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城市
关键词
国内
国外

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亚洲

欧洲

南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价格区间
 - 
景点级别
主题推荐

大理景点门票

智能排序
人气
价格
< 21/24 >
  • 剑川满贤林景区

    剑川满贤林景区大理

    北京到剑川满贤林景区旅游线路>>

    满贤林原名“蟒歇岭”,又名“莽歇岭”或“买闲林”,位于大理剑川县往西。满贤林的风景特点是移步换景,渐入佳境,主要景点有迎仙桥、通灵窍、延青塔、睡佛龛、竞翠屏、采兰径、锄药辅、仙人登天、仙人下棋、长剑倚天、佛柏比高、龙湫胜境、大雄宝殿、千狮壁、五云楼、雷祖殿、天子台、观音岩、飞来石等几十处。连饱览过名川大山的旅行家徐霞客也叹:“爱其幽险,为憩阁中作记半日。” 进入满贤林风景区,首先来到“迎仙桥”,只见迎面一堵巨大石崖挡住去......[查看详情]

  • 东山森林公园

    东山森林公园大理

    北京到东山森林公园旅游线路>>

    弥渡县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在弥渡县东山国营林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九八八年东山林场为摆脱贫困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在林场场部建盖起林业招待所、餐厅、歌舞厅,并建成了停车场,修理厂等配套设施。一九九二年东山国家森林公园抓住杨遇,响应国家的政策,申请并成立了东山国家森林公园,规划面积94227亩。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四日经国家林业部批准建设国家森林公园。

  • MCA HOTEL

    MCA HOTEL大理

    北京到MCA HOTEL旅游线路>>

    大理MCA HOTEL——尼玛的小小极乐世界 跟着大家走进一个院子,不时可以看见用英文写的路标——不用猜,这一定就是大名鼎鼎的MCA了。 地址:大理市大理古城文献路中段电话:0872-2673666 精品点评:MCA的艺术中心是整个酒店最难得的精髓。人们因为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而走到一起,这样的住宿气氛最值得去体会。

  • 弘圣寺塔

    弘圣寺塔大理

    北京到弘圣寺塔旅游线路>>

      弘圣寺塔简介   弘圣寺塔,俗称一塔,在大理古城旅游景点西南1公里弘圣寺旧址上,大理弘圣寺早已荡然无存。大理弘圣寺塔高43.87米,为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弘圣寺塔全塔分基座、塔身和塔刹3个部分,有基座3台,均为正方形,以石垒砌四壁,备台之间有石阶相通。弘圣寺塔第一台石阶在南面,第二台石阶在东面,第三台石阶在西面,直对塔门。大理弘圣寺塔门圭角式,其上镶浅浮雕的佛像5尊,东、南、北三面各劈假卷门一道,弘圣寺塔身各层之间用砖砌出叠涩檐,四角飞翅。从2至......[查看详情]

  • 大理站

    大理站大理

    北京到大理站旅游线路>>

    大理站火车时刻表   大理火车站位于云南省大理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大理站是地方铁路车站,是广 大(广通~大理)线终点,办理客货运业务,开行昆明至大理旅游列车。   大理火车站问询电话:0872-3146002   大理火车站交通:大理市内可乘坐7、10、11路公交车直达

  • 诺邓村

    诺邓村大理

    北京到诺邓村旅游线路>>

      沿诺邓河上溯4公里,便是云龙县果郎乡的诺邓村。诺邓村在群山环抱中,是云南省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唐代南诏时期以来,近1300年村名不变。有独特韵味的山村风格,有古朴典雅的民居建筑,民族文化积淀丰富。   诺邓村现有庙宇建筑、牌坊、祠堂十多处。村中有盐井龙王庙、黄氏题名坊、旧“五井提举司”衙门等。村后北山腹地有黄家祠堂。上行,是“腾蛟、起凤”木牌坊,飞檐斗拱,雄奇高大。再往上,便是“诺邓玉皇阁”建筑群。是大理白族自治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木参......[查看详情]

  • 鸡足山祝圣寺

    鸡足山祝圣寺大理

    北京到鸡足山祝圣寺旅游线路>>

    祝圣寺在钵盂山下,距离“灵山一会”25千米,它背靠九重岩,原名钵盂庵。光绪年间,著名高僧虚云大和尚在钵盂庵旧址上重建了四方丛林--迎祥寺。1907年虚云和尚扩建僧寺,在大雄宝殿内塑五百罗汉。慈禧赐名护国祝圣禅寺,简称祝圣寺。1912年孙中山先生赐匾“饮光俨然”,梁启超赐匾“灵岳重辉”。 祝圣寺保存了明清禅宗寺庙建筑的格局,照壁、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在一条中轴线上。其他建筑左右对称,山门分列照壁的两侧,照壁前建有月牙池,池上......[查看详情]

  • 宝成府

    宝成府大理

    北京到宝成府旅游线路>>

      宝成府位于大理喜洲古镇,喜洲古称"大厘城",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因其富饶和气候宜人成为王族的避暑休闲之地,同时也是"茶马古道"上的重镇。这里有着典型的白族建筑艺术和丰富的民俗文化,是白族及其文化的代表和缩影。  白族人很注重居住的条件,早在唐朝初年就有"城廓村邑"的民居。白族中流传着这样的一句话——"大瓦房,空腔腔",意思是即便是节衣缩食也要住得很舒服,于是他们的建筑和居住环境从这样的观点延续,从而就有了"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马串角楼"等典......[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