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甘孜景点 > 稻城旅游

稻城旅游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稻城,古名“稻坝”,藏语意为峪沟口宽阔之地。稻城最高海拔6032米,最低海拔2000米,县城海拔3750米,为藏族聚居地,此外有汉族、纳西族、回族等民族。

  稻城的地理、地貌都较特殊。它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群山起伏,逶迤苍莽。山脊河谷相间,形成既有终年积雪的高海拔山岭,又有幽深诡秘的低海拔河谷,还有宽阔的草场,潺潺的溪流,景色变幻多姿、十分迷人。

    北部为高原宽谷区。海子山骈稻城河,海拔3600——5000米。为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体遗迹,素有“稻城古冰帽”之称。其冰蚀地形发育完全,冰蚀岩盆星罗棋布,3200多干方公里内使有大小海子1145个,规模和数量都是我国少有的。是研究第四纪冰川地貌的重要基地。1982年在其中部发掘出恐龙牙齿化石,在南部发现桉树化石。海子山群峰连绵,沟壑纵横,大小海子漂砾遍布,怪石林立,景色绚丽而磅礴。

  中部为山原区。包括波瓦山和赤土河。赤土河清澈秀丽,群鱼穿梭。河畔草场广袤,溪流交错,森林一望无际。波瓦山山势雄秀,四季景色分明;冬日白雪皑皑,银装素裹;春夏,杜鹃遍开,争芳斗艳;秋天红叶似火,尽染层林,分外妖娆。

 

  南部为高山峡谷区,俄初山骈东义河。俄初山海拔5140米,高峻而益显巍峨,挺拔却不失俊俏,象一位美貌仙子端坐云霓。最今人陶醉的是俄初的秋色:红的娇艳,黄的明丽,绿的柔和,五彩缤纷,漫山遍野,“浓妆淡抹总相宜”。东义河则如一匹骏马自俄初山飞驰而下,两岸石木参天,巍岩嶙峋,涛声隆隆,瀑布层叠,山水相映,妙趣横溢。

  毗邻俄初山是驰名藏区的雪域神韵——稻城神峰。它由三座雪峰组成,峰名相传为五世达赖所封:北峰仙乃日,意为观世音善萨,海拔6032米,南峰央迈勇,意为文殊善萨,海拔5958米,东峰夏诺多吉,意为金刚手菩萨,海拔5958米,方圆共约800平方公里。稻城神峰冰封雪锁,雄奇壮丽。山腰的五色海七彩斑斓,变化无穷,山下草原,珍禽异兽与人和谐相处。藏民视之为神山,叁拜者络绎不绝。  

  稻城历史文化悠久。全县13座寺庙中,雄登寺和贡嘎岭寺享有盛名。贡嘎岭寺建筑宏伟,存有五世达赖所赡“弥勒铜像”一尊,为罕见文物;雄登寺建于明初,藏有十万颂经书,供奉大小佛像数百尊,其中有九世班禅檀香木释迦牟尼佛像。境内藏族虽同出一源,但因居住分散,山川阻隔,又导致语言、服饰、风俗的差异。在浓郁的宗教氛围渲染下,平添了许多独特深邃的人文色彩。   

  1928年,美国植物学家、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到达此地,1931年7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撰写文章并发表所摄照片。1979年以来,英、美、日等科学家前来考察,对其丰富的物种资源和优美的自然景观赞不绝口,1997年12月,省政府批准为省级自然保护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稻城高原因特殊的地理结构和气候特点,长期以来,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人迹罕至,同时也得益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其自然环境得到较好保护,是未经人类角动的一片净土。近千年的宗教文化影响,稻夸大寺院建筑遍及全县。纷呈各异的民俗风情,节日、婚丧嫁娶、喜庆仪式、服饰、音乐歌舞等无不受着宗教文化影响,散发出让人难以搞拒的魅力,使雪城之外的人们纷纷走进这片圣地,领略它那古朴独特的文化气息。

  稻城是世界的风光宝库,是野生动物、植物的天然乐园,更是人们心目中的香格里拉。她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美丽村姑。她那奇绝的自然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神秘原始的人文景观,终於冲破时空的藩篱,焕发出青春情韵愺和迷人魅力,使钟情於她的摄影家们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用一幅幅精美的画而,把她的音容风貌展现在我们面前。

  稻城县资源丰富,木本植物千余种,主要珍稀野生动物有豹、白唇鹿、毛冠鹿、獐、熊、藏羚羊、岩羊、林麝、小熊猫、猕猴、穿山甲、藏马鸡、贝母鸡等。

  这里风景如画,许多地方人迹罕至,被誉为"地球上的最后一片净土"!                     

概况:
稻城概况
位置:位于四川西南边缘,甘孜藏族自治州南部。地处北纬27゜58~29゜30,东经99゜58~100゜36。稻城东南与凉山州木里县接壤,西界乡城县并云南省中甸县毗邻,北连甘孜州理塘县。
民族:稻城为藏族聚居地,此外有汉族、纳西族、回族等民族。
面积:7323平方公里。
人口:5986万

住宿:
    总体而言,去稻城的朋友必须克服交通和住宿上的两大难题。稻城的住宿问题不是只要花钱就可以解决的。10月稻城亚丁是一年中最美的时间所以前往人数聚多,同时前往稻城沿途接待能力有限,亚丁景区的接待能力每天只有1000人,稻城县城的接待能力倒是没有问题,所有民居已开放可以接待游客。

  国庆期间将限制进入,如接待完毕但未在景区内定房者都无法进入亚丁景区。要在日瓦居住一晚,第二天再进入景区。现在亚丁景区门口设在日瓦了。丹巴、雅江、理塘、稻城有较好的宾馆入住,稻城有三星级的宾馆----亚丁宾馆,在县城不在亚丁景区。其次有县政府的招待所,在景区入住小木屋宾馆或帐篷、民居,景区内有冲古寺庙(但条件较差)可住宿,还有大帐篷。络绒牛场有大帐篷可供住宿,但卫生条件很差,建议带睡袋比较好。国庆去稻城的旅游者很多,很多宾馆已出现了人满为患的局面,如果不想将时间花在找旅馆上,建议提前预订宾馆。

  在稻城可以住在电力宾馆或政府招待所,均无单独卫生间,电力宾馆双人间有电视。在稻城洗澡只能在电力宾馆一楼,温泉水,电力宾馆公共卫生间里也有温泉热水。

  在日瓦乡有大名鼎鼎的三圣如意食宿店和“绿野亚丁”,两家对门,就在村口。三圣如意店背靠溪流,流水声声在耳;绿野亚丁二楼的设施较新,还设有停车场。两家价格均为每人15元/天(绿野亚丁的一楼每人10元/天)。

  在亚丁自然保护区的住宿地点分成三个:松林、冲古寺、络绒牛场。其中松林与冲古寺相距约五百米,步行约十分钟。冲古寺宿营点是看仙乃日的最佳选择,无论是风景还是规模都是最好的。松林在冲古寺以下,只是住宿地,没什么风景。络绒牛场宿营点距冲古寺约两小时马程,条件与松林相似,是看央迈勇的最佳位置。以上宿营点均为大帐蓬或军队的帐蓬,里面是通铺或钢丝床、气垫床,有相当厚的被子,每人15元/天。

  如果可能,最好自带防雨帐蓬。冲古寺常住满,甚至松林也常常住满。在冲古寺不允许随意搭建帐蓬,(如果冲古寺的大帐有空位的话),而且必须和管理员商量。在冲古寺即使是自搭帐蓬,也要收取每人10元/天的费用,但可以向大帐蓬的仓库借被子。实在没有住宿的情况下,可以向开车的司机师傅和寺庙的喇嘛求助,他们可以介绍你到可信的藏民家中去住宿。

  在稻城可以住藏民家中,比较经济实惠,还可以在民居里搭吃,15元/人/床。另外藏民也兼卖开水、酥油茶、方便面之类的食物。
稻城住宿:林业宾馆:标准间30间,单人间20间,豪华套房10间,220元-380元/间;电力宾馆:普通双人间5间,2个单间,1个4人间(彩电、电热毯),双人间80元/间(彩电、电热毯),单人间50元/间(没有电视及电热毯);稻城宾馆:普通双人间12间(彩电,电炉,电热毯),150元/间,普通三人间5间(彩电,电热毯)75元/间;稻城亚丁旅社:普通双人间8间(彩电,电炉,电热毯),80元/间,普通三人间8间(彩电,电热毯),105元/间。

  理塘住宿: 高城宾馆:二人标准间,价格在 200-360元之间。
  日瓦乡住宿:绿野亚丁旅社:四人普通间5间15元/人;三圣如意旅社:四人普通间5间,15元/人。
  亚丁村住宿:只可住在藏民家,容量为40-60人。
  冲古寺和洛绒牛场住宿:可住寺庙内或宿营地内的帐篷里,或藏民家。
  沿途宾馆介绍
稻城县城日接待量约1100人:宾馆接待450人,包括县政府宾馆,红艳宾馆,蓝月山谷酒家等,收费¥40~120,标间;民居接待650人,¥15~25一人。日瓦日接待量330人,¥20~30一人;亚丁日接待1400人,帐篷接待为主,¥25~30一人。 亚丁门票¥128一人,从日瓦骑马至龙龙坝单程¥88一人一马,龙龙坝至冲古寺¥60一人一马,龙龙坝至洛绒牛场往返¥130一人一马。

预订亚丁住宿服务咨询电话:028-89837835
稻城县旅游咨询电话:028-87779949 89837835
稻城县客房预订电话为(0836)5728270
亚丁人社区电话:0836-5728733 雪狼子 手机:013508295808 oicq: 987633
稻城藏式民居:姚奠华 0836-5728934(很热情,可以免费穿藏式服装照像)
稻城县政府招待所:电话 0836-5728966 手机:13508295882

交通:
    进稻城县主要有两种行程:一是从云南中甸经四川乡城县再到稻城县,二是从成都往西经康定、理塘(川藏南线)再折往南到稻城县。成都——稻城350公里,康定到稻城430公里,稻城到亚丁龙龙坝110公里。从成都出发到稻城,也有两种走法:北上出发则为:成都-都江堰-卧龙-四姑娘山-丹巴-塔公-新都桥---稻城。南下出发则为:成都-雅安-泸定-康定-新都桥--稻城。如果时间允许,从南线进稻城,北线回成都,一次将稻城、康定、海螺沟和丹巴、四姑娘山游完是最理想、最惬意的,但今年因318国道泸定至康定段的改造,路况恶劣(5.1期间,暂停施工,路况也不会有大的改善),容易耽搁时间和影响心情,所以建议来回都走北线,用约8天时间将稻城、丹巴、四姑娘山一网打尽。
  
  从成都到稻城约有350公里,乘坐长途班车需行两天,第一晚在康定过夜。第二晚到稻城。成都新南门开往稻城的班车现在是一天一班,票价215元/人。如买不到那一趟的车票,可先坐成都至康定的班车,然后在康定坐车去稻城。实际效果是差不多的,当中都会在康定过夜。从成都到稻城将途经著名的烂路二郎山(争取2000年12月1日开通二郎山隧道,结束川藏线单号西行,双号东行的历史),过了理塘,接近桑堆后将看到海子山。
  
  自中甸出发租车一个白天可赶到稻城县。

  回程:乡城有发往成都或康定的班车。从日瓦回稻城,有班车,55元。从稻城到康定,班车90元。
  
  在稻城附近:桑堆村到县城——租拖拉机可往县城或看运气搭顺风车。
  
  乡城到桑堆约八十公里,桑堆再到稻城县城约二十公里。乡城有个很小的县城,可租的车少。  
  
  从稻城到桑堆的小面包车(6坐)价格为30元/次。

  稻城县城内有三轮摩托车可供租用,在县城内行走是2元/次,可以按小时租用到近郊,15元/小时。

  从稻城县城到亚丁自然保护区分成两段:从县城到日瓦乡,以及从日瓦乡到亚丁村、冲古寺。从县城到日瓦乡约有七十四公里路,出县城过了色拉村后是盘山的羊肠土路,晴天时尘土飞扬。在县城租车到日瓦乡只有选择旅游局的车,吉普250元/辆。可以约定司机回程时来接,也可以在日瓦乡找回程车(可能便宜100元,但要等)或找本地车送回县城。途中经过两座寺庙,一座在过了色拉村后的对面半山, 经舍在阳光下泛着耀眼的白光,另一座在半途的贡岭区,就是著名的贡岭寺,亚丁的冲古寺便属其辖下。

  从日瓦到亚丁路费约350元/辆。路况不好时也可选择骑马,这一段山路十分漂亮,约有三十公里。骑马前往约需七个小时,连路上饮马休息的时间。租马的费用是每匹马(骡、驴)35元/天,马夫30元/天。基本是每牲口一马夫,驮行李的也不例外。回程时稍快些,约是六小时(下坡路)。山路险峻,崎岖难行,不时要下马步行一段险路。但是马道一直沿着一条湍急的溪流而行,山高林深,清水流碧,秋天是黄红的树木点缀其间,春天时百花开遍,都是难得的天然妙景。

  从亚丁的龙龙坝接待中心到冲古寺,以及从冲古寺到洛绒牛场这两段也以骑马为主。马匹基本上由旅游局提供,以确保游客的安全。

  到亚丁其实是到冲古寺,远远地可以见到远处山下的亚丁村。从冲古寺还可以骑马往更高山上的络绒牛场,那里有三座神山夹峙,空旷宁静。冲古寺往牛场单程时间为两小时,约十公里。还可以再往上去看五色海、牛奶海等小的高山湖泊。从牛场到五色海和牛奶海只能步行(不准骑马),请一个向导80元。

  从日瓦到俄初山可以租北京吉普车前往,约四十多公里,租价来回约150元。

美食:
    综述:稻城以馒头、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酸奶等藏式食品为主,但也有一些提供旅游者就餐的餐馆可提供米饭、炒菜,但米饭以有些生硬,菜类也极少。从稻城进入亚丁--日瓦乡的菜品更为简单,为防止无法适应其特殊的口味,旅游者最好自备一些干粮。亚丁可供游人吃饭的地方只有藏民家里,不论什么菜,统统都带有一种酥油味,如果习惯,不妨什么东西也不带,否则,就准备饿肚子吧。冲古寺及景区的食宿点只有一个--冲古寺帐篷宾馆,为了有时间多享受世外桃源的美景而不至于浪费在往返的奔波途中,充足的干粮是必不可少的。

青稞:青稞又称稞大麦、元麦是藏族人民制作糌粑的主要原料,把青稞炒过后磨成面用酥油拌着吃。人们也将青稞与豌豆掺合制作糌粑。青稞做成的糌粑不但是藏族的传统食品,而且作为藏餐出现在藏区的主要饭店,成为招待中外宾客的重要食品,在宗教节日中,藏族人民还要抛撒糌粑,以示祝福。牛羊肉:藏族人民主要以食牛羊肉和奶制品为主。在牧区一般不食蔬菜,饮食单调,从单一的饮食结构来说,牧区乃至整个西藏都属高脂肪,高蛋白饮食区。众所周知牛羊肉热量很高,这有助于生活在高海拔地区的人们抵御寒冷。有趣的是藏族人民有食生肉的习惯,若到一些牧民或农区家中,你会看到挂到屋内或帐篷内的风干的牛羊肉,你若去这些人家作客,主人会拿出风干的牛羊肉叫你品尝,这种风味只有在高原才能品尝得到。

饮料:各种饮料是构成藏族群众营养食品不可缺少的东西。藏族的饮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与主食糌粑同时食用外,也当作每日食用的饮料。酥油茶与甜茶分别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叶、盐、白糖制成,酥油茶与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用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传统。无论你走进牧民的帐篷,还是农民的泥土小屋,或走亲访友,主人总会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请你品尝。藏胞出远门,亲友前来送别会献上一条洁白的哈达,敬上一碗酥油茶,祝远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顺风。藏族的另一种饮料青稞酒是用青稞发酵后酿制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藏族人民在过节前都要酿造大量的青稞酒。从藏历四月到八月,几乎所有的传统节日和非传统节日,宗教节日和非宗教节日,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到绿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种色彩的帐篷,一边喝着青稞酒,一边尽情歌舞,显示出藏族酒文化的魅力。在任何藏区酥油茶都 是最有名、最普遍的饮料。它是由牛奶中提炼的奶酪加藏马茶加盐搅拌而成的。初次品尝会不太习惯,经过两三次尝试后,上瘾的人也不少。

酥油:在藏区随时随地可以见到酥油。在每个街头,牧民拿着一块块、一包包的酥油,摆在地上,拿在手上,到处兜售;不论城乡,每个粮油店里,一定断不了酥油的供应;走进每个家庭,柜子里摆的东西可以缺这少那,但不会没有酥油。总之,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时刻不可缺少的食品。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牧民炼酥油是很有趣的。在牛奶分离器还没普遍使用的西藏牧区,人们提炼酥油仍然是用土办法。牧民妇女将奶汁稍为加温,然后倒入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再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便浮了一层谈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酥油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在牧区,一般很少吃菜和水果,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酥油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有放在糌粑里调和着吃;逢年过节,老乡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茶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不离的钦料。一般藏族群众早上定要喝上几杯酥油茶,才去劳动或工作。到藏族群众家中作客,一般都会得到酥油茶的款待。酥油茶的制作方法,是将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甲罗"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再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可喝的酥油茶了。酥油茶因为有酥油,所以能产生很大的热量,喝后可御寒,是很适合高寒地区的一种钦料。酥油茶里茶汁也很浓,又能起生津止渴的作用。藏族喝酥油茶,还有一套规矩。一般是边喝边添,不一口喝完,但对客人的茶杯总要添满;假如你不想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再喝不下了,主人把杯里的茶添满,你就摆着,告辞时再一饮而尽,这样,才符合藏族人民的习惯和礼貌。

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一种主要食品。糌粑的制作方法是,将青稞(属大麦类,有白色、紫黑色二种)晒干炒熟,磨成细面便是待食的糌粑了。这与我国北方的炒面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糌粑却是先炒后磨,不除皮。藏族吃糌粑,大都是先把少量酥油茶倒进碗里,加点糌粑面,用手不断搅匀,只到能捏成团为止,食时用手不断在碗里搅捏,成团叫"粑",送嘴而食。也有一种吃法是烧稀的,里面放些肉、野菜之类,叫做"土巴"。糌粑比冬小麦营养丰富,又携带方便,出门只要怀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决一点茶水就行了,用不着生火做饭。

青稞酒:用青稞酿成的一种度数很低的酒,藏族群众男女老少都喜欢喝,是喜庆节日必备之钦料。青稞洒的制作简单,先将青稞洗煮熟,待湿度稍降,便加上酒曲,用陶罐或木桶装好封闭,让其发酵。二、三天后,加入清水盖上盖子,隔一、二天,便成青稞酒。青稞酒色淡味酸甜,约15-20度,分头道、二道、三道酒。到藏族家作客,习惯请你喝酒是倒满杯,你先喝一口,添上;再喝一口,再添满;一直要渴三口,最后满杯喝干。以后,能喝的自由喝。

奶品:康巴地区牛羊多,奶制品也多。最普遍的是酸奶子和奶渣两种。酸奶子又有两种,一种是奶酪,藏语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语称"俄雪"。酸奶子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叫"比玛"。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

风干肉:藏族喜欢吃风干牛羊肉,其他民族看着感到有点怕,也觉得不太卫生。其实,风干肉一般在冬天,往往是十一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牛、羊肉割下来,挂在阴凉处,让其冰冻风干,即去水份,又保持鲜味。到了第二年三月以后拿下来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鲜美的。

野味食品:稻城自每年7月-9月是盛产野生菌的季节,野生食用菌品种达57种之多,其中畅销日本的松茸在这里可以很轻松地大吃;除此外还有羊肚菌、牛肝菌等各种美味野生菌任你享用。虫草炖藏鸡、贝母炖藏鸡、黄芪炖藏猪:稻城盛产优质虫草、贝母及许多名贵中药材。但这类食品需提前预订。烤全羊、原滋原味的藏式风味,让您一吃为快。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