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白潭湖风景区位于黄冈市东郊,距黄州城区4公里,与新市区紧密相连。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大湖水体部分11200亩,精养鱼池基地25000亩,河港面积8000亩,陆地面积5800亩。 白潭湖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湖区四周低丘连绵,以其水质好、无污染,被列为国家淡水鱼出口基地之一。先后接待了43个国家和地区专家学者参观考察,受到湖北省政府嘉奖。 白潭湖风景秀丽,自然风光得天独厚,是一个集生态环保、旅游观光、休闲垂钓、养殖加工和会议服务于一体......[查看详情]
大崎山森林公园位于团风县北部,南距古城黄州70公里,西距武汉市道观河风景区15公里,距京九铁路黄州火车站仅50公里。 森林公园主峰大崎山海拔1040.8米,属大别山主脉,位于大别山南麓,长江北端。据《黄州府志》记载:大崎山“远自麻城龟峰,蜿蜒盘状,至此突然高举,山势绝崖,甲于一郡”。素有鄂东“泰山”之称。大崎山山高林密,苍翠欲滴。崎山叠翠在明代弘治年间就被誉为八景之一。明代诗人茅瑞徽有诗“崎山高不极,半岭看云低。乱石分排戟,飞梁回作梯。天风传远梵......[查看详情]
鲍照墓在黄梅县城外西池西岸。鲍照(约414一466),南朝宋文学家,字明远,东海(郡治今山东苍山南)人。出身贫苦,曾任秣陵令、中书舍人等职,后任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子顼谋反失败,被乱军所杀,归葬于此。原墓有碑、莹墙等,后渐毁废。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知县俞昌烈予以重修,邑人喻权捐田五亩作为祭产,学者喻元鸿赋诗纪念:“为爱风骚屈宋遗,故埋诗骨楚江湄……。”现存冢墓,封土高2米,底径2米余。另有碑石一块,上刻“南朝宋参军鲍公照明远之墓”等字,书体雄......[查看详情]
斗方山位于浠水县城东北35公里处,因其形方如斗,故名。相传苏轼曾来此和佛印结伴而游。明末,大别山民于此扎寨抗清。清状元刘子壮等在此留有题咏石刻。山上有崇归古寺,附近有罗汉洞、八卦洞、飞云洞、百合洞、观音洞、醒酒石、撑腰石、灯笼石、连花石、三生石等。 斗方山亦称斗方禅林,建在斗方山上,斗方禅寺历史悠久; 世传为鲁班始建;史考建于公元776年(五代后唐同光元年(923)),有大唐无著禅师实始开建,后经历了各朝风雨,时有兴衰,故曾更名为崇果禅院,降......[查看详情]
白莲河水库是鄂东第一人工水库。这里原为“百里险”,相传河的东西两岸有一对恋人相爱,因山高水恶阻隔不能相会,姑娘思念成恨,跳进河里,水面浮起了一朵洁白的莲花,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白莲仙子”,便将“百里险”改名为白莲河。白莲河发源于安徽岳西黄梅尖和英山的云峰顶,上游由两条支流组成,全长148公里,于英山两河口汇合,经浠水注入长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黄冈人民在河谷狭窄,水流湍急的“石险滩”筑起了百余米高的大坝,建成了承水面积为1800平方公里,库溶为12.5亿立......[查看详情]
天堂湖位于九资河和大地坳之间。是一个长约10华里,宽约1华里的人工湖。整座湖镶嵌于薄刀锋、天堂寨、笔架山等诸峰脚下。湖区东有天堂寨、笔架山;西有薄刀锋,三省垴;南有鸡鸣尖、狗耳尖;北面青苔关、翁门关。湖区附近有著名的仙人垴和美女峰。 天堂湖风景区自古便有“江浙有苏杭,湖北有天堂”之美称。
白潭湖位于黄冈市东郊与新市区紧密相连。区域面积18平方公里,其中大湖水体部分11200亩,精养鱼池基地25000亩,河港面积8000亩,陆地面积 5800亩。风景区内分六大功能区,即一般休闲观光区、生态农业观赏区、生态渔业品赏区、会议度假别墅区、水上探险游乐区、综合服务购物区。 白潭湖风景区内水质清澈,环境优美,湖区四周低丘连绵,以其水质好、无污染,被列为国家淡水鱼出口基地之一。
位于在红安县城民主街。旧居为一栋7间中式平房,坐西向东,面积120平方米。原有房屋三栋,现存建筑为1977年修复。除复原陈列外,旧居内还有二间用于辅助陈列,展出文字和图片。 名人故居 正中一间为小堂屋,上方香台依墙高置,大条桌放于中央,两张圆椅分列两旁,下方存放着董必武母亲用过的纺线车、织布机和灯架。堂屋北面的后半间房,是董必武诞生地,中半间原为二伯父董基哲夫妇卧室,后为董必武父母居住。二间房中各摆有一张四柱木质雕花旧式床。卧室前面是厨房,陈列着部分使用......[查看详情]
学校沿革 冈师范学院是湖北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院校,是一所以本科教育为主、专科教育为辅,以师范教育为主、非师范教育为辅的多科性地方师范院校。学校实行省市共建、以省为主的办学体制。 我校前身是创建于1905年的“黄州府师范学堂”,1937年更名为“湖北省立黄冈乡村师范学校”,1950年3月更名为“湖北省立黄冈师范学校”;1960年秋更名为“湖北省黄冈师范专科学校”,1977年秋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黄冈分院”,1978年......[查看详情]
湖北麻城杏花村位于麻城市岐亭镇旁的杏花村,据专家学者考证,即晚唐诗人杜牧《清明》诗中所写的杏花村。 这是一座文化名村,风景幽美,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樵歌牧唱,分外诱人。随着历代文人的吟咏,早已闻名遐迩。北宋苏轼贬谪黄州路经此处,意外地见到了隐居于此的友人陈季常。从此,他三次来杏花村饮酒赋诗,尤其是他撰写的《方山子传》,将此处记入其中,脍炙人口,流传千古。明清诗人也多有诗赋。清乾隆皇帝曾御赐巨匾“杏花古刹”于村庙。 杏花村处在106国道和京广—京......[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