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玉皇阁建筑位于云龙县石门镇诺邓村,距县城约7公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维修扩建,清咸丰七年(1857年)部分建筑毁于兵燹,光绪年间陆续修复。现存建筑以玉皇阁为主体,由玉皇阁,文、武庙和木牌坊组成。玉皇阁为三重檐楼阁式建筑,建在高2.15米的方形台基上,歇山顶,阁通面阔13.8米, 通进深13.3米, 高16.4米。阁两侧有左右厢。文庙在玉皇阁东约30米处。单檐歇山顶,通面阔8.6米, 通进深 6.7米, 高7.31米。武庙建筑形式......[查看详情]
云弄峰,贵为十九峰之第一峰,单从其名就可知她的秀美:终年云缠雾绕、如仙似幻;还可知她不言而喻的神秘:若然和云相伴相依,定然看不到她的全部,永远都是若隐若现、若即若离。美丽雄峻的山峰上,常年生长着成坡成岭的栗树、松树和灌木。她就是这样永远高高矗立,静默在时光老人的额头、闪亮着悠长的世纪。 苍山有十八溪十九峰,峰峰都有溪水相伴。云弄峰下的那条溪水也有个美丽的名字叫霞移溪,溪水色泽如冼如练,从云弄峰上婀娜蜿蜒流淌而下,充满娇羞和灵气,沿途灌溉着苍山......[查看详情]
位于下关老市中心的万人冢,是安葬唐天宝之战剑 南留候李宓及阵之将士的大型墓冢,墓冢呈圆型上 包,两层基石全部用青麻石砌成,四面围着两道大 理石围栏,占地约360平方米,墓冢前立着刻有 "大唐天宝战士冢"的大理石墓碑。明云南点兵官 邓子龙为其题诗云:"唐将南征以捷闻,谁怜枯骨 卧黄昏?唯有苍山公道雪,年年披白吊忠魂!"并 刻成石碑立于墓前,1986年对古墓冢进行了修复, 整个天宝公园沉浸在一片肃穆的气氛中。
佛图塔位于下关北面羊坪村,距离下关3公里,塔高30.07米,为十三级密檐空心方形的砖塔,立于佛图寺前(现佛图寺仅留殿房,所塑佛像自1937年以来已逐年被毁,塔因寺而得名)。 此塔造型古朴,具有典型唐代佛塔风格。四面砖壁的佛龛内存放有佛像,塔顶有青铜葫芦形宝鼎,整个建筑物与大理千寻塔相似,为唐代南诏国时期的建筑。民间传说中还将此塔与斩蟒除害的英雄段赤城联系起来,所以该塔俗称蛇骨塔。 相传,在南诏时,下关天生桥一带出现一条巨蟒,常在海中翻起巨浪,危害渔......[查看详情]
玉洱园位于大理古城玉洱路中段北侧,占地28亩。原址为清末民国初期的大理农林试验场,抗战时辟为“志丹公园”,解放后为林业部门的果木苗圃基地。在大理古城建花园,是大理的文化传统。
位于大理省级旅游度假区的中心地段,占地面积19.8亩,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按“高起点、多功能、国际化”的标准与“突出民族地方特色”的原则而修建的大型文化旅游景点。 “南诏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枝奇葩,它荟萃了精英(儒释)文化与民族地方文化的精华。南诏文化城仿造南诏、大理国的宫殿与民居建筑的风格,设城门、莅信宫、观音市、舞乐厅、御苑等建筑设施。前殿后苑,城门雄伟,宫殿巍峨。 莅信宫为南诏王的金殿,气势雄伟,金碧辉煌,有唐......[查看详情]
又名清风桥,在下关西洱河上,原为石头桥,1979年改建为钢筋水泥桥。该桥是古代连接下关重镇关迄和约的重要桥梁,也是滇西北古道上重要的桥涵,在滇西历史上有其光辉的一页。据传有条黑龙常常横卧在西洱河上,堵住海水出口,致使海水上涨,泛滥成灾,淹没沿岸村庄和土地,人民群众痛苦不堪。后来有一条小黄龙为拯救水患之中的老百姓,战败了黑龙,将它驱出西洱河。人们为了庆贺水患消除,在河上建石桥,以小黄龙驱逐大黑龙恶孽之意,取名黑龙桥。 桥初建于唐代,为阁罗风所筑,《蛮书》......[查看详情]
在滇西北的剑川,有座石宝山。以石为宝,说来有点奇怪,其实,却大有奥妙。这不仅因为这座山里奇石千姿万态,各呈其妙,而且在山中有着南诏的艺术瑰宝:17个雕刻精细、形象生动、内容独特、地方民族色彩浓郁的石窟。这些石窟分布在石宝山的石钟寺、狮子关、沙登箐3处。
珍稀医疗热矿泉普陀泉,绝佳温泉水 大理洱源县下山口一处神奇的水域——普陀泉,相传此泉乃观音当年玉净瓶遗留之处,水色清澈如碧玉,甚有仙水之气度,独特的地理位置也让普陀泉犹如仙境。笔者有幸前往,完美体验这里的“珍稀医疗热矿泉”之后,不得不感叹,普陀泉水的水质确实是非常好的。首先,普陀泉水是活水,这是好水的保证,因为它没有任何污染。普陀泉水是来自天上,变成雨水顺苍山而下,经过苍山巍峨山脉的层层深度净化、过滤之后,在几千米深的岩石间汲取精华,遇地热,泉水喷涌而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