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白石头位于东部天山主峰喀尔里克雪山北麓,口门子东约2公里处,距哈密市约70公里。是一处由草原牧场、原始森林、度假村构成的旅游区。在碧绿的草场和茂密的松林间,独有一卧牛般大小的白色巨石。有人说它是:“天外来客”(陨石)。盛夏,哈密炎热而干燥,这里却凉爽湿润,景色迷人。如茵的草场,挺拔的青松,大片的山花,还有牧民那独特的小木屋……吸引着中外游人。 白石头风景区不仅以其得天独厚的高山草原,展现出富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而且有她悠久的历史和美丽的神奇传说......[查看详情]
与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同名,位于哈密市以北70多公里的口门子柳条河沿处。相对高度35至115米,南北长约5公里,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立于天山庙上,可鸟蓝瞰其全貌。山麓有泉,四周草茂,有河从山前绕过,每当风起可听到沙鸣,胜似牧笛悠扬。 在一片开阔的草原上,长约5000米,高约100多米,以石英及长石堆积成的沙山,突兀地耸起。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的作用,当游人静卧沙上时,风动沙移,沙鸣声如泣如诉,如萧如笛,凄婉低回。当游人做滑沙......[查看详情]
天山风景名胜区,位于东天山北坡,东起寒气沟,西至松树塘,南自天山庙,北接鸣沙山,总面积120平方公里,距哈密市约70公里,有省道(即丝路北新道)通往,交通通讯方便,既有巍峨的高山冰川、浩瀚的林海,也有一望无际充满生机的大草原,还有草木不生光秃秃的鸣沙山(居全国四大鸣沙山响声之首。 天山风景名胜区主要景点有:白石头度假村、天山之夏度假村、草原之夜度假村、松海度假村、华龙度假村、电力度假村、大自然度假村、鸣沙山、松树塘滑雪场等。这里“一日游四季......[查看详情]
烽燧是古代的报警系统,它往外与长城并存,组成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但也有独立存在发挥预警防御作用的,新疆境内的烽火台就是最好的例证。新疆的烽燧遍布天山南北,它们与丝绸之路中道与北道走向一致,起到了护卫丝路畅通的重要作用。目前哈密地区尚保留各时代的烽燧共51座,是新疆保存烽燧最多和最好的地区。其中尤数巴里坤县保存的烽燧数量最多,共有29座,哈密市和伊吾县则分别有19座和3座。 哈密地区最早的烽燧建于唐代,现境内尚遗存唐烽燧4座,这就是哈密二堡的......[查看详情]
哈密黑沟距县城西南8公里处有一个山沟叫西黑沟。黑沟山高、沟长,植被茂盛,暖季一片葱笼墨绿,即使冬季大雪封盖,但松柏长青,依然苍翠,与墨色有不解之缘,才以黑命名,所以称“黑沟”。 黑沟山高,雪冠终年晶莹闪耀,冰川纯白无瑕,与黑绿形成对比,是黑沟美景要素之一。黑沟森林茂盛,覆盖严密,连地皮也为穿地柏所覆盖,更有无处不在的奇花异草装点其间,形成植被的主体分布,这是黑沟美景要素之二。黑沟溪水长流,奔腾喧啸,西黑沟水电站引水发电,溪水攀山......[查看详情]
拉甫乔克故城位于哈密市五堡乡四堡村内,东距哈密市65公里。为汉─唐时代城址。地理坐标:东经92°54′28″,北纬42°56′16″,海拔614.2米。1957年被列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颇具规模,有南北二城,平面呈“吕”字形。由于白杨河水自两城间流过,致使古城遭受破坏。城内已被辟为村民居住地或果园,原有建筑大多被毁。在古城内外发现的陶片主要是夹砂红、灰陶。多为轮制,火候较高。纹饰以花边刻线和附加堆纹为主。器形有......[查看详情]
巴里坤古民宅最早的具有200多年的历史,已有13代人居住过,最晚的也有上百年的历史,已有5代人居住过,完整和较完整的有五家,门楼9座,门楼除兰州湾子有一家外,其余均在汉城内。 巴里坤古民宅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古丝绸之路新北道鼎盛时期开始修建,嘉庆——民国末年之间陆续形成的巴里坤古民宅群落,与新疆“庙宇冠全疆”的巴里坤是同一时期的文化遗存,在新疆是罕见,是中华汉文化建筑艺术在西域的集中体现,也是一处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具有较高......[查看详情]
与甘肃敦煌的鸣沙山同名,位于哈密市以北70多公里的口门子柳条河沿处。相对高度35至115米,南北长约5公里,塔水河和柳条河绕沙山两侧蜿蜒流过。立于天山庙上,可鸟蓝瞰其全貌。山麓有泉,四周草茂,有河从山前绕过,每当风起可听到沙鸣,胜似牧笛悠扬。 在一片开阔的草原上,长约5000米,高约100多米,以石英及长石堆积成的沙山,突兀地耸起。由于这里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温度条件的作用,当游人静卧沙上时,风动沙移,沙鸣声如泣如诉,如萧如笛,凄婉低回。当游人做滑沙运......[查看详情]
是天山主脉西部,天山山脉的最高峰,海拨7435米,位于温宿县境内。1985年正式对外开放。山峰下的别迭里山口是古代中西陆路交通重要通道。 托木尔峰地区,地形崎岖,峰峦峻拨 ,冰雪嵯峨,凌空峭壁,千仞攒空,自然景色奇丽壮观,海拨6995米的汗腾格里峰与之遥相呼应,峰区冰川交错密接,好似条条玉龙,飞舞于寒山空谷之中,千姿万态。蔚为壮观。 我国登山队曾于1977年7月25日首次登上托木尔峰,1980年建立了托木尔峰保护区,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属高山林......[查看详情]
位于柳树泉农场焉不拉克村,面积达8000平方米,是新疆东部最重要的一处青铜时代的墓地,距今约4000年。 墓葬分布在两条西北一东南走向的土岗上,地表没有明显痕迹。墓葬形制主要有竖穴土坑墓、竖穴生土二层台墓,葬式为曲肢、直肢两种。随葬品主要有陶器、石器、木器、铜器、铁器、金器、骨器和毛纺织品等。彩陶纹饰与甘肃地区四坝文化和辛店文化彩陶纹饰相似。 该墓群对研究新疆与内地的文化联系极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