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简介
山东经济学院创建于1958年,原名山东财经学院,是国内建校较早的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之一,1978更名为山东经济学院。近半个世纪以来,经过几代山经人的开拓进取和不懈奋斗,山东经济学院已成为省内办学水平较高、规模较大的普通高等财经院校。
学校坐落在以“泉水甲天下”而闻名海内外的山东省省会济南市。新、老两个校区由济南市经十东路相连,老校区位于济南市经十路与二环东路交叉口,北临燕山立交桥,三面环山,占地569亩;新校区位于济南市经十东路东端,2006年7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占地1000亩,另有规划建设用地1700亩。
学校以本科教育为主,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7万余人。学校现有教职工1170人,拥有一支以博士、硕士为骨干的教师队伍。专职教师78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10人;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90多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4人,全国和省级优秀教师11人,省部级学术带头人1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29人,入选学校“231人才工程”的112人。学校聘任国内外兼职教授、名誉教授100余人。学校坚持以人才工程建设为关键,努力建设具有良好整体素质和较强综合竞争能力的师资队伍,重点抓好优秀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努力为优秀高层次人才施展才华营造良好的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的环境和氛围。
学校拥有完备的教学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现有电教中心、计算中心、网络中心、会计模拟实验室、金融证券模拟实验室、国贸商务基础实验室、ERP实验室、工商管理实验室等一批校内教学实践场所和校外实习基地。共有多媒体教室56个,教学微机2700台,建成了覆盖全校的计算机信息网络,并通过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接入国际互联网,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000余万元。拥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图书馆,图书馆现藏书147余万册,中外文期刊2500余种,并建成图书资料管理自动化系统和规模较大、功能齐全的电子阅览室。
学科建设及专业设置
学校坚持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加强优势学科,强化特色学科,发展交叉学科,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已形成以理论经济学科为基础,应用经济和工商管理学科为重点,经、管、法、文、理、工诸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设有会计学院、信息管理学院、财政金融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国际贸易学院、统计与数学学院、外国语学院、经济与城市管理学院、法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文学院、社会发展学院、体育教学部、研究生部、成人教育学院、人武学院等17个教学单位;现有40个本科专业,开设5个双学士学位专业;拥有23个硕士学位点,具有MBA学位授予权和在职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会计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金融学为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为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
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学校坚持以科学研究为先导,紧紧围绕山东和全国经济社会中急需解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挥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大型企事业单位培养经济管理人才,为国家和山东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近五年来,学校承担和完成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7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9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项,省部级奖励51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721篇,其中,国际刊物发表和国际会议交流89篇,获得科研经费1680万元。
目前,学校设有经济研究所、数理经济研究所、概率统计与保险精算研究所、山东区域经济研究院、和谐发展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2003年,山东省委宣传部确立学校为“山东省财政金融研究基地“和“山东省工商管理研究基地”,2004年经山东省科技厅批准,在我校设立“山东省企业电子商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经济》杂志是学校主办的综合性经济理论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交流与合作
学校实施开放式办学的发展战略,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在中外合作办学和国际学术交流上取得了较大进展。与美国、德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加拿大、新西兰、韩国等国家的大学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广泛稳定的合作关系。 1998年率先在山东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被山东省教育厅评为“中外合作办学先进单位”。1999年与美国阿姆斯壮大学联合成立中美合作山壮学院,联合培养MBA研究生;同年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和北墨尔本高等技术学院开展了2+2中澳合作办学项目,联合培养本、专科生;2006年学校与新西兰UNITEC理工学院、德国帕德博恩应用经济学院合作项目也将开始招生;与美国圣荷西州立大学签署了教师和管理干部短期培训协议,与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研究生培养和师资培训协议;同时,还与港澳台地区多所学校建立了联系,常年进行学术交流,互派学者和留学生等活动。
学校积极探索多种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推进学校发展。与国内名校强校联合,实行校校合作,先后与山东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稳定的实质性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学研究、师资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学校每年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到山东大学、天津财经大学进行一年“访学”,丰富学生“第二校园经历”;与山东省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创立了本科层次的独立二级学院??山东经济学院燕山学院;与用友软件公司合作组建了会计学院ERP实验中心;围绕加强学科和学位点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与山东省社会科学院进行了全面合作。
人才培养与就业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秉承科学的教育发展观,致力于构建高素质专门人才培养体系。以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具有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厚基础宽口径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深化学分制教学改革,强化素质教育,突出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实施了“313成才工程”,即“三保一奖三嫁接”,“三保”指贷款保学费,助学保饭碗,补助保重点;“一奖”就是强化激励机制;“三嫁接”就是校内不同专业之间的嫁接、与国内名校教育之间的嫁接、与国外教育之间的嫁接。“313”成才工程,全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制度保障。
建校48年来,学校先后培养出数万名毕业生,为我省的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高级经济管理人才,为我国特别是山东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多年来,山东经济学院的毕业生以其良好的思想修养和专业素质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欢迎。毕业生的就业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毕业生就业率高。近几年来研究生毕业就业率100%,本科生毕业就业率在85%以上;二是就业的层次比较高。每年都有优秀毕业生被财政部、海关总署、省委组织部等单位录用为国家公务员,大批优秀毕业生被金融、电力、电信、邮政等系统录用。各地大中型企业、全国知名企业也主动与学校联系,录用我院毕业生。
发展目标
学校近期的发展目标是: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学研究为先导,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工程建设为关键,以基本建设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基础,以不断深化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加强党的建设、思想政治工作和科学管理为保证,经过艰苦创业和奋发努力,把我校建成以经管学科为主,文、法、理、工协调发展,整体办学水平省内一流,部分学科在国内有较高学术地位,少数学科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多科型、特色型、开放型高水平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