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城市
关键词
国内
国外

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亚洲

欧洲

南美洲

非洲

大洋洲

北美洲

价格区间
 - 
景点级别
主题推荐

济南景点门票

智能排序
人气
价格
< 7/44 >
  • 泉城夜宴明湖秀

    泉城夜宴明湖秀济南

    北京到泉城夜宴明湖秀旅游线路>>

    “泉城夜宴”是济南市重点打造的城市品牌、民心工程和旅游精品项目。演出地点位于济南市大明湖路271号大明湖北岸奇石馆前。作为“泉城夜宴”的精华部分,“明湖秀”是一场汇集喷泉、喷火、喷雾、矩阵光毯、表演大船、升降亭台、投影激光等综合演绎的“视听体验,综合水秀”。整场演出以大明湖为载体,用济南故事展现人文画卷,追求视觉大意大美、以恢弘音乐、矩形水幕、气爆摇摆喷泉阵列。通过声光电的完美搭配,将观众带入到大明湖畔撼人心魄的美景之中,宏大的视觉盛宴完全通过智能技术精准......[查看详情]

  • 四门塔

    四门塔济南

    北京到四门塔旅游线路>>

    四门之塔佛门净地 舍利加持四门塔建于隋朝大业七年,即公元611年,距今已有近1400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现存古老的石塔,也早的的亭阁式佛塔,在山东历城神通寺内,塔身为当地大块石岩砌成 ,塔四面各辟有一半圆形拱门,故明清以来习称“四门塔”。四方佛 建筑精品塔室有四方形塔心柱,四方各有石雕佛像一尊,皆螺髻、结跏跌坐,面相生动,衣纹流畅。四佛各有名号,西边佛像叫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南边一尊称欢喜世界宝生佛,东边一尊为阿閦佛,北边的是莲花庄严世界微妙声佛。塔身形制古......[查看详情]

  • 浆水泉公园

    浆水泉公园济南

    北京到浆水泉公园旅游线路>>

    浆水泉公园位于济南市历下区姚家镇内东外环路怪坡东南约1000米处。在回龙山、老虎山脚下,因有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的浆水泉坐落在回龙山脚下便命名为浆水泉公园。乘坐49路公共汽车到浆水泉下车,再步行300米就到达浆水泉公园。 公园占地面积5000多亩,以公园水库为核心,东、西、南三面有山相围。水库占地面积10平方米,溶水量为130万立方米,水深20多米,常年蓄水。水库中有橡胶船、铁船,近20只。游客中有的在划船,有的在岸边戏水,犹如东海边的海滩,很是好玩......[查看详情]

  • 黑虎泉

    黑虎泉济南

    北京到黑虎泉旅游线路>>

    黑虎泉是金代《名泉碑》、明代晏璧《七十二泉诗》和清代郝植恭《七十二泉记》所著录的济南七十二名泉之一,居于黑虎泉泉群之首。位于济南黑虎泉路下环城公园南隅的护城河南岸。因其声、色特点而得名。泉源处于悬崖下一深3米、高2米、宽1·7米的深邃天然洞穴中。水清澈见底,寒气袭人。洞口由青石垒砌,内有巨石盘曲伏卧,上生苔藓,犹如猛虎深藏。泉水从巨石下涌出,湍击岩石,发出震天的鸣响。夜半朔风吹入石隙裂缝,惊人的吼声在洞中回荡,酷似虎啸,故名。 黑虎泉最大涌量约4.1万立......[查看详情]

  • 山东省博物馆

    山东省博物馆济南

    北京到山东省博物馆旅游线路>>

    省级综合性地方志博物馆,始建于1954年8月。新馆位于济南市风景秀丽的千佛山脚下,于1991年动工,1992年10月主体工程落成。占地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宏伟、典雅的建筑群,体现了民族风格与现代艺术的结合,成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济南的一大景观。 1994年4月29日,新馆正式开放,推出“齐鲁文化风采展”、“明鲁王朱檀墓出土文物展”、“明代大型战船陈列”、“近代的山东”、“山东人民八年抗战”、“馆藏明清书画展”、“山东古生物化石......[查看详情]

  • 齐烟九点

    齐烟九点济南

    北京到齐烟九点旅游线路>>

    在千佛山西路盘山道中段,有一座飞檐丹柱的牌坊,正面匾额上是“齐烟九点”四个大字。这“齐烟九点”语出唐代大诗人李贺的《梦天》诗中“遥望齐州九点烟”一句,通常指站在千佛山上所能看到的济南市区北部的九座小山。这九座小山自西向东依次是: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标山、凤凰山、鹊山、华山、卧牛山。 匡山、粟山、北马鞍山、药山,在济南市区西北部。匡山,本名筐山,因形如覆筐而得名。因杜甫赠李白诗中有“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的句子,有人便在山上修祠立碑,标之曰......[查看详情]

  • 金线泉

    金线泉济南

    北京到金线泉旅游线路>>

    老金线泉,即金《名泉碑》上所列的金线泉。位于趵突泉东北侧,明《七十二泉诗》、清《七十二泉记》也著录。泉池石砌,方形。池内北壁,有一长方条石,上刻隶书“老金线泉”四字,系当代济南市书法家协会原主席李仲余书。池中泉水清澈,青藻浮动,锦鱼潜游。 该泉是济南著名的奇泉。水盛时,泉水从池底两边对涌且流势相当。在水面相交,聚成一条水线,漂浮移动,时隐时现,阳光一照,闪闪发光,故名。宋人吴曾《能改斋漫录》对老金线泉做了较早的记载。 明清两代,金线尚看得清晰......[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