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大万伍佛洞位于龙门东山万佛沟南侧的擂鼓台上,因窟楣刻有“大万伍佛”字样而得名。约开凿于唐代武则天时期。洞的平面呈马蹄形,洞顶作穹窿状。顶上所刻莲花周围的环形饰带内,雕有坐佛、伎乐天、金翅鸟和琵琶等乐器,正如极乐世界中万籁齐鸣、天花乱坠的奇妙景象。正壁雕着弥勒佛和二菩萨,周壁则整齐地排列着四方诸佛的小型坐像。壁基是25个高浮雕罗汉群像,身高约80厘米。罗汉身旁都刻有介绍其生平事迹的铭文,内容多摘自《付法藏因缘传》。罗汉群像及其铭文,是研究禅宗及其传法世系......[查看详情]
万佛洞在龙门西山中部。因窟内南北两壁刻有一万五千余尊佛像而得名。完成于唐代永隆元年(公元680年)。正壁主尊阿弥陀佛高约4米,端坐于八角形束腰须弥莲花座上,神情安祥肃穆。后壁刻着五十四枝莲花,每枝莲花上各坐一尊菩萨或供养人,构思新颖奇特。南北两壁壁基雕有多尊伎乐人和舞者。伎乐人手持各种乐器,形象生动传神,似乎已陶醉在自己奏出的天籁中。舞者婀娜多姿,衣袂飘飘,仿佛正在精心演绎最曼妙的舞蹈。洞外南壁雕有观世音菩萨像,右手执麈尾,左手提净瓶,表现了“万法皆空......[查看详情]
药方洞在龙门西山奉先寺和古阳洞之间,开凿于北魏晚期。造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正壁主佛身躯粗壮,造型敦实厚重。佛和菩萨衣服宽松,褶纹稀疏。其造像特征、衣饰、刀法都具有响堂山石窟像的基本特征。窟门两侧所刻之古代药方,共一百四十多个,涉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神经科等。制剂方法有丸、散、膏、汤等,所涉及的药物达一百二十多种,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药方中还提到了治疗癌症的方法和治疗传染病的方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刻药方,是唐代初年我国医疗学、药......[查看详情]
神话西游宫紧邻唐僧寺西侧,是玄奘旅游区投资五百万元新建的一所大型游乐场所,西游宫占地面积30余亩,全境建筑高大,空间高低相间,以现代建筑为框架,装饰以古典建筑为主调,今古结合,淡雅相宜,与唐僧寺相辉映。这座以神话故事《西游记》的故事情节建造的游乐宫,由中央电视台设计并承建,宫内设施有猴王出世,花果山、水帘洞、龙宫、盘丝洞、火焰山、九曲连环洞、四圣战八戒、地府、女儿国、雷音寺等20多个大型场景,花果山琼花瑶草,茂林修竹,郁郁葱葱;龙宫中......[查看详情]
山寨建于邙山之上,四周非大沟深壑便是峭壁陡立的高高寨墙,而崖头上也是塞墙蜿蜒、垛口起伏。仅容两人同时通过的山门筑于山腰,前面为一深沟,端的是险峻异常、易守难攻。古寨虽历经百年,仍能看出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来。寨中除部分房屋还算完好,有不多村民居住之外,多处已是残垣断壁、破砖烂瓦、蒿草丛生,更加映衬出古寨的苍凉。电影《八百罗汉》、电视剧《常香玉》和《中岳狂飙》都来这里录过外景。 耀店古名鹞店,因其山寨似鹞落崖巅而名。乾隆巡视中州那年,特意赶到......[查看详情]
白石崖风景区位于洛阳市栾川县狮子庙乡境内,自古便以独特的“三绝”风光享誉中原大地。 据<栾川县志>记载:“三绝者,一为奇峰,千峰壁削,崖白如银;二为幽谷,狭谷如线,曲幽深邃;三为飞瀑,三瀑飞落,蔚为壮观。三绝风光,珠联壁合,融为一体,巧绘人间仙境”。 白石崖的美还在于她的崖秀石奇。二仙迎宾石、八戒石,将军石、寿星石、娘娘石、花轿石、天狗石、海狮石等等栩栩如生,玲珑剔透;象鼻山、玉玺壁、玉兔顶、狼牙塔形似神似,惟妙惟肖,令万千游客......[查看详情]
西峡灌河军事漂流吹响集结号!景区位于西峡县米坪镇,老灌河漂流上游十公里处,全长12.8公里,是中原地带水资源最有保障的景区,也是唯一一家以抗日战争实地作战为背景的漂流景区。在众多漂流景区激烈竞争的严峻形势下,独树一帜,主打军事主题特色漂流品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质的服务,让你在惊险、刺激的漂流过程中同时感受亲临战场的超值享受,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漂流整个过程。在休闲区,和陌生人打一场水杖,笑声,泼水声,尖叫声汇成一首动听的歌,在山谷中回荡....两岸青......[查看详情]
洞天福地,曲径通幽,飘然世外之感五龙洞森林公园 山势浑厚苍劲,怪石嶙峋,树木葱郁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山势浑厚苍劲,怪石嶙峋,树木葱郁,溶洞幽穴星罗棋布,集“山秀、洞古、石奇、林幽”于一体。公园地处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以温带落叶植物区系为主,植物种类有400余种,如油松、侧柏、山桃、柿树、栎类等,森林覆盖率为高;野生动物有狼、野猪、松鼠、画眉、百灵、金雕、红尾鸲等。公园以森林景观、岩石景观、溶洞景观而著名。五龙洞森林公园主要景点五龙洞 洞中有洞、洞内套洞,时......[查看详情]
洛阳,环卫四塞,雄关林立,形势险固,素有“八关都邑”之称。 西周王城五百里的四面边境上,各有三处关口,对当时各诸侯国的沟通和王朝京城的保卫作用很大。 东汉时,灵帝中平元年(公元184年),以河南(治所洛阳)尹何进为大将军,率左右羽林军和五校尉营屯都亭,以镇京师;于洛阳周围设置函谷关,伊阙、广成、大谷、辕、旋门、孟津、小平津八关,置八关都尉,以统营八关军政事务,警卫京都安全,治所在散关(今河南省宜阳县东北牌窑)。 函谷关周初为内之地......[查看详情]
北齐平等寺造像碑,又称“寺里碑”,在今洛阳东15公里汉魏故城东垣外,偃师县寺里碑村南。四通并列,下部深埋于地下。地表裸露部分,高约1.5-2米不等。据村中老人讲,埋入地下部分有四、五尺之多。 平等寺造像碑,雕刻精湛。据村中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碑记载:“周故东都,东汉之辉文里也。元魏时建太上宫,一曰平等寺。高齐年间,竖碑者四。”故知此碑为北齐所刻。 第一通,碑首有六龙伏绕;中间为一拱龛 ,内雕一佛、二菩萨,下部为云气、莲花等组成的图案。......[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