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建于1858年,康有为诞生于古屋。故居为一间一厅两房两廊的青砖镬耳屋,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采用青砖墙橼木结构,古色古香。古屋大厅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阁楼,两廊中间留有天井,古屋采光足通风好,冬暖夏凉,环境非常舒适。延香古屋是保留完好的一处清代建筑,具有很好的观赏和研究价值。在这座故居中,康有为饱读中西书籍,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并在此处撰写了至今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论著《大同书》初稿。 康有为故居由康有为纪念馆、康有为故居、康氏宗祠、澹如楼、......[查看详情]
历史悠久、宏伟壮观的顺风山公园。进入大门前的广场,我就被这里的绿意给迷住了。一棵棵高大挺拔的大树围着公园,漫步在宽阔的广场,看不见外面的工厂、汽车,仿佛置身在一个绿色的天堂里。 走过拱桥时,一阵微风吹过,在这五座拱桥前面的柳树枝条也跟着摆动,向在邀请远方的游客进入。我们也不好意思拒绝,走过了古香古色的拱桥,不由得大吃一惊,三座足足层楼高的大牌坊毅力在眼前,中间的那座比较大。上面雕龙刻虎,一条条巨大的青龙张牙舞爪。两旁的牌坊也不孙色,上面的麒麟和凤凰互相......[查看详情]
投资2400多万元建成的蔼雯教育农庄是一个集教育和旅游功能为一体,寓教于乐的非营利性青少年教育基地。它不仅有绿色田园区、畜牧区、岭南佳果区、中草药区、野外烧烤区等十多个专项教育区域,同时还有捉鸡、钓鱼、森林寻宝、篝火晚会等娱乐项目。因为类似的农庄在广东地区鲜见,自然吸引了不少来自香港、广州等地的小游客。蔼雯农庄还先后获得了“广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省工商联“光彩之星”、“佛山市科普教育基地”、“高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称号。 国......[查看详情]
从宋代建村开始,繁荣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为如今的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碧江金楼古建筑群,就包括了七处古建场。 金楼原名赋鹤楼,是碧江苏氏望族职方第中的藏书楼,以精美的木雕装修饮誉海内外。因晚清重臣佛山戴鸿慈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的传说。景区由金楼、泥楼、职方第大宅、后花园以及围墙外的亦渔遗塾、慕堂苏公祠、三兴大宅等古建筑组成。这些景点近年拂尘惊世,被专家和远近游客总结出古、博、精、真四大......[查看详情]
叶家庄在禅城区市东上路宝善坊,是一组大型的庄宅建筑群落。为富商叶氏家族在清末时所建,自占一巷,故又称宝善坊。清中叶后,叶氏家族在佛山、香港等地以经营中西成药起家,清末时更成为省港佛知名的华侨巨富,其产业遍于广州、香港等地,而祖居的佛山以庄宅、房产为主,如莲花路大型宅第、福贤路西洋式的"戢院"以及叶家庄等多处。其中以叶家庄规模最大、装修最讲究和设施最完备。 庄内有铺石街道、祠堂、门楼、住宅区和花园等设置,式式具备,所费不菲,而且建筑物布局合理,......[查看详情]
咏春拳名家叶问宗师是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武术大师,他学艺成师于佛山。1949年,他赴港定居,此后终其一生致力于发扬咏春拳术。叶问一生刻苦钻研并大胆改进了武术教授方式,桃李遍天下,日后威震海内外的功夫巨星李小龙即是其中最为杰出的弟子。馆内收集和展览了叶问与咏春拳发扬光大的资料。 为了弘扬国粹,纪念咏春拳一代宗师叶问,进一步丰富佛山武术文化旅游的内涵,佛山市文化局、佛山市博物馆与香港叶问堂筹建委员会筹建叶问堂,已正式对外开放。 叶问堂选址在佛山祖庙,一......[查看详情]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是1995年经国家教育部(原国家教委)批准,由原佛山大学和原佛山农牧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一所综合性本科大学,2002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经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2005年佛山职工医学院和佛山教育学院并入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科学技术学院现分为校本部、北院、河滨路、同济西路四个校区,占地面积共约2248亩,建筑面积约32.2万平方米。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现有本科专业43个,专科专业1......[查看详情]
均安碧桂园高尔夫球会占地2000余亩,是一所集娱乐、度假、美食、运动为一体的高层次康乐场所。由实力雄厚,在地产界赫赫有名的碧桂园物业发展有限公司斥巨资兴建。 均安碧桂园高尔夫会座落在'均安生态乐园'旁,在群山叠翠,风景秀丽的山麓环 抱之中,湖光水色,翠鸟翔集。由资深设计师梁国坤先生独具匠心设计、极具趣味性和挑战性的18洞全湖景灯光高尔夫球场。设计师把山的憨厚、水的灵秀,巧妙地溶入整个球场之中,与极具趣味性、挑战性的球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站在五星级......[查看详情]
顺德钟楼创建于明代隆庆年间(公元1570年前后)。楼上悬有清代康熙三十一年铸的铜钟。1959年重修,四边缀以花圃绿树,游人可以登临眺望。钟楼在大良镇环城路南段。今钟楼公园东南角。建于明嘉靖三年(1524)。1985年县政府拨款重修。此楼两层双檐,基座以红砂岩砌成,下开拱道,贯穿东西。楼上为十二檩四面出廊式结构,四畔有红石栏杆,瓦木为顶。楼上大钟为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重铸。现为区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