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衣锦坊旧名通潮巷,衣锦坊因为这个地方是水网地区,西湖、南湖的潮水可以通到这个坊巷的沟渠里去。衣锦坊内有人在外出仕做大官,后衣锦还乡而改坊名。衣锦坊中16号为清嘉庆进士郑鹏程居宅,衣锦坊其中的水榭戏台最具特色。这是一个木构单层平台,四柱单开间,下建清水池塘,中隔天井,正面为阁楼。于此观看戏剧演出,水清、风清、音清,具有声学原理和美学价值。
永泰仙洞简介 永泰仙洞风景区位于永泰县城峰镇高峰村,海拔700米,占地5平方公里,永泰仙洞离县城14公里,与青龙瀑布一山之隔,与石走廊同个峡谷。 永泰仙洞传说 俗话说海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仙洞即因仙而名。传说仙洞曾住着一位财神,财神是以发财为目的,在旧时发财的最佳途径是参政当官,当他预测到某年某月某日某时在永泰清凉乡岭下村有太子出生,即派出一只灵猴, 撑着石船到该村保护迎接太子的降生,只灵猴按时撑着石船赶到清凉双溪......[查看详情]
榕城古街,又称“榕城美食街”,位于台江瀛洲路,北临五一南路,南接台江步行街,全长300米,在其东侧开辟风味美食一条街,美食街古色古香的仿古建筑以及元洪美食城、元洪美食大酒楼荟萃了1500多种榕城仍至全省、全国及东南亚各国的风味美食及闽菜特色,展示了台江区历史悠久的美食文化和地方民俗特色,其西侧旅游产品一条街主要经营地方特色和种旅游土特纪念产品,展示福州灿烂的榕城美食文化和地方民俗特色。
朱紫坊街区位于市中心的南后街一带,朱紫坊街区在安泰河边、于山之麓,这块朱紫坊街区面积为15.84公顷的区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一块街坊,朱紫坊街区共有三坊七巷,可贵的是朱紫坊街区这里至今还保持着旧貌,有很多寻常人家居住在朱紫坊街区这里。 该朱紫坊街区形成于唐宋时期,据《榕城景物考》记载:“唐天复初,为罗城南关,人烟绣错,舟楫云排,两岸酒市歌楼,萧管从柳荫榕叶中出。”足见当时的繁荣景象。宋代时这里修筑了城墙,街区被包入城中。朱紫坊街区的空间格局,一街水......[查看详情]
护国禅院之后的状元峰,相传因宋状元陈诚之在此读书而得名。附近有许多摩崖石刻,石刻被古榕树根奇妙地包围着,形成椭园型的大镜面。 附近有六鳌古迹:揽鳌亭、倚鳌轩、应鳌石、接鳌门、步鳌坡、耸鳌峰。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位于福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马尾)昭忠路马限山东麓,于1998年5月对外开馆。该馆为五层建筑,依山而建,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如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是一座颇具现代建筑风格的馆宇。 中国近代海军博物馆内陈列分为:创建船政、造船育才、海军建设、御侮、科技、文化建设六个部分。通过“扬武”号船模、船政精英腊像、同治旧车床、老海军日记、古炮等实物,运用现代手段展示了中华民族勇于探索海洋、顽强抵抗外来侵略的民族精神。开馆以来,受到海......[查看详情]
戚公祠之侧有醉石和醉石亭。此处怪石叠垒,中有巨石如榻,古称“仙人床”。相传戚公在平远台庆功时,酒后步月至此,倦卧其上,不觉沉沉入睡,后人将此石名为“醉石”。 清代诗人张亨甫有“六军一醉海天月,山中草木皆轩昂”的名句。醉石前有亭名“醉石亭”。亭下方石壁上有“誓雪国耻”等石刻。石壁上刻有1938年郁达夫谒戚公祠时写下的《满江红》词:三百年来,我华夏,威风久歇。有几个如公成就,丰功伟烈,拔剑光寒倭寇胆,拨云手指天心月。至于今,遗饼纪征东,民怀切。会稽耻......[查看详情]
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位于福州马尾马限山东南麓,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三(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在抗击法军侵略的马江海战中牺牲的福建水师官兵被安葬于马限山麓,计9家。1920年,中法马江海战烈士墓由海军界和船政学校校友从京、沪、榕等地募捐经费,在扩建马江昭忠祠的同时,将9家台为一丘,立“光绪十年七月初三日马江诸战士埋骨处”石碑。
涌泉寺山门东边,有一石砌拱门,上书“灵源深处”。傍崖而下石阶60余级,中裂一涧,宽约3米,深约10米,有似石洞,故名“灵源洞”。因为“喝水岩”石刻,这一带又统称“喝水岩”。灵源洞两侧,荟萃了自宋以来摩崖石刻200多段,约占鼓山现存摩崖题刻480多段的一半;真、行、草、隶、篆诸体俱备,犹如一座天然石刻书法宝库,誉为“东南碑林”。题刻中有宋刻近百段,元刻12段,明刻30余段,清朝至今百余段;其中尤以宋代名书法家蔡襄的“忘归石”,施元长的“喝水岩”以及理学家......[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