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自然博物馆是中国自己创办的历史最悠久的博物馆之一,也是浙江省唯一以生命科学、地球科学标本收藏、研究、展示为主要业务活动的省级博物馆,其前身是在1929年西湖博览会基础上创建的浙江省西湖博物馆。据史料载,当年规模空前的博览会分八馆二所,其中博物馆占地面积最大,设水产部、植物部、昆虫部、动物部、矿产部、动物园以及瑶山部等分馆,内容丰富,展品众多,规模空前。鉴于这次盛会影响深远,展品来之不易,博览会特呈请省政府设立西湖博物馆,部分展品移赠博物馆以作留念和永资观摩。
抗战期间,西湖博物馆辗转迁徙至永康方岩、丽水三岩寺、松阳南洲村及龙泉等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时任馆长的董聿茂先生和同事钟国仪、康美业等先生历尽艰辛,拾袭而藏,将博物馆的藏品保护下来。历经近80年的风风雨雨,至今还有几百件标本在浙江自然博物馆保存完好,带着当年盛况的遗存信息位居馆藏品“长老”。
建国后,西湖博物馆获得新生,1952年更名为浙江博物馆。1984年7月,当时的自然之部分出单独建制,成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舍位于杭州市教工路71号,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陈列馆建筑面积3051平方米,于1998年1月建成开放。浙江自然博物馆建制二十多年来,在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坚持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宗旨,有效地发挥了博物馆的功能作用,业已成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杭州市环境科普基地,被评为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省假日旅游服务优秀单位、全国未成年人生态道德教育先进单位、省级安全示范单位、省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和全省文物系统一级风险单位安全管理示范单位。
浙江自然博物馆是由省政府投资并管理的非赢利性、开放性和永久性的文化事业机构,额定编制75人,在职职工67人,专业人员占五分之四强,其中高级职称27人,中级14人。馆内机构设置分综合管理部、生命科学部、地球科学部、科普服务部4大部门,下设科室12个。
在藏品管理方面,通过自行采集、征集以及接受个人和单位捐赠等途径,收藏古生物、矿物、岩石、植物、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水生无脊椎动物、昆虫及自然油画等藏品达12万余件,门类齐全,珍品荟萃。其中恐龙蛋、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文化遗址动物遗骸、海洋生物、鸟类等收藏丰富,较具特色。江山恐龙、临海浙江翼龙、鲸鲨、灰鲸等百余件标本堪称国内外同类标本之最。 注重藏品的科学管理,建立了恒湿恒温库房,定期对标本进行熏蒸、冷冻处理,确保藏品完好无损;藏品管理、库房管理各项制度完备,严格藏品出入库手续和展出期间的安全措施,确保藏品无安全隐患;采用数据库检索、查询、浏览藏品帐目,使藏品管理手段现代化;采用电子和纸质文本双套备份,扎实抓好珍稀标本的建档,使馆藏品建档工作上了新台阶,2005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馆藏一级文物优秀档案(单位)。
在学术研究方面,主持或参编《中国植物志》、《浙江动物志》、《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动物群》、《浙江省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研究》、《毛氏峨眉龙》、《中国的海鸥与燕鸥》、《西溪动物》、《中国湿地水鸟》、《在传播科学中传承文明—博物馆研究论文集》等专著40余部,其中《浙江自然博物馆馆藏珍品图集》获第十三届华东地区科技出版社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编撰出版科普书籍30余册,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主持和参与浙江遂昌九龙山、浙江韭山列岛、浙江大盘山等自然保护区以及浙江玉环海山滩涂湿地生态功能保护区等的自然资源考察或总体规划编制;承担了“自然类藏品分类定级标准研究”、“黑嘴端凤头燕鸥繁殖生态及保护对策研究”、“城市化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影响研究”、“浙江翼龙化石研究”、“浙江文化遗址古环境研究”等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70多项,20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积极拓展博物馆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台中自然科学博物馆联合开展舟山群岛繁殖海鸟的调查研究;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中国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美国蒙大拿大学等合作,研究浙江和馆藏化石取得重大进展,在SCI检索杂志上发表论文多篇。2004年成立浙江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为浙江省生物多样性研究工作的开展建立了良好的平台。
在展示教育方面,举办各类展览100余个次,其中《恐龙与海洋动物陈列》荣获“98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火眼金睛—杭州海关“11.1”缉获珍贵化石特展》获2007年度浙江省陈列展览最佳综合效益奖。
关注社会热点,针对未成年人特点,适时举办“自然知识有奖大赛”、“亲子家园”、“我爱大自然夏令营”、“标本制作演示”、“万名儿童画百鸟”及“杭州市小学生观鸟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吸引学生走进博物馆;适时赴学校、社区以及为观众举办鸟类知识、植物种类的野外识别及标本鉴定、恐龙知识、矿物学基础、博物馆教育活动等讲座100余场次;与150多所中小学校结成馆校互动,成立了浙江自然博物馆青少年科普队,建立了一支1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使自然博物馆成为未成年人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培育民族精神,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
在交流合作方面,加强与国内博物馆间的交流,先后三次举办了由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培训班和研讨班;2005年承办海峡两岸当代博物馆展示理念高级研讨班;多次接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博物馆界的同行,开展交流与合作。
发挥省级博物馆优势,走出馆门帮助指导龙泉博物馆、中国竹子博物馆、湖州博物馆等数十家市县级博物馆及安吉龙王山保护区、清凉峰自然保护区等拓展自然类陈展、提供标本、参与设计布展、培训讲解员;2001年馆长康熙民带领专业人员远赴拉萨,为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庆活动之一的《神秘的藏北高原——自然资源暨科考成果展》策展、布展,受到中央代表团和自治区领导好评。
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先后接待日本、美国、德国、台湾等境外学者和外宾60余批次;赴境外考察、研修和学术交流80余人次;2004年与日本福井县立恐龙博物馆缔结姊妹馆关系;先后7次赴日本等国举办展览,为弘扬民族精神、传播优秀中华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