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缘堂位于京杭大运河自杭州流至桐乡县石门镇,形成一个120度的大湾折向东北,在转弯附近,有一幢坐北朝南的宅院,这便是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音乐教育家丰子恺的故居。
民国15年(1926)丰子恺在上海请弘一法师为住所取名,弘一法师让丰子恺写一些字团成纸团抓阄,两次都抓到“缘”字,因而取名“缘缘堂”。民国22年春,丰子恺亲自设计的颇具民族特色的宅院在石门镇建成,遂用缘缘堂命名,并请马一浮题额。缘缘堂建筑雅洁幽静,被称为“一件艺术品”,丰氏即在这里创作、生活。民国27年1月,缘缘堂被侵华日军焚毁。2月,流亡在江西萍乡的丰子恺得悉消息后,奋笔疾书《还我缘缘堂》、《告缘缘堂在天之灵》、《辞缘缘堂》等文章,愤怒斥责日本侵略军的残暴行径。抗日战争胜利后,丰子恺曾回故乡凭吊缘缘堂遗址。l975年清明,丰子恺又重游石门,再一次专程凭吊缘缘堂遗址。1984年,桐乡县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建。丰子恺生前挚友、新加坡佛教总会副主席广洽法师为重建故居慨然捐资。
重建后的缘缘堂仍为砖木结构,保持原来高大、轩敞、明爽的特色,结构、布置乃至栽培的花木悉依原貌。青砖黑瓦,朱栏粉墙,具有深沉朴素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