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位于济南黑虎泉路下环城公园南隅的护城河南岸。因其声、色特点而得名。泉源处于悬崖下一深3米、高2米、宽1·7米的深邃天然洞穴中。水清澈见底,寒气袭人。洞口由青石垒砌,内有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犹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岩石,发出震天的鸣响。夜半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在洞中回荡,酷似虎啸,故名。 黑虎泉最大涌量约4.1万立......[查看详情]
省级综合性地方志博物馆,始建于1954年8月。新馆位于济南市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于1991年动工,1992年10月主体工程落成。占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宏伟、典雅的建筑群,体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一大景观。 1994年4月29日,新馆正式开放,推出“齐鲁文化风采展”、“明鲁王朱檀墓出土文物展”、“明代大型战船陈列”、“近代的山东”、“山东人民八年抗战”、“馆藏明清书画展”、“山东古生物化石......[查看详情]
在千佛山西路盘山道中段,有一座飞檐丹柱的牌坊,正面匾额上是“齐烟九点”四个大字。这“齐烟九点”语出唐代大诗人李贺的《梦天》诗中“遥望齐州九点烟”一句,通常指站在千佛山上所能看到的济南市区北部的九座小山。这九座小山自西向东依次是: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标山、凤凰山、鹊山、华山、卧牛山。 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在济南市区西北部。匡山,本名筐山,因形如覆筐而得名。因杜甫赠李白诗中有“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句子,有人便在山上修祠立碑,标之曰......[查看详情]
老金线泉,即金《名泉碑》上所列的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也著录。泉池石砌,方形。池内北壁,有一长方条石,上刻隶书“老金线泉”四字,系当代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李仲余书。池中泉水清澈,青藻浮动,锦鱼潜游。 该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水盛时,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聚成一条水线,漂浮移动,时隐时现,阳光一照,闪闪发光,故名。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对老金线泉做了较早的记载。 明清两代,金线尚看得清晰......[查看详情]
墨泉位于百脉泉公园内龙泉寺西南角。墨泉为一钻孔喷泉,1966年建,孔口直径0.4米。泉口因铸铁管黑色,水清透明,望去泉水黝深,故名“墨泉”。泉水出自深部奥陶纪石灰岩岩熔裂隙,正常年份泉流量0.3立方米/秒,且常流不竭,一泉成河。泉水冬暖夏凉,常年恒温在16~18℃,水中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水质接近天然矿泉水,泉水盛水期涌水量为每秒1.2立方米。墨泉涌声闷重,如沉雷隆隆,雪涛四溅。 墨泉水清洌甘美,沏上等绿茶,色如琥珀,香幽袭人,极为爽口。远望泉东......[查看详情]
白石泉在黑虎泉东北,解放阁南侧河岸边,西与九女泉相邻。泉边有洁白的自然石俯卧。昔日,泉波甚急,喷涌摇荡,冲击白石,发出清响。清道光《济南府志》有载。 此泉出现较晚。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河道,从地中涌出一泉,泉周有很多山石,故名为“白石泉”。水甘美如风醴,即可灌溉又可饮用,居民为之欢欣。为记此事,清代书法家桂馥于嘉庆二年(1797年)秋,撰文并收白石泉碑(今碑已没)。 清代济南人乔岳《松石诗抄》中有......[查看详情]
古温泉,为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属“五龙潭泉群”。因泉水冬夏恒温,古时称“温泉”;而当地人又因其年代久远,习惯称它为“古温泉”。隆冬季节,泉池四周冰天雪地,而池中却是一派热气蒸腾景象,因此赢得了诗人晏璧的赞誉:“太真偏爱浴华清,温润何如历下城。” 该泉原在东流水街105号院外右侧,今位于济南五龙潭公园中共山东省领导机关旧址北侧。1964年和1985年,济南市园林部门先后将该泉和与其......[查看详情]
林汲泉位于市郊佛峪“听瀑亭”北面约60米处。泉水自悬崖绝壁,穿云渡樾,飞流直下,犹如白练悬挂空中,十分壮观。游人坐在“听瀑亭”上,林汲泉的瀑音不绝于耳,“听瀑亭”就是因此而得名的。此泉四面环山,幽境中开,树影婆娑,鸣禽去来。远望,台秀亭娇;近察,石洁泉清。据传,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参加编修《四库全书》的进士周永年,曾在此结庐读书,并取名“林汲山房”。
梅花泉,在章丘市百脉泉公园北侧,新建的百脉公园“清照园”内。泉水自1979年钻探留下的5个自流钻孔中喷涌而出,水花四溅,汇为方塘,然后从溢水口流出,过锦江桥入绣江河。因五个涌泉一齐喷涌,恰似一朵盛开的梅花,故名梅花泉。此泉涌势颇盛,鼎沸浪激,水气蒸腾。
稼轩祠,全名为“辛弃疾纪念祠”,简称“稼轩祠”, 在大明湖南岸遐园西侧。是一古典式三进院落,占地 1400平方米,为纪念南宋爱国英雄、豪放派词人辛弃疾而建。稼轩祠于1961年由李公(鸿章)祠改建而成,为古代官署型建筑。 祠院坐北朝南,南北向三进院落,建在一条中轴线上。大门悬匾额“辛弃疾纪念祠”,为陈毅元帅题书。门两侧,雌雄石狮各1只。 门外为照壁,门内太湖石矗立作障景。左右厢房各3间,北侧为过厅,面阔3间,分别陈列当代名人叶圣陶、臧克家、吴伯箫、 唐圭璋......[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