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简介
抗联三、六军基地又名抗联四块石密营遗址。1986年12月17日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依兰与伊春、汤原交界处的四块石山上,主峰海拔高980米,因其矗立着4块巨大的石砬子,因称“四块石”。从依兰县城出发北渡松花江,北行约50公里,经丹清河林场,再行约5公里就到了四块石山脚下,距顶峰约3公里,需爬1小时的山路到密营址。抗联三、六军基地是1936年至1938年东北抗日联军三、六军和中共北满省委的集合地,并在此办过训练班。赵尚志、李兆麟、夏云杰、冯仲云、陈雷等同志曾在这里从事抗日活动。月亮门(凯旋门)附近的岩洞,是抗联伤病员的转送医院。1937年秋,中共北满省委机关保卫部队同日寇在此发生激战,我团长宋希斌等20余人壮烈牺牲,葬于山下。1938年4月,在我军突围中,夏云杰同志的爱人和张文臣同志等5人在被服厂战斗中牺牲。
1936年至1938年间,四块石西侧曾是中共北满省委、东北抗联第三军的营地;东侧则是抗联六军的被服厂、医院、基地和营地。东、西四块石之间有一片平川,其间有一块高约10米,宽约30米的石障,中间有一天然石门高3米,宽7米,形似月亮,当地群众称它为月亮门。门右侧峭壁上横向突出一块约1.5米长的巨石,酷似仰天长啸的虎头,这就是四块石山的奇景,俗称“老虎口”。
月峰山,位于月亮门西北70米处,是一座铁青色的山峰,高30米,宽10米。月峰山东北70米处有一0.8×0.8米见方的水井。据有关资料记载,1935年冯仲云和崔清洙选省委机关地点时,路过此地挖的小水井。此后,这里成为部队和地方干部联络地点和饮用水井。1980年,部分抗联老战士回访四块石密营时命名为 “抗联井”。
抗联六军医院,在月亮门西偏北约1公里处,是一座高30米的山峰下的天然山洞(烟火洞),洞口朝东,高1.6米,宽4米,洞深4米处为最低处,洞全深25米。山洞前有约100平方米的开阔地带,“抗联六军医院”的标志就在这里。开阔地南侧是陡崖;顶峰南侧距抗联六军医院30米是第一岗哨;第一岗哨向西约100米,是第二岗哨。两处岗哨有巨石作为掩体,监控、俯瞰群山。在六军医院山洞西北120米的低洼处,有一处锅灶,是用几块大石头堆成,约1米长,1米宽。
抗联六军被服厂在南岔林业局翠岗林场西南7公里处,被服厂东距西北岔河10米。月峰山的后面,还有一个约1000平方米的平坦地面和一眼天然的泉水,这里曾是抗联战士的操场和放军马的牧场。由于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四块石除月亮门、老虎口外,还有被称为“仙人洞”、“烟火洞”的自然景观。当年抗联三军、六军的密营、被服厂、后方医院,都设在附近的隐蔽之处。这里山势回环、林木密集,遮天蔽日,是最佳的密营选址。赵尚志、李兆麟、冯仲云、金策、张兰生(鲍巨魁)等同志曾在这里领导指挥抗日游击战争。北满省委在四块石山,曾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重大问题。
1937年6月,北满省委扩大会议在六军被服厂召开。为了保证会议安全,省委做了特别部署:派三军九师师长李正远率部队在四块石山南侧山区一带驻守;六军三师王明贵师长率领部队在东侧山区驻守。冯仲云同志主持会议,赵尚志代表北满省委报告成立以来的工作;会议讨论了重大的战略、方针、政策性问题,并根据形势的需要,决定党领导的吉东、北满各路军,分头进行远征。
奉命西征的部队经过四块石时,大部分在此宿营。抗联名篇《露营之歌》,就是李兆麟将军1938年率部队西征经过四块石山时和战友创作的:铁岭绝岩,林木丛生。暴雨狂风,草原水畔战马鸣……。《露营之歌》是抗联战士浴血奋战,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真实写照,生动体现了抗联战士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它不但在当时鼓舞了抗联战士奋勇杀敌,直至今日也仍然在教育下一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80年10月,当年在四块石山战斗过的抗联老战士陈雷、王明贵、王钧、张祥、李敏、钮景芳、宋殿选、陈明、夏凤林、郝凤武等老同志重登险峰,悼念战友。陈雷同志即兴赋诗,并将“月亮门”题为“凯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