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黄河三门峡大坝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区东北部。三门峡大坝北邻山西省,三门峡大坝西邻陕西省,三门峡大坝被人们称为豫西“金三角”。三门峡大坝距市区30km的三门峡大坝,三门峡大坝诞生于1957年,三门峡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干流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大坝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 三门峡大坝历史 相传大禹治水时疏浚河道,“斧劈三门”,形成神门岛、鬼门岛、人门岛,故名三门峡;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象征的“中流砥柱”,巍然屹立于惊涛骇浪之......[查看详情]
灵宝位于河南省西部,豫秦晋三省交界,分别与陕西省的洛南、潼关,山西省的芮城、平陆,河南省的陕县、洛宁、卢氏等7个县接壤。灵宝地上地下众多的文物和流传万方的神化传说,异彩纷呈,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并且灵宝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川秀丽,风光旖旎,加上别具特色的名胜古迹,国家级森林公园、山岳型风景名胜区亚武山,自然景观雄、险、奇、秀、野;炎黄子孙寻根祭祖圣地---荆山黄帝陵,鼎、冢、楼、阁,气势恢弘;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千古沧桑,胜迹犹存。......[查看详情]
仰韶村文化遗址,位于三门峡市渑池县城北9公里处的仰韶村。1921年经中国政府批准,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和我国考古学家袁复礼一起进行了首次发掘。根据出土文物,确认是我国远古文化的遗存。按照考古学惯例,把首先发现地作为该文化类型的名称,故名"仰韶文化"。 仰韶村文化遗址,座落在仰韶村南边的缓坡台地上,北依韶山,东、西、南三面环水,东北到西南长900余米,西北到东南宽300余米,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文化土层堆积存度2一4米。仰韶文化遗址从发现至今七十余年间......[查看详情]
中流砥柱位于三门峡大坝下方的激流之中。黄河上的艄公又叫它"朝我来",距市区约30公里。冬天水浅的时候,它露出水面两丈多;洪水季节,它只露出一个尖顶,看上去好像马上就被洪水吞没,惊险万分。千百年来,无论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惊涛骇浪的冲刷,它一直力挽狂澜,巍然屹立于黄河之中,如怒狮雄踞,刚强无畏,自古被喻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公元638年,唐太宗李世民来到这里,写下了"仰临砥柱,北望龙门,茫茫禹迹,浩浩长春"的诗句,命大卧魏征勒于砥柱之阴。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查看详情]
韶山位于渑池县城北20公里处,主峰海拔1492.9米,因山腰每每云雾缭绕,升腾而起,如云生其处,故又名"云门山"。 韶山层峦叠嶂,林壑幽美。大小山峰35个连成一体。除主峰外,另以王朵山、关山、麦尽山最为出名。北麓10多公里是悬崖绝壁,屏障天成,仅有三处可以勉强攀登。西北有条泥鳅背似的长山脊,云雾袅袅,飘然来去,人行走其间如穿云过雾。从山顶极目远望,苍山翠碧,奇石满目,长啸一声,山响谷应,余音缭绕。近看韶山,四季野花,相映成趣。春末,刺槐花盛开,山体如......[查看详情]
卢氏山多,大小山峰4037座。氏的山路很有特点,路边必然是山,山上植被必然茂盛,路一边必然有河道,河道必然有水,山葱茏,水清澈,树茂盛。全县森林覆盖率为65.8%。卢氏山洒落着柔美,如诗如画,更能深得画家的青睐。 卢氏山历代人才济济,出现了许多杰出的人物,孔子、范蠡、卢敖、刘秀等在民间的传说久为流传,卢氏黑马渠人张士贵英勇善战,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高度赞誉,官至左领军大将军;唐代诗人房琯曾任卢氏县令,“兴利革弊”,政绩卓著,后被提拔到朝中,官至吏部......[查看详情]
宝轮寺塔位于陕州风景区内,原为陕州城内宝轮寺的寺塔。始为唐僧道秀所建,金大定十七年(公元1177年)僧人智秀重建,距今已有800余年。寺已早毁,唯塔独存。 此塔塔门南面,平面作正方形,为13级迭涩密檐式砖塔,高26.5米,围21.6米,用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塔底有台基和台座。塔的正面刻有"三圣舍利宝塔"的塔铭,塔身自下而上逐层收敛,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外轮廓呈抛物线型,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檐,秀丽俊俏。 每层塔身分别辟有半圆形拱券门、佛......[查看详情]
张公岛在三门峡大坝下边靠近右岸的人门河口处。相传古代有个姓张的艄公,目睹三门峡水道险恶,浪激波涌,经常发生船翻人溺的惨祸,就在该岛上结庐为庵,义务为来往船只导航。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老人,就将该岛起名叫张公岛。 在张公岛上,有一个形状像香炉的岩石,岩石上还有一个凹下去的圆坑,很像是盛放铁锅的灶口,这就是流传很久的仙人炼丹时用的"炼丹炉"。据说炼丹的仙人是老子,相传春秋战国时,三门峡附近两岸的田庄、农舍都被大水淹没了,百姓只得离乡逃生。一天老子骑着青牛踏水......[查看详情]
古秦赵会盟台位于渑池县城西南1公里处,在渑水、羊河汇流的台地上。 据《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公元前282一公元前280年),秦国三次发兵攻赵,赵国失利而不屈服。秦为征服赵,又开始政治与外交上的斗争。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派人告诉赵惠文王,为使两国和好,双方可在渑池会盟。陪同赵王前往的是赵国上大夫蔺相如。秦王与赵王会饮时,胁迫赵王鼓瑟,并令史官记入秦史,使赵王感到无比难堪。这时,蔺相如正气凛然地强请秦王击缶,亦令赵国史官记人赵史。秦......[查看详情]
51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