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嘉兴景点 > 茅盾故居

茅盾故居

名人故居

详细地址:乌镇观前街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坐北朝南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茅盾故居位于乌镇观前街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坐北朝南,是我国江南一带常见的传统木构架民居建筑,总面积约600平方米。前后有两幢房屋,前一幢的三间平房为茅盾的卧室、书房和会客室。屋边有一小庭园,内栽棕榈、天竺、冬青、扁柏和果藤。

      其书房虽处于市中,却是个闹中取净、环境幽雅的地方。后一幢是两层小楼,用作厨房、饭堂、起居室外。1985年,对茅盾故居作了全面维修并对外开放,故居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茅盾故居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立志书院,另一个是故居了。 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文艺理论家、文学翻译家。他以创造进步文化为已任,辛勤笔耕60余年,为祖国留下了1000多万字的不朽作品。作为文学工作者,为我国现代文学的繁荣作出了卓越贡献。新中国成立后,他被任命为文化部长。

      茅盾在1896年7月4 日出生在乌镇的,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小名燕昌。少年时期的茅盾是一个勤奋好学的学生,而且尤善作文。这首先得归于他的母亲。茅盾5岁时,母亲就开始向他教授当时上海澄衷学堂的《字课图说》和从《正蒙必读》中抄下来的《天文歌略》,还有一本历史读物《史鉴节要》,也激发了他对文学的热情。茅盾的中学是在湖州、嘉兴、杭州念的,在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1916年,毕业后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复游历日本,尽管行踪杳远,却始终与故乡保持着较亲密的关系。在文学创作中,茅盾屡屡发乌镇作小说的故事,甚至到了不肯割爱的程度。在《子夜》、《林家铺子》、《多角关系》、《霜叶红似二月花》、《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乌镇的影子,读到乌镇的方言,闻到乌镇的气息。

      1990年6月,修复原书院建筑五进中的三进。1991年7月4日正式作为茅盾故居的一部分对外开放。书院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临街两间成一单元,西边一间是“青藜阁”,出售茅盾著作和有关纪念品。东边一间门口悬周志高书写的“茅盾童年读书处”匾额。进入过道,门两旁刻有:“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竞成”对联。跨进天井,迎面是4米多高的封火墙,门上方砖雕“立志书院”四字。过墙门为又一天井,迎面是两间平屋,原为书院的讲堂,内悬挂复制的“有志竞成”匾额。两柱为抱柱对:“分水换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山钟秀杰,足知异日有成材。”正中竖立茅盾青年时代造型的汉白玉全身像,系根据茅盾18岁时的照片雕塑。


       出平房跨进第三进天井是二层楼房。楼上展厅安放着茅盾半身铜像(原安放在“故居”大门内“序厅”)。展厅从左至右依次陈列着以“茅盾走过的道路”为题的展览,分“家庭童年、学校生活、五四北伐、左联前后、抗战烽火、建国以后、永垂不朽、革命家庭、光照千秋”9个部分。后4个部分从右至左陈列在楼上的第二展厅;陈列内容有茅盾一生各个时期的著作、照片、手稿、信件、题词等,较系统地反映了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文学业绩和走过的道路。

  陈列内容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茅盾13岁时就读于植材高等小学时两本荆川纸的作文本,内容大多是史论,共37篇文章,16000多字,字迹清秀道劲,行文流畅,教师在批语中称赞他“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限,立论有识。”显示了少年茅盾的才华学识。院西侧走廊有墙门通茅盾故居后院。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