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江门景点 > 熙春塔

熙春塔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熙春塔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当时,恩平知县曾萼迷信“风水”,自认为精通地理,常说“山川之秀,应乎人文,将使文件擅遐方之胜,必以人工补地脉之偏”。他于乾隆二十五年开始任恩平知县,三年间,深感恩平“人才不生”,是由于“山川之秀有所缺陷”,故“不尽钟毓于人”。便约了县中几个有名望的绅士,遍观恩平的地理形胜,但见“江水左潆,群山右抱,若凤凰、若金鸡、若狮岗鳌岭,或朝于前,或障于后,以及君子源(即锦江河)之迂回绵延以达于邑者,皆可聚灵秀而产英贤”,可惜山水之势“南下而东注,遂使高者卑、耸者陷,气易泄而局不完”。这是地脉之偏,有碍于人才的产生。便倡议“建东塔以收其势,建南塔以呈其秀,地补其偏”而人才自生。于是,曾萼捐出薪金若干倡建东塔,城中商民,亦解囊相助。经过5个多月的紧张施工,一座七层高的宝塔耸立在城东大冲岭前的熙春台上,名为熙春塔,又称东塔。当时,恩城的建筑物全是低矮平房,熙春塔的建成,与修复的南塔遥遥相对,宛如两支倚天巨笔,直批苍穹。“宝塔斜阳”成为当时恩平八景之一。曾萼的《建东南二塔记》记其事甚详。当然,曾萼把恩平“人才不生”的归咎为“地脉之偏”,这种唯心说法,是不足取的。曾萼为了让恩平能“聚灵秀而产英贤”,并且身体力行,为恩平的建设事业作出贡献,愿望良好,时至今天,市内耆老对他的政绩还是津津乐道的。熙春塔的建立,从地理形胜来看,确是使恩城增色不少。原塔为七层实心塔,到了道光元年,邑人基于同样的理由,认为实心塔有碍于人才的产生,于是在原塔顶端加建两层空心塔,取其“通”之义,成为九层宝塔。这个塔在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时拆毁。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