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在湖州城中心,始建于唐垂拱元年(685)。据宋嘉泰《吴兴志》,“以其形穹若骆驼背”,故名。北宋太平兴国中(976——983)改名迎春桥。时城中有横亘溪上三巨桥(迎春、仪凤、甘棠),迎春其甲也,惊湍箭驰,列柱栉比,覆以飞宇,约于雕栏。南宋时复名骆驼桥,并重嵌唐大历湖州刺史颜真卿所书“骆驼桥”三字,后失。是桥经宋、元、明、清等朝重修、至民国20年(1931)左右,吴兴县教育局对桥作了改建,降低高度,改上下石级为大坡度,使得车辆可以通行。 新中国建立后,对桥......[查看详情]
位于湖州北门外约2.5公里的毗山周围,1957年在拓河工程中,出土的陶器,胎壁较厚,表而黑色,为泥质厚胎黑皮陶。器皿以盘豆为多数。盘身浅,下有二足,足高,横断面早方形,下部向外弯翘,像鼎。豆的上部像一边缘稍高的碟,下部为圆筒喇叭状或竹节状的高把。此外,还出土青铜戈一件,和一块商代龟卜甲,长8.2厘米、宽4.5厘米,局部有大小不一的钻孔,无凿及灼痕。还有大量的断石锛,以及许多方格印纹陶片。 根据上述出土的遗物特征,属良渚文化之后,春秋战国之前的商周时代。......[查看详情]
位于湖州市中心的志成路同岑路交叉口。这里原为子城一隅,传为秦末项梁、项羽起兵时筑,故又名项王城。三国时,东吴孙皓继帝位前封为乌松快,驻守于此。辛亥革命后,将府署后花园改为湖州第一公园。民国17年(1928)改建为吴兴公园。全园面积14000多平方米。园内古迹颇多。北侧“韵海楼”系后人为纪念唐代颜真卿刺湖时所建,后毁,清代重建(现移飞英塔侧)。两北隅“爱山台”系宋郡丞汪让泰亨迫慕苏而建。原西侧有“墨妙亭”,系宋代吴兴太守孙觉于熙宁五年(1072)所建,后亭毁......[查看详情]
位于湖州市区东门月河街,是清代著名学者陆心源的宅院建筑,因藏有汉、晋等朝古砖而得名。陆心源(1834—1894),字刚文,号存斋,又号潜园老人,湖州人。以藏书之富名冠两浙,与杭州八千卷楼丁氏、山东聊城海源阁杨氏、常熟铁琴铜剑楼瞿氏,并称海内四大藏书家。所撰辑《潜园总集》940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千瓷亭建于光绪七年(1881),著名学者杨岘隶书题额。千瓷亭构建于大门内左侧转角处,形同扇面,飞檐翘角。亭前凿有小池,池上架桥,院中有方形小厅,后有楼屋三楹,上为......[查看详情]
在长兴县西南15.5公里的太傅乡三鸦岗,墓高1.5米,墓径10余米,墓顶曾植桑,墓穴被掘,古砖狼藉。 谢安(320385),东晋著名政治家、文人,字安石,陈郡阳菱(今河南太康)人。简文帝时,曾为吴兴太守,开城西官塘,民获其利,名曰谢公塘。孝武帝时位至中书监、领尚书事,太元八年(383)指挥“淝水之战”,大破秦军,后因朝内争斗遭排挤,出镇广陵(今杨州),不久回京病故。 谢安原葬建康(今南京)梅山。陈太建十一年(579),陈宣帝第二子叔陵为葬其生母彭氏......[查看详情]
潜山公园位于湖州市仁皇新区,是用废石矿区改造的城市花园。这个市民休闲公园,在200余亩矿山复绿成的生态绿地中镶嵌着33亩水质特佳的碧水龙潭,四周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宛如人间仙境,可容纳近万人同时游览。潜山公园里面有山有水,梅花特别的有特色,春天的梅花和秋天的梅子都值得欣赏。 潜山公园共有三个门,在青铜路上的南,北门常开,东门不常开,潜山公园的可观赏度和休闲度在湖州可排在前面,公园有如下特色: 1、很袖珍的观景、休闲之地,融入了苏州园林的感觉,......[查看详情]
安吉竹子博览园占地600多亩,拥有300多个竹种,,是目前世界上竹子品种最全、园林面积最大、栽培技术最先进的竹子博览园。 安吉竹子博览园前身为安吉竹种园,位于中国著名竹乡--浙江省安吉县境内,它是集竹文化、竹工艺于一体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和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吉竹种园的完美结合,整个竹博园是融科研、生产、生态、旅游等诸多功能为一体的竹类大观园。素有“都市后花园”之美称的安吉竹博园,汇集了大江南北,海内外竹子34个属304个品种。 安吉竹种园是1974年由中......[查看详情]
在安吉县安城镇。唐开元十六年(738),县令孔志道将县治从天目乡(后改考丰县,现为孝丰镇),迁到至磬山东南,后又迁到今安城镇地。当时无城郭。元末,元帅费愚,总管张俊德于丙申年(1356)奉命来戊,始筑土城;次年重砌以后,延伸长度6里,商2丈余。城门有四:东名迎春,南曰朝阳,西称宝成,北号拱辰。明洪武五六年间(1372-1373),知县张十良创建四城谯楼。嘉靖三十二年(1553)知州林壁重修,并修建谯楼更铺。后明清各代多次重修。 新中国成立后至今,除迎春......[查看详情]
位于长兴县城西北17公里,海拔355米,面积约2平方公里,属水口乡顾渚村。在唐代中期产贡品紫笋茶、金沙泉而闻名于世。据清《长兴县志》载:“昔吴王夫概顾其渚次, 原隰平衍,可为都邑,故名”。这里东临太湖,气候温和,山土肥沃,适宜种茶。自唐以来,即以出产“紫笋茶”而著名。唐代“茶圣”陆羽曾到此考察、隐居,写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茶叶经典著作《茶经》,他在《茶经》中评价浙西茶叶品质时指出“浙西,以湖州上”的评语,并作有《顾渚山记》二卷,多言茶事,论顾渚紫笋茶为第一。......[查看详情]
清同治《湖州府志》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取自东坡名句‘尚爱此山看不足’”。先后历元、明、清二朝,屡有修建,现台上建筑湮废无存,只剩下台基土墩,高约30米,兀立在今人民公园西北隅(儿童公园内)。 此台与大文学家苏轼有关。北宋元丰二年(1079),苏轼主湖期间,写下《游道场山何山诗》一首,其中有“我从山水窟中来,尚爱此山看不足”句。苏轼在湖任职不到三个月,即因“乌台诗案”被诬去职。郡人怀之,筑台纪念。登此台,即可南眺道场山之塔影山姿......[查看详情]
51L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