亭、树被毁,今已恢复。山周广植桃树。
在天长市区东22.5公里秦栏镇。为纪念宋代著名孝子朱寿昌专祠。朱寿昌,天长人。7岁时,其母刘氏被时任雍州郡守的父亲休弃。他寻母50年,不得,他闻其母在陕西则弃知州之官,千里寻母,迎还,瞻养至终。朝廷下诏褒奖,天下皆知其孝。王安石、苏轼等争为诗颂美之,后世一直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一。祠始建于宋,以后屡有修葺、扩大。现前后两进,每进各3间,两进之间为天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