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又称九里冢。在荆州市江陵区城东北约3公里。樊妃是春秋时楚庄王的夫人,常劝庄王选贤用能,勤政治国。据史载,庄王好田猎,不问国事,樊妃极力劝谏,但庄王不听,她即不食肉,以明心志,庄王受到感动,乃停田猎,故此冢又称“谏猎墓”。唐张说游此时留有“楚国所以霸,樊姬有力焉。不怀沈尹禄,谁进叔敖贤”的诗句,咏物抒怀。冢封土高14米,直径为100米,平地隆起,犹如小山。
是荆州古城新建的一处旅游景点,位于荆州古城内大北门附近,占地22000平方米。北依古城垣,南临荆北路,东邻玄妙观,西连关公洗马池,盆景园建筑面积为3680平方米。 江陵盆景园由楚怡馆、心源斋、景渊阁、翠屏堂、雅趣轩、长廊、荷池、假山、水榭、湖中岛及其他若干建筑组成。 园内全部建筑为灰砖筒瓦,红柱白墙,卷脊飞檐,格扇门窗,格调分外清新古朴,是一处集幽、雅、秀、古之大成的具有楚地风格的文化型游园。全园依地形、就水势,仿明清建筑风格,按古典林样式而建......[查看详情]
在江陵城内附近,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年间(713-741),故名开元观。后代间有修葺,现存建筑为明、清两代所建。至今其中轴线建筑山门、雷神殿、三清殿、天门、祖师殿,保存尚好。观址占地约5000平方米,坐北朝南,一门三殿沿中轴线呈梯次排列。山门为木结构门楼式建筑,庑殿顶,三道门,造形纤巧秀丽。门前立石雕蹲狮一对。 雷神殿为清式硬山,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七架梁前后搭牵用四柱。 三清殿建于高约1米的台基上,单檐歇山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查看详情]
在象山东麓偏北处。因傍龙泉而名。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军舒成龙集资于书塾旧址兴建。道光六年(1826年)、同治六年(1867年)两次修葺。主要有育德堂、洗心堂、东山草堂、春华馆、秋实馆、敬业斋、群乐斋、寄畅轩、会心轩等。配以小桥流水,植以青松翠柏,颇富园林之胜。光绪十二年(1886年),又增建文明楼、尺木楼等。檐角飞翘,金碧辉煌,更具规模。再后改为龙泉中学。现存文明楼等建筑与南侧文明湖等景观,明丽古粹,映衬如画。
在象山东麓。为祀陆九渊而建。陆九渊(1139-1193),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字子静,号存斋,抚州金溪(今属江酉)人。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曾讲学于贵溪象山,时称象山先生。哲学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等。绍照二年(1191年),主管荆门军,请准筑城,整军习武,革除陋习,减免税捐,“设象山书院,听讼于此,讲学于此”。政绩甚著,人多爱戴。明弘治年间(1488-1505),就其书院改建词。后多次维修整饰。占地500余平方米。四合两进,有门厅、正殿......[查看详情]
大坝建在洈水中游,1958年9月破土动工,1970年大坝全面竣工。1974年防洪加固工程施工,增建木匠湾溢洪道,翻修坝坡,修筑大坝防浪墙,到1982年,加固工程完成,达到“千年一遇设计,万年一遇校核”的防洪标准。 大坝全长8968米,是亚洲第一大人工土坝,主坝轴线呈“S”型。
在钟祥市区北约5公里的皇庄六合村。墓主为明嘉靖皇帝奶媪范氏夫人。因其地有嘉靖帝之父献皇帝的显陵,相对称为“小皇陵”。墓南向,三面丘陵环绕,前方舒展开阔。从南向北有一条长约250米的神道。神道两旁排列石狮、石羊、石骆驼、石马、武士各一对及石碑三通、华表一对、牌楼一座。牌楼后60米处为墓茔,封土残高2.4米,周长192米,居于墓地最高处。整体布局严谨齐整,对称有致,石刻体态庞大,造型逼真,雕刻精细。墓主范氏夫人其子陆炳为明世宗嘉靖年间(1522-1566)太保......[查看详情]
万寿园”座落在荆州市沙市区荆江大堤古观音矶头之畔。因园内拥有始建于南宋年间的“万里长江第一矶”——观音矶和明代嘉靖年间筑建的“万寿宝塔”而赢得中外游人得瞻目。万寿园依江伴水,九曲回肠的荆江之水三面环绕,全园占地面积1.6万多平方米,园内整体建筑均取明代仿古形制构建。
一、历史沿革: 荆州以原境内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1949年7月成立荆州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治江陵县荆州镇。同月,析江陵之沙市建市,属省辖市。1955年,沙市市划归荆州专署管辖。1979年,沙市市复为省辖市。1983年划出荆门县改荆门市,为省辖市。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荆州地区、沙市市,合并设立荆沙市,潜江、仙桃、天门三市划出为省辖市。1996年更名为荆州市,京山县、钟祥市划出。市政府驻沙市区。 二、地区位置: 荆州市位于东经111°15......[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