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哈尔滨景点 > 阿城清真寺

阿城清真寺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旧称阿城礼拜寺。1986年12月17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百座著名清真寺之一。位于阿城市清真小区清真广场西侧。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即现存建筑群。占地65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400余平方米。该建筑群由大殿、对厅、诵经殿、教长室、贵宾室、涤滤处、浴尸房、尸轿房等组成。四周是青砖砌筑的围墙,正门位于东墙偏北处。该建筑群是我省保存较好的中国民族风格古建筑群之一。以独特的民族式样设计,斗拱飞檐,气势雄伟。尤其是大殿,以三殿毗连构成一体,瑶殿以殿上出楼,做六角攒尖式阁楼;殿内以四根柱子贯通楼顶,下配以仰覆莲花的柱础,使室内既宽敞又典雅庄重。这处古建筑群,充分反映了我国建筑艺术的传统特点。


  清代初期,伊斯兰教传入阿城。乾隆年间,为了便于开展回教徒的祈祷和祭祀活动,建立了阿城清真寺。该寺建在当时的阿勒楚喀城(今阿城)的西部高岗地带,体现了中国回族以西为大的信仰,同时回族群众围寺而居,可形成众星捧月之势。建寺之初,有房8间,后历经嘉庆、道光、咸丰三个朝代的扩建,房舍达30多间,分为瑶殿、卷棚、南北礼堂、对厅、沐浴室、教长(阿訇室、学员宿舍、厨房等,此外还有大门、东门、影壁、木栅栏等。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农民起义军攻陷阿城,清真寺的瑶殿和其它的一部分建筑被焚毁,仅存卷棚、对厅和北讲堂。直至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清真寺才得以重建,历时10年,到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基本竣工,即现存建筑群。


  寺院的主体建筑大礼拜殿为台基式建筑,由瑶殿、中殿、卷棚三部分组成,三殿毗连一体,建筑面积为323平方米。瑶殿分为三层结构,底层3间,歇山、圆脊,南北长11米,东西宽10米;二、三层为木制六角攒尖顶式阁楼,砖刻嵌壁,楼顶端置宝葫芦式锡鼎,尖部嵌一弯月牙,以取光明之意。殿内图案精美,悬梁吊柱,四个莲花石墩擎起四根贯穿望月楼的抱柱,通高20余米,柱面上镌刻着《古兰经》;“敏拜尔”的造型和独特的结构使大殿更显庄严肃穆。中殿五间,为歇山尖脊式,南北长17米,东西宽8米,殿内彩绘栋梁,古色古香。卷棚三间,为硬山圆脊式,南北长11米,东西宽7米。卷棚正门两侧有一副木质楹联,长2.3米,右书“艺本公输,功成乐境,三载内心存圣道”,左书“名垂竹帛,意赞清真,百年后履地恩人”。大殿右侧悬挂“教隆宇宙”匾额,长2米,宽1米;左侧悬挂葛鲁岱于1898年所送的“万古清真”匾额,长2.15米,宽约1米。寺院南北各有对称的5间讲堂。


  与礼拜殿相对的对厅是寺的正门,宽三间,为单檐歇山顶,圆脊。正中悬挂“大可参悟”木质匾额,长2.4米;右侧悬挂“西域宗风”木质匾额,此匾长2.1米,宽1米,雀替及上部均绘有苏式绘画。对厅前后均有廊柱,两侧各有一角门,角门的门楣上镌刻有阿拉伯文“斗哇”。


  位于寺院南侧西端的诵经殿,又称暖殿,是典型的中国殿宇式建筑。建筑面积达190平方米,砖刻嵌壁,古兰经文体庄严肃穆,伊斯兰风格装饰典雅、精美,是穆斯林们诵读《古兰经》和冬季礼拜的地方。毗邻此殿的东端为沐浴室,寺院北侧为教长室等,是硬山式民房建筑。其它建筑还有架子房、浴尸房等其它建筑。


  200年来,清真寺历遭兵灾战乱劫难,年久失修,房瓦残断脱节,大殿倾斜漏雨,围墙、影壁和廊柱剥蚀严重。“文革”期间,瑶殿顶端月牙又被拆掉,大殿内地板大部分被拆走,对厅外的铁护栏及照壁也被损毁。1981年,经文物部门研究认定,阿城市人民政府批准核定清真寺为阿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由政府投资对清真寺进行全面修复,使其焕然一新。青砖砌就的围墙和对厅外的铁护栏圈就了一处神圣、洁净之地,每逢聚礼日(星期五)、开斋节、宰牲节及伊斯兰教的重要纪念日,都有数千名穆斯林群众到寺内礼拜、诵经。


  阿城清真寺整体建筑规模宏大,雄伟古朴,庄严肃穆。院内遍植花草树木,郁郁葱葱,幽静宜人,是清末以来优秀的古建筑群。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