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梁武帝时又在台上建有铁佛寺。唐大历年间又重修扩建,定名明教院,至明代改为明教寺。后毁于战火。现在的明教寺,耸立台上,雄伟壮观,乃清光绪十一年太平天国遗老袁宏谟云游募化,按原样重建而得。明教寺现为全国重点寺庙,由佛殿、藏经阁、西厢园三部分组成。殿分正殿和后殿,有佛像三十多尊。大雄宝殿飞檐翘角,风铃叮铛,殿脊高耸一巨大锡葫芦,银光闪耀,直刺云天,显示了我国佛教寺宇威严庄重的建筑特色。寺内钟鼓齐鸣,梵音缭绕,充满了神奇的宗教色彩 。
坐落在合肥西郊9公里处,海拔284米。这里满山遍野都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和引人入胜的奇花异草。乘观光索道上到山顶的观光旋转餐厅,庐州美景尽收眼底。 在蜀山周围先后建成了2万余亩水面的蜀山湖(董铺水库),占地400亩的烈士陵园,面积70公顷植物园和度假村,八十余公顷的苗木花卉基地以及合肥野生动物园,长达370米的“安徽第一画廊”——蜀山画廊,及十二生肖园、匹特搏彩弹射击娱乐中心和以植物造景的樱花园、月季园、枫树林等。
许村,位于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城北20公里,系安徽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目前正在申报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世界文化遗产。15处国务院批准的“国保”单位。这里古名昉溪、任公村。南朝梁时著名文学家,时任新安太守的任昉,曾隐居于此,常常在山水之间,咏诗,垂钓。唐朝末年许姓始祖知稠公移居于此,繁衍生息。至今已逾四十多代,所以村名改为“许村”。宋代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曾为《古歙许氏宗谱》作序。唐宋两代全村出进士18人,明清以后,文风昌盛,豪杰辈出,成了闻......[查看详情]
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在合肥市内淮河路东段北侧。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开放寺庙的明教寺即耸立在高5米,面积4260平方米的“古教弩台”上。 景点概述 史载,三国鼎立时期,魏主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点将台,台基陡峭,边缘勒以砖石,东汉末年曹操在此“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1981年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教弩台高4.3米,面积38OO平方米。台上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古迹。屋上井以超过民房屋脊得名,......[查看详情]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是安徽省政府投资兴建的公益性事业单位,位于合肥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占地面积12亩,其中展览面积4000平方米。她是新型的社会科普基地,是青少年教育的第二课堂,其功能是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学术交流和科技咨询。而其中利用新型展品对青少年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科学思维的启迪、科学方法的培养等是最为主要的功能。 安徽省科学技术馆是实施科教兴皖战略,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型公共科学文化教育设施,由安徽省科协实施管理和运行。 ......[查看详情]
舜耕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位于长丰县境内,舜耕山是长丰县与淮南市的界山。1992年9月经林业部批建为国家森林公园。森林公园规划面积为3.8万亩。 境内林木繁茂,林相整齐,林间林荫夹道,曲径通幽,一年四季游人不断,是城区人们野营、避暑胜地。主要有以洞山和罗山为主的秀峰、怪石、涌泉、洞穴、湖潭(泉山湖和老龙潭)、古树等自然景观以及古寺庙遗址、古寨及跑马场遗址、革命活动遗址、日本碉堡群、古墓群、古战场遗址、古建筑等人文景观。
梅山水库是继佛子岭水库建成后六安地区境内兴建的第二座连拱坝大型水库。1953年12月,成立梅山水库工程指挥部,1954年3月动工,1956年4月除遂洞工程外,主体工程基本完成。施工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佛子岭水库,高峰时工地有2.5万人。工程总投资9268万元,做土方50万立方米,石方1.2万立方米,混凝土35.2万立方米。 水库位于史河上游,坝址在金寨县梅山镇大小梅山之间。水库上游主要支流有竹根河、白沙河、麻河、白水河等 11条山溪河流。库区流域面积......[查看详情]
在城东南的旧城墙外侧,因北宋清官包公及其后裔居住之地而得名,风景区内还建有包公祠和包公墓,更使这一名胜古迹流芳百世,万民敬仰。 明嘉靖年间,在包公幼年读书的河心香花墩上修建了包公祠,正殿端坐八尺高的包公塑像,王朝、马汉、张龙、赵虎侍立两旁,并置有龙头、虎头、狗头三铡;两边厢房陈列着包公墓出土文物,包括《家训》及包氏家谱等展品。祠东六角亭有井一口,传说贪官污吏喝了井水头痛难忍,故名“廉泉”。包河东南占地3公顷的松柏丛中,是包公及其夫人、子孙的墓园。 ......[查看详情]
说到楼房,如今合肥二十层、三十层甚至四十层都已不鲜见,而解放前合肥的最高建筑只是高四层的四牌楼。 四牌楼是合肥老城的中心,亦名魁楼,又叫奎星楼。合肥县志注位于镇淮楼(今鼓楼十字街)南,先圮。它的准确位置在今长江路与宿州路交*口。明代这里为二层木楼,上奉奎星(又称文昌帝君)。以后迭遭兵燹,破败不堪。有记载的修建有三: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庐州知府王成重建,并竖新建魁楼碑记;1803年(嘉庆八年)合肥知县左辅重修,并记入当年新纂的县志;1928年原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