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县文庙砖雕五龙壁位于城内北街大墙后街,乃原明朝大同县文庙山门前之照壁,相传,此壁为明末清初建造。 五龙壁为砖雕建筑,高5.7米,长28.5米,共分上、中、下三个部分:下部为砌砖壁座;中部壁面由对方青砖镶砌,上有五条砖雕团龙,每团直径均为2.2米,中央二条巨龙昂首挺胸,口中喷出火珠,整个龙身隐藏在万顷波涛之中。西侧一对团龙,昂头向西挺身,呈现戏珠英姿。东侧一对团龙,龙头盘旋中心,似有腾飞壮举;上部仿木构建筑之砖雕壁顶,由砖雕斗拱承托,下有廊檐砖雕帷慢,帷慢之......[查看详情]
“万人坑”是在1937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野蛮推行“以人换煤”的血腥政策后,成为被残害矿工死后堆放尸体的坑道的。日本侵略者占领大同煤矿8年中,掠煤达1400多万吨,6万多名矿工被摧残致死。仅在大同煤矿矿区就有多达20处的“万人坑”,如今仅存2处。 这是日军残害中国矿工的铁证,也是日本侵华罪行的铁证。现在的大同煤矿“万人坑”遗址已作为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刻提醒人们勿忘国耻。 万人坑位于大同市矿区煤峪口南沟,分上、下两洞。上洞宽五米多,深四十......[查看详情]
鹿野苑石窟位于大同城北5公里外的小石子村大沙沟的北崖面上,多年不为人知。与云冈石窟一样,鹿野苑也是依山而建,座北向南,内有石佛三尊。后因文革破坏,现只剩两尊古佛。关于石窟开凿的确切年代,碑刻文献均无记述。但据《魏书·释老志》记载:“高祖(孝文帝)践位,显祖(献文帝)移北苑崇光宫。览习玄籍,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崇光宫右十里,岩房禅堂。禅僧居其中。” 据专家考证,北魏道武帝拓跋珪于公元398年自乐盛(和林格尔) 迁都平城(大同)。道武帝从天兴二年起,大兴......[查看详情]
方山陵墓位于山西大同城北25公里处,与长城相邻。四周群山耸峙,山青水碧,风景秀丽。在南部山顶上,有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俗称“祁皇坟”。北魏时期,这里曾经建有灵泉宫和灵泉池,是规模较大的皇家行宫。整个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设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砖砌部分,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装饰美观,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 永固陵造于西寺梁山顶玄武岩上,封土现高22.87米,呈圆形、墓底为方形,南北长117米,东西宽124米。墓室坐北朝南,建于封土堆中心,设有墓道、甬......[查看详情]
得胜口位于山西大同城北80里,是外长城之重要隘口,京包铁路与长城在此交汇,晋蒙两省在此分界。明朝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于得胜口南三里建置得胜堡,“堡方二里,高三切(丈),厚二仍(丈)余,门楼二。”明王朝与蒙古靴靶部订立互市盟约,发展贸易往来,化干戈为玉帛,开辟了民族团结的新局面。与此同时,大同地区的长城、烽堆也失去了原来的防御作用,变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当作保卫和平的象征。这种和平局面维护了六十多年。当时,得胜堡正是贸易的主要市场。通过此市场,中原地区......[查看详情]
崇福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朔县城内东街北侧,始建于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国公尉迟敬德奉敕建造。 崇福寺的主殿是弥陀殿,金熙宗皇统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至为可贵。殿身面阔七间,通阔40.96米,进深四间八椽,22.31米。殿为单檐歇山顶,总高约21米。殿身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基高2.4米,基前又有宽敞的月台,衬托得殿宇高大雄伟,瑰丽壮观。殿正面檐下,悬有“弥陀殿”竖匾一方,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弥陀殿内......[查看详情]
五爷庙,即五台山万佛阁,虽然不大,占地仅2000平方米,殿楼堂舍也只有20多间,但因为内有五爷庙而名播远近香客盈门。 万佛阁创建于明代,现在建筑多为清代重修后的遗存。主建筑有三,一是文殊殿,二是五龙王殿,三是古戏台。 坐东朝西这座两层三檐歇山顶建筑名为文殊殿,四角翘出,明柱围廊,玲珑剔透,很像一件内部镂空的工艺品,在五台山众多佛殿中别具一格。殿内下层供三位菩萨,不用我讲,大家一看就会明白,骑绿毛狮子的是文殊菩萨,骑大白象的是普贤菩萨,骑神兽的是观音......[查看详情]
云岗石窟位于山西水同市西北的武州山北崖上,是我国三大石窟之一。距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现存主要洞窟53个,大小造像五万一千多躯。 云岗石窟创建于公元450年,魏孝文帝令沙门统昙曜(音坛耀)开凿5个大石窟(第16-20窟),后人称为昙曜五窟。最大的是第6窟(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公尺,中央直立一个宽约60平方米的大塔柱,上连窟顶,整个塔柱和洞壁嵌满了大小佛龛和多种装饰,找不出一块没有雕刻的空隙。云岗石窟大部分是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前的作......[查看详情]
耸立于大同市区内大南街南段十字口中心。它不仅装点了大同市的容颜,而且烘托出了这座历史名城的古老风貌。 鼓楼创建于明代,清代顺治、乾隆年间两次修整。外观呈方形,面阔、共三层且均为进深三间,底层砖石砌成,中为十字穿心门洞,行人可纵横通行。这座三檐楼阁的下两层是木结构建筑,上层置大鼓面,旧时晨钟暮鼓声震古城及近郊四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