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在个旧市城北20余公里倘甸村西南小山坡上,为战国时期墓葬群。1987年7至8月,发掘清理古墓24座,出土青铜戈、锛、凿、刀、陶盘、罐、纺轮、玉?、镯、玉管、珠、石锛、砺石器物130多件。上述青铜器造型优美,具有红河流域青铜文化地区特点。
在个旧市城区北20公里倘甸村东隅标杆坡上,海拔1400米左右。1993年3月至4月,进行发掘清理,出土了磨制石器、陶器等70多件,其中有一件长4.8厘米、宽3.5 厘米、厚1.5厘米的石雕人头像,造型美观,小巧玲珑。时代当为新石器时代中晚期。 倘甸遗址是红河州目前发现的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地方特色较浓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之一。
在个旧市大屯镇原文昌宫内。始建于明永历十二年(1658年),重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魁星阁坐北朝南,八角攒尖顶,翼角起翘,筒板瓦合?藻井部分为露明造,屋檐斗拱分布密集,制作颇精,楼阁底层用柱16棵,柱网平面呈四方形,上层用柱16棵,呈八角形,构架精巧,风格独特。1983年公布为个旧市文物单位。
在个旧市贾沙乡尼格村(彝族居住区),海拔800米。这里有一穴直径为3米左右的温泉,水温高达80°C,水质含氡、硫黄等元素,可治皮肤病和风湿关节炎。1959年建成贾沙温泉疗养院,设备齐全,环境优美,是游览和疗养胜地。
万德寺位于石屏县异龙镇西南的小西山,始建于明成化年间(1465-1487年),清光绪、宣统年间重修。万德寺依山而筑,存六座殿宇,均为单檐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混合结构,面阔13米,进深8米。万德寺内原存有明成化十五年(1479年)铜钟,现存石屏一中。万德寺花木繁茂,曲折有致。
马街文庙位于开远市小龙潭镇马街村。马街文庙建于清乾隆年间,光绪间重修,占地4000余平方米。文庙由大成门、大成殿、两厢学海等建筑组成,院内古柏参天,绿荫遮地。1983年公布为开远市文物保护单位。
长虹桥位于开远市北乐百道办事处田房村东口,1962年竣工。长虹桥全长127米,单孔跨径112.5米, 是当时我国最大跨径石拱桥,桥体采用古代赵州桥原理,具民族特色。1983年公布为开远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桥位于开远市南2.5公里处, 横跨泸江之上,古称冰泉桥,因桥西有泉得名。南桥为三孔石拱桥,全长61米。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始建,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竣工,为开远通往边疆各地重要桥梁。1983年公布为开远市文物保护单位。
七孔桥位于开远市南昆河铁路线249公里处。由法国工程师设计,1910上竣工,全长98.9米,宽4.4米,高距河底21.1米,有拱七孔。七孔桥桥势南高北低,坡度21‰,地质构造复杂,建造技术严格,具中西建桥艺术特色,为滇越铁路重要桥梁,1983年公布为开远市文物保护单位。
西龙潭三教殿位于开远市城西龙潭坡脚,始建于明初,原名观音寺。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正殿三间,硬山顶木结构,因于内塑送子观音、文昌帝君、真武祖师三教神像,故称"三教殿"。民国八年(1919年)重建两耳楼房、龙潭口水榭楼房及六角亭两座。民国十七年(1928年)建成中殿,形成现在三教殿上、中、下三殿规模。三教殿碧水蓄春,翠掩红垣,有"龙潭春晓"美称。历代墨客名士吟诗题句颇多,滇中名人杨慎与王庭表等都曾于此留过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