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马王堆位于长沙市东郊浏阳河西岸、长浏公路北侧,距市中心约4公里,属长沙市芙蓉区马王堆乡(原属东屯渡乡)。原为河湾平地中隆起的一个大土堆,据地方志记载为五代时期楚王马殷及其家族的墓地,故名马王堆。堆上东西又各突起土冢一个,其间相距20余米。两冢顶部平圆,底部相连,形似马鞍,故也有人称其为马鞍堆。 据出土的“长沙丞相”、“大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证明是汉初长沙国丞相利苍及其家族的墓地。这三座古墓规模巨大,封土堆高10余米,直径30米左右。1972......[查看详情]
明藩府又名潭王府,在旧长沙城正中,明太祖封第八子梓为潭王,英宗封第七子见浚为吉王,都在长沙,称为藩府。吉王府因在潭王府故址改建,旧称皇殿坪。据志书介绍,藩府坐北朝南,以紫金台为后户,藩府坪牌楼为前门,东西牌楼为左、右翼。紫金台即今紫荆街。藩府坪又名王府坪,在今南正街一带。红牌楼,就是原藩府前门的牌楼。吉王时,藩府有四门,从司门口八角亭,一直穿行皇殿坪,都是藩府以内地方,故全城几为藩府占其十之七八。及至清兵入关,明藩府不复存在,藩府旧址,建筑起万寿官。藩府......[查看详情]
大兴禅寺位于嵩云山上,明末清初时修建,最初名为嵩云庵。清道光十七年(1837)正月初七日,庵焚毁殆尽。后洪江十馆和佛教信徒捐资建嵩云大兴禅寺。寺宇气势宏伟,流金溢彩,共三进:一进为韦陀殿,供奉关圣帝;二进为大雄宝殿,供奉如来佛;三进为祖师殿,供奉无意祖师。右侧偏殿为观音堂,供奉千手千眼观音。 相传祖师殿供像系肉身成佛,寺内香火鼎盛,曾有多届高僧在此剃度纳徒,讲经说法。“文化大革命”中,寺宇受到严重破坏。后历经修复,现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洪江古称雄溪,有五泉。第一、二泉在老鸦坡脚下,第三、四、五泉均位于白马坪(现雄溪公园内)。民国18年,彭寿老人奔走于富商大贾之门,筹募资金,建此五泉,并于每泉之侧立碑以志纪念。碑文由洪江郑暄所书。 五泉中以第三泉水质最佳,清洌甜润,但因年久失修,水质受到污染;第五泉水面较广,也被污染,现均在整治修理中。第四泉之水,量大而清澈,仍为附近居民所饮用。第一、二泉因修嵩云路被毁。
夜郎谷位于湖南省最西部的新晃侗族自治县与贵州省最东部的万山特区接壤的风景区内,是近年在景区内发现的诸多奇峰异水中独领取骚的神秘之谷,它西起我国第一个特区--万山特区的高楼坪乡,西止“湘西明珠”新晃侗族自治县属方家屯乡,谷长15公里,山谷直接切割深度200—650米,谷底展宽平均不足30米。从高处往下看,似人在重霄,云汉低矮,狭长的幽谷,好像是被巨人撕开的一道深不可测的裂缝。从下往上看,一线天空白云空远,危崖耸立,云飞山动,令人惊心动魄。且高崖之上,悬洞......[查看详情]
坐落在汨罗市西北4公里的汨罗江北岸。相传战国时楚国大诗人屈原,当年流放于沅、湘时曾居于此山,故山中的名胜古迹,大多与屈原有关,这反映了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玉笥山的主要名胜古迹有屈子祠和“玉笥八景”。 玉笥八景是骚台、濯缨桥、独醒亭、桃花洞、寿星台、望爷墩、绣花墩、剪刀池。前5景与屈原有关,后3景与屈原的女儿有关。 骚台位于山右侧,建于屈子祠移建时。相传屈原的辉煌不朽诗篇《离骚》、《九歌》、《怀沙》等即写成于此地,故称“骚台”。全文文采飞扬,足......[查看详情]
发源于江西修水县,往西流经平江县、汨罗市(汨水与罗江在县境内汇合),至湘阴县进入湘江。它的干流长度253公里,流域面积达5543平方公里,为湘江在湘北的最大支流。 汨罗江的出名,主要是因屈原的关系。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著名的政治家、诗人屈原被流放时,曾在汨罗江畔的玉笥山上住过。公元前278年,楚国都城郢(今湖北江陵县)被秦军攻破,屈原感到救国无望,投汨罗江而死。
去杜甫墓的N大理由 理由1 伟大主义爱国诗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长眠之地。 理由2 “岳阳十景”之一,命名为“诗圣留踪”。 理由3 墓祠合一,独具特色,构成一组极具文物、史学、观赏价值的古建筑。 同程驴友这样评价杜甫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名字和诗伴随着我们经历了学生时代 — — 清宕☆绿悦 青史留名,佳作传唱,一代诗圣……景区很有特色,我们更多的是感怀 — — Wildwolf 斑驳......[查看详情]
老龙潭,即锡山潭,在白沙井南,东西两岸,冈峦夹峙,东为锡山,即东瓜山、回龙山一带山脉;西为妙高峰,今湖南第一师范所在。 锡山涌泉水美,老龙潭纳锡山涌泉,四季恒清不浊,冲泄入湘江,数十丈内,犹与混浊江水,清浊相判,更兼昔日潭畔古木参天,竹林茂密,故水势浩大。唐宋时人多泛舟觞咏其间。张木式先生更引源源老龙潭水入纳湖(即天鹅塘),置听雨舫,采菱舟于其中。大儒真德秀则视老龙潭为“有龙则灵”,立龙神庙于潭畔,并勒石留篇,盛赞老龙潭。 但随着城市人口的急......[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