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阳高县古城堡汉墓群位于阳高县城东南方60里之古城堡周围,包括南梨园沟河东岸汉墓25个。两岸汉墓15个、古城堡北汉墓8个、古城堡东汉墓10个。
桃花山位于灵丘东南的红石塄乡沙湖门村。景区内山势逶迤起伏,草木郁郁葱葱,山花烂漫芬芳,百鸟啼啾争鸣。桃花山下的桃花泉水,不仅清爽甘醇,而且形成了十分壮观、颇具特色的瀑布群。半山腰处蝙蝠洞内的蝙蝠,昼伏夜行,十分有趣。 桃花洞座落于桃花山海拔1900米处。该洞距今已有170万年的历史,并且仍处在生长期,洞内钟乳林立,形成各异,有蝙蝠洞位于桃花山北海拔900米处。该洞高大宽阔,四通八达。主洞深70多米,有六个出口,洞内数以万计的蝙蝠密密麻麻地倒吊在洞......[查看详情]
“云州宝刹城南偏,创建始自贞观前。”,善化寺俗称南寺,总体结构保存得比较完整,寺院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最为完整的辽,金寺院,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遭受战争破坏,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自天会六年(公元1128年)至皇统三年(公元1143年)凡十五年始成。元代仍名普恩寺,并颇具规......[查看详情]
据大同府志载,云冈石窟“壁上多前代石刻,字漫灭不可读。”这说明,云冈石窟内造像记原本很多,但因石质风化,保存下来的很少,现在仅仅发现三块。其中之一就是云冈石窟第11窟东壁距地面11米处,魏孝文帝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八月三十日,五十四名佛门信徒留下的造像题记。这是存世较早的一种北魏造像记。 这块题记记下了当时大同城内五十四名善男信女在云冈十一窟东壁雕造九十五躯石佛的缘由,含蓄地表露了佛门弟子们对太武帝灭佛的不满心理,同时对文成帝复法后佛事中兴的“......[查看详情]
观音堂三龙壁位于观音堂山门前,辽代始建的,从建造风格看,为明代遗物。 此壁是大同市唯一的一座双面琉璃龙壁。壁长12米、高6米、厚1.2米。壁座以镌饰花纹的青石为础,础上筑须弥座,座间束腰有三层琉璃兽,下层是二狮相争图;中层是奔马、麒麟等,此层中间还有一长约1米的黑色琉璃花卉图案;上层是行龙,呈二龙戏珠状。每层雕兽间均以竹柱相隔联。龙壁顶部的四周有四十组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承托着五脊琉璃瓦顶、脊兽、龙吻,造型优美,色泽艳丽。 壁身两面各有三......[查看详情]
魏碑书体在中国书法史上独树一帜,占有重要地位。大同作为北魏早期都城达九十六年,可以说是魏碑书体的一个发祥地。现今留存下来的北魏碑刻,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是书法艺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司马金龙墓表、墓志,1965年出土于大同市城东6公里的石家寨村,是出土的魏宗室王公志石中年代最早的一种。 墓表高0.49米,宽0.45米,楷书十行,每行七字。墓志高0.45米,宽0.55米,楷书九行,每行八字。两碑均系魏孝文帝太和八年(公元484......[查看详情]
大同的一龙壁共有四座,以两座为一组,分两组按八字形挺立于原明代大同县文庙的两侧。以龙壁为八字墙,这在大同市现存诸龙壁之中独此一处。从雕塑风格看,此壁应为清代遗物。 这四座一龙壁皆为单面龙壁,黄色琉璃龙图案镶于砖壁中央。 第一对一龙壁座北面南,分居于庙门两边,各高为2.30米,长2米,下设壁座,中为壁身,上为屋檐式的壁顶。壁身四角为边长0.55米的等边直角三角形的彩云图案。中央镶嵌着直径约一米的黄色琉璃团龙,其形态为云雾中飞腾,并有一火珠,呈......[查看详情]
曲回寺石佛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南75公里三楼乡曲回寺村,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是大禅师慧感奉诏创造。 曲回寺附近,山岗、山脚、台地沟岔等地方,散布有墓丘状的石像冢。石像冢的形制均为石块砌垒,上以长条石封顶,再以沙石土掩埋。每冢增留一小门,从外部能看见内部的石像。冢体大小不等,一般的高三四米,围二三十米,从外观看与坟墓无异。每座冢中都安置着十尊左右的佛、菩萨、金刚、供养人等雕像。发掘出的石像最大的高1.2米,面目已经模糊,但衣......[查看详情]
大同煤矿获国家旅游局首批颁发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标志牌和证书,成为全国煤炭系统首家获此标志的井下工业旅游项目。 井下探秘游集中展示了千年煤炭开采史,主要景区位于地下300多米深处、距今1.4亿年之久的侏罗纪煤系。 井下探秘游景点依次分布有原始采煤、炮采、普采、高档普采、综采和综合掘进六个工作面。工作面全部采用实际生产中使用的工具、设备,通过采煤职工的现场演示,真实地再现不同采煤时期各种设备的采煤过程。游人可以在这里换上矿工服装,体验矿工的真实生活。 ......[查看详情]
法华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东北隅塔寺街。始建于清代,后经重修。法华塔是大同惟一的喇嘛塔。塔下为一高3米的六边形塔台,台边砌有花墙。门为砖券洞式券门,上有匾额,刻“小洞大”三宇。过去洞中还塑有佛像。窟洞南北两侧设有门洞,抬级而上直通塔基外部。塔座为须弥座,,座上为两圈覆钵形“金刚圈”。上为坛形塔身,俗称“塔肚子”,再上有“塔脖子”,周围镶砌黄、绿、紫三色圆形琉璃收檐,共八层。再上是近似圆柱形的相轮和顶上的宝盖、宝珠等。塔身四方各开一扇小窗,小窗上部和两侧,分别有......[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