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水目山旅游风景名胜区,距省会昆明约300公里,座落于楚大高等级公路和广大铁路旁,距祥云县城25公里。 水目山是云南开创最早的佛教圣地之一,唐宪宗元和八年(813年),南诏诸大臣请建此刹。普济庆光禅师用禅杖凿地,"而有清泉涌出,因名水目"。开堂之日,六诏的首领都来祝贺。香火最旺时,号称"和尚千人,尼姑八百"。历代都有高僧住水目山,如唐代的开山祖普济庆光禅师,宋代的净妙澄禅师,晚清时期的无往如禅师、非相行禅师街头在理国时曾有不少王族中人在此出家为僧。清......[查看详情]
以古刹金光寺而得名的永平县金光寺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永平县境内,保护区内古木参天,异兽繁多,名花辈出,有天然动物园和天然植物园之称。 1994年3月,金光寺自然保护区被云南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保护区内森林植被保护完好,拥有各类植物1001种,其中蕨类植物22种、41属、90种,种子植物134种、433属、911种。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占优势,大多数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的原生类型,植被覆盖率达59.68%,是永和、厂街、水......[查看详情]
铁柱庙位于弥渡县西面约6公里的太花乡铁柱庙村(古称铁柱子邑),铁柱庙是弥渡县最著名的古迹。 南诏铁柱庙古称“铁柱庙”或“铁柱观”,因庙内的那根铁柱而出名,铁柱高3.3米,周长1.05米,重约2吨,距 今已有1100多年的历史。 建柱的原因有多种传说。最盛行的一种说法是,诸葛亮平定南蛮,缴兵器,铸铁柱记功,后由南诏世隆重铸。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彝族人民聚集铁柱庙,共同举行祭柱活动,是当地的传统节日。 △门票:5元
清华洞位于祥云县城南3千米的清华山,昆畹公路的南侧。属喀斯特地形石灰岩大溶洞,洞宽80余米,高30余米,深数百米,是一个天然大溶洞。洞中右侧顶穹正中,有一道亮光通向山顶,被称为“碟大天”石孔。 有关石孔,当地还流传着一个神话故事,传说当年孙悟空赶鲤鱼精进清华洞,洞中一片漆黑,于是悟空便用金箍棒朝洞顶戳了一个窟窿,透出一道光柱,这便是“碟大天”的由来。
凤眼洞位于大理古城西边的苍山龙泉峰半山腰。苍山索道的建成(1997年)和玉带云游路的修通(1992年),大大方便了人们对凤眼洞的游览。 凤眼洞在当地人中常说成是"凤眼洞和龙眼洞",景点主要以悬崖的奇、险著称。悬崖是普陀崖和碧玉崖;碧玉崖则耸立于树木葱绿的山坡上,东崖面同样形成了万丈悬崖。凤眼洞在普陀崖上,龙眼洞则在碧玉崖上。
大理文献楼在大理古城南门外一公里外,为进入在大理古城的第一个名胜景点。如今的文献楼,于1999年重建。大理为何称之为“文献之邦”呢?这得从历史说起。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四个典故都与大理有关。大理是滇地远古文明的中心,考古发掘证明,新石器时代就有先民活动。大理是茶马古道的重镇又是云南设治最早的地区,西汉元封二年,即公无前109年,设叶榆,云南、邪龙等县。叶榆就是今天的大理,当地的大理是个丰腴之地,土地肥美,宜五谷蚕桑,到了......[查看详情]
牟尼庵位于祝圣寺以西半里处的小山脊上,南临玉龙瀑布,西临一条山涧。由于地理位置原因,牟尼庵自古就是去玉龙瀑布和上山朝拜的必经之地,因此在有关鸡足山的许多古代游记中都可以见到“茶房”或“牟尼庵”这样的字眼。 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5年),有一位僧人看见许多上山朝拜或是前来观瀑者,都走得口干舌燥,便在玉龙瀑布的小山脊上修建茅庵,向人施舍茶水,因此也就有了“茶房”的名声。后来茶房遭遇火灾,有个叫杨周的人改建为牟尼庵,并请来......[查看详情]
花甸坝在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巅,海拔2900米。坝南北长7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可耕地面积10万亩,1958年,在此建立花甸坝农场,以种植药材和养殖牲畜为主。坝子西部有类似苍山的十九座山峰,称小苍山,林木茂密。山中有大大小小的小溪40多条,汇聚后成为苍山万花溪。花甸坝奇花异卉争奇夺艳,每到春夏之间,满山遍野都是马樱花,纵横20多里,汇成花的海洋,成为花的世界。花中间杂着白豆花、芍药花等草本花卉,五彩缤纷,瑰丽迷人。明清以来,先后有李元阳、杨士云等文人学士......[查看详情]
明珠广场是大理经济开发区新建的一片公共绿地,每逢节假日,市民多喜到此游览或休闲。为了满足游客小憩需要,开发区管委会在园区内游路上每隔十多米设置一个面积10平方米、可供游人小坐的石铺平地,每块平地中都安放了一座铜铸的动物,体量接近真实物体。在园区内,共安放了13种铜铸圆雕野生动物,由西向东分别为:狼、豹、熊、兔、狮、野猪、狐、猿、象、羚羊、缜金丝猴、熊猫和犀牛(图9);息龙路口至洱海公园南大门临街一线,由北朝南安放了7种铜铸圆雕家畜,分别为:骆驼、猪、狮子......[查看详情]
南诏太和城位于大理古城南7.5公里、苍山佛顶峰麓、太和村一带。太和城原为"河蛮"城邑,城内还建过小城-金刚城及南诏避暑宫。唐开元25年(公园737年),蒙舍诏皮罗阁在唐朝支持下,统一六诏,建立南诏国,739年建都太和城至779年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太和城作为南诏前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40年之久。今《南诏德化碑》尚存。元郭松年《大理行记》记太和城:"周回十有余里"。城废于明初。1961年3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诏德化碑立于赞普钟十......[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