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希拉穆仁草原(召河),位于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南部,距呼和浩特市80公里,距包头市区250公里。总面积71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602 米,年降水量281毫米左右,平均气温2.0℃。因草原古刹普会寺和希拉穆仁河而又称召河。这里气候凉爽,河流清澈,水草丰美,像一块绿色的宝石,镶嵌在内蒙古这匹“雕花的马鞍上”,是一块蜚声中外的风水宝地,避暑胜地和旅游胜地。 这片土地自古是北方游牧民族休养生息的地方,特别是现在生活在这里的蒙古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查看详情]
恰似“莲花”洒草原的蒙古包古代称为“穹庐”或“毡帐”,是蒙古民族特有的传统民居,是历史上“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产生活方式的产物。现在绝大部分牧民已定居。蒙古包呈圆形尖顶,包身用若干个称作“哈那”的木条围成,通常用羊毛毡一层或二层覆盖,样似草原上洒落的莲花。包顶中间装有圆形天窗通烟、通气、采光。包壁安有木框门,向南或向东南开。包内中央设有炉灶或火塘,冬暖夏凉。蒙古包具有阻风力小、易于拆装、便于搬迁等特点。
百亭园中有浸月湖,系借唐代诗人白居易《琵琶行》“别时茫茫江浸月”诗句命名。这是一座人工湖,巧借自然地势和溪流,上接沟谷,下落平湖,蓄水面积6千6百平方米,合十亩。波澄一镜,滨簇千树,湖光山色,争奇竞秀。湖中央有绿绮亭,雕梁画栋,倒影成趣,可荡舟,可垂钓;湖下溪流边仿建“兰亭”一座,曲水流觞,可会友,可吟诗。一泓湖水,湖浸明月;修长湖面,横睡山间,把个百亭园衬托得无比娇艳
位于呼和浩特市南9公里的大黑河南岸冲积平原上。墓身为人工夯筑的封土堆,矗立在一片平畴中,更显其巍峨高耸,姿态雄伟。远望陵墓呈青黛色,唐朝诗人杜甫到此游览时,曾留下过“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的诗句。据说每年“凉秋九月,塞外草衰”的时候,唯有昭君墓上草色青青,因此,历代相传称为“青冢”;还有一种说法,蒙语称“特本儿乌尔虎”,古时称“青冢”。因此“青冢拥黛”被誉为呼和浩特八景之一。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秭归宝坪(今属湖北省兴山县)人。相传有“......[查看详情]
锡拉穆仁位于乌兰察布盟草原中部,在呼和浩特高北约90公里。希拉穆仁,蒙语,意为“黄色的河”,又名召河。这里是内蒙古开辟最早的草原旅游点。7--8月平均气温18℃--21℃,早晚十分凉爽,素有“早穿棉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的说法。希拉穆仁苏木(乡)面积1000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是距呼市最近的牧业区。平均海拔1700米,四周丘陵起伏,绿草如茵。旅游活动项目有:骑马、骑骆驼、赛马、赛骆驼、摔跤表演、登敖包山、游喇嘛庙等。这里从1979年对外接......[查看详情]
位于呼和浩特市北大青山南麓。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眼骑射”,向北面扩张领土,武灵王二十六年(前300年)北攻林胡、楼烦,并在阴山南麓修筑长城,东起河北省蔚县,西至内蒙古巴彦淖尔盟境内。 为了巩固新占领土地,防止北方胡人的侵袭,赵武灵王开始修筑长城。这条长城从宣化附近开始,迤逦而西,沿阴山山脉,一直修到河套狼山山脉的高阙塞。现有赵长城烽燧遗址,还断续绵亘于大青山、乌拉山、狼山的山头上。 经历2000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这条赵国北部长城只......[查看详情]
大窑遗址,位于呼和浩特市东郊33公里处,保合少多大窑村南。距市区33公里,于1973年发现并发掘。该遗址包括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五个文化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是一处由太古纪花岗片麻岩和隧石构成的小山,适于制造石器。经研究证实,远古人类曾以此地作为集中的石器加工场,因为后来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古人打制的石器、石器半成品及石料。从这些石器证实这一年代与北京周口店的猿人时期相当,至今大约已有50万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确定当地最早有人类活动......[查看详情]
大召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内,蒙古语名“伊克召”,意思为“大庙”,始建于明代,是呼市内最大的黄教寺庙,也是蒙古少有的不设活佛的寺庙。因康熙大召寺院建筑考究,大殿是常见的藏汉式喇嘛庙形制,其余部分则是依照传统中式庙宇的式样而建,大殿内供奉有一座银铸佛像,所以又有“银佛寺”之称。大召内还收藏有众多的文物,是研究蒙古族历史的珍贵资料。 清朝顺治皇帝迎达赖五世赴京时,曾歇宿于大召内,后康熙皇帝铸“皇帝万岁”金牌供于大殿银佛之前,大召则被尊为“皇庙”。 ......[查看详情]
大皇城(城圃圃)拼音念kulue(电脑汉字无法显示圃圃词汇,字型为四方外匡念ku,八面外匡念lue,音似库略,属蒙古语,指围起来的草场) 位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新旧城之间,系明代修建的古城遗址。废弃后,城墙遗存较好,人们把这座废城墙名为“城kulue”。 这座古城是在唐代“东受降城”的基础上扩建的。辽代;为“东胜州”治所,俗称“大皇城”。金代在“大皇城”东边兴建“子城”,即为“小皇城”。明朝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赐名“东胜左卫”,次年扩建......[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