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清真寺坐落在大东门立志巷。北临寿春路,南接淮河路,与明教寺咫尺相望,是穆斯林传授宗教知识和聚会礼拜之所。唐武德始兴,元代以后信奉伊斯兰教日多,建寺之风日盛。合肥县志云:礼拜寺,明洪武中建,色目人百姓祀之赦回回岗(现三里庵)。柏氏宗谱载先祖驸马公克马丁于元末宦游于此尽室偕来居丁家巷。沙氏宗谱亦云先祖哈吉公钦天监于明永乐年间始来合肥住南油坊巷。建有丁家巷清真寺,后遭战火,至建国时已残陋不堪。人民政府于1956年在大东门立志巷征地二亩多建月牙楼清真寺,规模西化......[查看详情]
说到楼房,如今合肥二十层、三十层甚至四十层都已不鲜见,而解放前合肥的最高建筑只是高四层的四牌楼。 四牌楼是合肥老城的中心,亦名魁楼,又叫奎星楼。合肥县志注位于镇淮楼(今鼓楼十字街)南,先圮。它的准确位置在今长江路与宿州路交*口。明代这里为二层木楼,上奉奎星(又称文昌帝君)。以后迭遭兵燹,破败不堪。有记载的修建有三:1759年(清乾隆二十四年)庐州知府王成重建,并竖新建魁楼碑记;1803年(嘉庆八年)合肥知县左辅重修,并记入当年新纂的县志;1928年原地......[查看详情]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句词用来形容龙泉古寺再恰当不过了。龙泉古寺,地处安徽省肥东县桥头集镇龙泉山腰,寺因泉而名,山因寺而胜。《古今图书集成·庐州山川》载:山腰寺内有“龙泉”清澈萦流至山下,故曰龙泉山。寺内龙泉水常年保持18℃,甘甜爽口,经化验有23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唐朝张又新著有《煮茶水记》评价此水为庐州第一水。北宋文学家欧阳修于庆历五年(1045年)在滁州任太守时,慕名前来游山品尝泉水,把龙泉列为“天下第十三泉”,并立碑记......[查看详情]
大别山地处鄂豫皖三省,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大别山的交通也在改善,正在修建中的合武高速和合武高铁,08年前峻工,两路横穿大别山腹地。 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大别山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三县交界以及安徽通向湖北东部的要道)和特殊地形(中山地带),自古就是农民运动活跃的地方。近代更是“反围剿战争”和“解放战争” 的一个重要战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是妇孺皆知、名扬天下的重要事件。大别山民风淳朴,民俗文化丰富,例如三百六十调......[查看详情]
琥珀山庄是一座环境舒适优美、建筑风格独特的住宅小区,位于合肥市区西侧偏北,南接长江西路,东临环城公园,宛如一块天然琥珀,玲珑剔透,流光溢彩。琥珀山庄规划占地5O公顷,总建筑面积5O万平方米,由南村、北村、东村、西村、花园村五个部分组成。现已竣工的琥珀南村、北村、花园村,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分普及型、小康型、舒适型住宅等18个系列,采用因地制宜、随坡就势的方法并借鉴皖南明清古建筑“依山而建,傍水而营”的建筑风格,将传统性、地方性和现代性融为一体,具有新徽派......[查看详情]
合肥市科技馆位于合肥市黄山路中段,处在合肥市科教密集区的中心地带。是合肥市建国以来公共财政投资规模最大的社会公益性项目,其总体建设规模和设施状况在全国各科技馆中名列前茅。自2002年5月26日开馆以来,现已成为安徽省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和新兴的旅游基地,名列合肥市“十大建筑”,成为合肥“科教城”新的标志性建筑,成为合肥参观旅游的新热点和新亮点。 合肥科技馆按功能划分为a、b、c三个区,其中a、c区为科技展品展示区,b区为学术交流、科技培训和办公区。 开馆七年......[查看详情]
大蜀山位于安徽省合肥市境内,距合肥市中心约10公里,面积8500亩,海拔284米,是合肥近郊唯一的一座大山。大蜀山系大别山余脉,山势东南高,西北低,呈椭圆形,由火山喷发而成。古火山应有的火山锥、火山瀑、火山岩、火山颈等火山遗迹至今保存完整。 因大蜀山无岗阜连属,只是孤单单的一座山,所以叫蜀山。旧有开福寺、龙子冢、渊济龙庙、水井等古迹。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宫殿寺庙早已荡然无存,但蜀山、淝水风光清幽,仍然是庐州的象征。山顶上建有电视发射台,是合肥市最高的标志物......[查看详情]
巢湖位于安徽省中部,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水域面积约750平方公里,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沿岸为合肥市、巢湖市、庐江县所包围。巢湖是安徽境内最大的湖泊,湖面积达700余平方公里,来水面积有9130平方公里,其中山丘区7735平方公里(占84.7%),圩区612平方公里(占6.7%),湖区783平方公里(占8.6%)。入湖主要河流有:南淝河、上派河、丰乐河、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柘皋河等。这些河流都源于山丘区,一般集水面积都大,河道流程较短,......[查看详情]
李鸿章是晚清军政重臣,1823年出生于合肥东乡磨店,1901年病死于京师寓所贤良寺,享年78岁。1903年,他的灵柩由北京辗转运回合肥,葬在合肥东乡夏小郢,李氏家族后人为祭祀他,当年在墓旁建造了规模庞大的享堂。1985年,享堂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开始原地修复,2003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2004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鸿章享堂是对墓上建筑的通称,即在墓旁的建筑群。现存的李鸿章享堂占地1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