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喜洲位于大理古城以北18千米处,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镇,这里有着保存白族民居建筑群。从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这些民居雕梁画栋、斗拱重叠、翘角飞檐、门楼、照壁、山墙的彩画装饰艺术绚丽多姿,充分体现了白族人民的建筑才华和艺术创造力。
大理苍山简介 大理苍山,又名点苍山,古时称为熊苍山、玷苍山,大理苍山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大理苍山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组成,北起洱源邓川,南至下关天生桥,长约50公里,如一道绿色屏障,雄峙于洱海西岸。 大理苍山景点 公元八世纪,南诏王异牟寻曾仿照中原政权的做法,把南诏境内的名山大川敕封为五岳四渎,点苍山被封为中岳。大理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其峰序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查看详情]
在大理市中和镇南太和村西面山坡上,为南诏国早期都城。西倚苍山,东临洱海,面积约占3平方公里。遗址中现存南北两道夯土城墙。南城墙西端从点苍山五指峰麓向东延伸1.5公里,北城墙西端从佛顶峰向东延伸2公里。遗址西部佛顶峰上有金刚城,建于唐天宝六年(747年)。遗址中有南诏德化碑。碑西为南诏宫殿建筑所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古城周边景点—崇圣寺三塔始建于唐、宋(南诏、大理国)时期的崇圣寺三塔可谓千古奇观,距今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为崇圣寺五大重器之首,前一后二,呈等腰三角形排列。大塔居前,又名千寻塔,全称“法界通灵明道乘塔”,始建于南诏国劝丰佑(公元823-859)时期,为16级密檐式方形空心砖塔,典型的唐塔的建筑风格。前有石砌照壁,照壁上嵌有明万历11年(公元1583年)黔国公沐英之孙沐世阶手书的“永镇山川” 四字。南北小塔,在大塔西南,西角,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公元113......[查看详情]
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位于大理市下关洱海南路东段,洱海航运码头旁。占地50亩,建筑面积8800平方米,是一个大理古代建筑与白族民居建筑相结合,有浓郁地方民族风格的园林式博物馆。该馆是以青铜文物、南诏国、大理国历史文物和白族民俗为基本陈列的博物馆。现有《大理白族自治州概况》、《青铜文物展厅》、《南诏、大理国绘画艺术展厅》、《白族展厅》等12个展厅。展品有丰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不乏稀世珍品。通过参观,可全面系统地了解大理地悠久历史和白族灿烂......[查看详情]
大理古城南门外文献楼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抗日战争时期撤毁。从它雄伟的气势中,您可以领略到南诏古国的王者风范和气度,而在文献楼和大理古城南楼之间的1300多米的街道,即可以令您感受到大理白族浓郁的民族风情。 沿青石板铺面的街道走在文献路两旁,青瓦白墙,飞檐斗拱的建筑配以及淡墨画,华丽而又不失庄重古朴。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西至东沿着街边潺潺流淌,奏响一曲和美悠闲的歌,门前一树树杜鹃花、山茶花竞相开放。走进街后的小巷,您会为"街街......[查看详情]
杜文秀墓位于大理市七里桥乡下兑村。建于1917年,为杜文秀女婿张志勋所建,侧面为长方形,正面近正方形,南北向,长约1.7米、宽约0.7米,墓碑高约0.4米,宽约0.3米,墓顶为石雕屋顶式墓盖,两侧为大理麻布石制。1956年,大理县人民政府重修杜文秀墓,改立墓碑,正中直书“杜文秀之墓”5个大字,旁有两行小字:“原命生于道光癸未年十月初八日;大限卒于同治壬申年十一月廿六日。”由此可知,杜文秀生于公元1823年,卒于1872年,牺牲时年......[查看详情]
苍山感通索道于2000年9月建成投入运营。索道设备由奥地利多贝玛亚公司制造,是单线循环脱挂抱索器6人吊厢索道,索道斜长2524米,上、下站高差285米,承载索道直径38毫米,主电机功率285KW,运行速度5m/s,单边运行时间8分钟,客运吊厢39个,维修吊厢1个,运输量单边770人/小时。整条索道设有上、下站,下站设在寺院感通寺旁,海拔高度2267米,上站设在“清碧溪“景区,海拔高度2552米,整条线路设有支架12座,支架有18米,11#、12#架之间......[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