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您来到全程旅游网!
您所在的位置: 全程网首页 > 金华景点 > 郭洞古村

郭洞古村

详细地址:

开放时间:

景点简介: [查看全文]

景点简介

  郭洞简介

  郭洞的地形确实独特,三面山环如障,犹如福地。双溪汇注,天赋灵性。难得北面留一平地,远处又有左、右青山相拥,恰好应了"狮象把门"之说。双溪汇合后沿西山环村而流,于是一座回龙桥跨溪而建,把这块宝地的风水包裹得严严实实。关于这座建于元代的郭洞历史最长的建筑,另有一段传说,回龙桥原称石虹,先人告诫,石虹不能垮,"其桥既坏,村中事变频兴,四民失业,比年灾浸,生息不繁"。又有形象术者称"桥为艮象,下急而上冲其势,弛弓将西而东不利于宫","山为龙山,住则龙回,桥不可废。堰水作桥,龙回气聚……"于是村民着眼于地利,缘根于卦象,选址建桥。此后,此桥毁了修,修了毁。乾隆年间,在拱桥顶上建石柱方亭,此增加了美观。十里外的石苍岭,北山上的塔和这座回龙桥几成一条直线,可见古人看风水造形势的一番苦心。

  

  郭洞建筑风格

  任何一个地方,哪怕再精致,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不能品赏人文景观,恐怕总是缺少回味的。郭洞所以耐看,还因为她有着大片的明清古建筑,虽然鲜见豪门深院,但村宅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可以说是一部从明代到清代直至民国的建筑编年史。古朴大度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牛腿,受到西洋气影响的民国门窗,比比皆是。让人饶有兴趣的是郭洞的整体布局。郭洞由相连的郭上村和郭下村两部分组成,道路纵横有序,均以卵石铺地,晴雨皆宜。6口水井,郭上、郭下各半。公用设施有一祠四厅,分布在村子的上、中、下三个部分,村民的祭祀、红白喜事等活动均可就近举行,郭洞的始祖似乎当时就懂得"环保"和"规划"了。建筑中最值得一提的当数何氏宗祠,它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规模宏伟,气象肃穆,总面积达1060平方米,大梁下高4.64米,祠堂悬挂匾额30块。要不是"文革"中遭受破坏,匾额多达94块。祠中还建有36平方米古朴典雅的古戏台,飞檐角,壁画辉煌。每逢重要节日,台下紧锣密鼓,台下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郭洞文风

  郭洞虽在深山,但世世代代崇尚教育,培育子孙立志读书,报效祖国,这成了郭洞的民风之一。400多年前,郭洞就由第8代祖荆山公创办了私塾"啸竹斋"。清康熙年间,扩大规模改为"凤池书院"并作读书歌一首"一代绝书香,十代无人续。书不读,礼仪薄,纵有儿孙皆碌碌……"世代相传。可惜的是书院原址已毁,改建新校了。郭洞人不但学文,而且习武,村中建武馆,明清时该村114名秀才,其中35名为武秀才,还出过一名武举人。

  郭洞"水口"

  大凡古村落均有"水口",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溪水汇聚之处,其实是拒外敌于村口的关卡。郭洞水口尤具特色。回龙桥东为400米高的陡峭龙山,山上是云罩雾笼的百亩原始森林,一直和荆棘丛生、危岩密布的西山相连。桥下溪水湍急,桥外有一道5米高的坚厚城垣,一条大路由此由穿过。旧时,村民均由城门出入。城门有副石刻楹联:"郭外风光古,洞中日月长。"横批为"双泉古里"。

  

  水口可说是郭洞的录魂所在,外人至此。大多会深受感染,肃然起敬。郭洞人知书识礼习武,爱国之心甚笃,武义县有记载,"顺治五年二月,山寇城杀知县刘家骐……"这是郭洞族人胸怀反清复明之志,不服满清统治的义举。此后朝廷震怒,调重兵欲围剿郭洞。时任金、衢、严道台的周雷泽为保郭洞百姓,谎称途中须经"千里石苍岭,百里洪驮,五里大石头","人要侧身,马要拆骨",方能进村。清军因此怯而退兵。后朝廷终明真相,将周道台水银灌顶剥了皮。郭洞村民为纪念这位万世恩公,在村外的下赵庙彩塑周雷泽像,在回龙桥东头的文昌阁放上他的牌位,年年祭祀。在水口的清溪边徜徉,在龙山参天的古木下独步,喝一口百年不涸的宝泉,读一读海麟院、文昌阁的丽文,看松涛起伏、雨云奔流,你的心也会随之在历史间沉降,浮想联翩……

 

 

 


 

交通信息

特惠政策

温馨提示

周边景点推荐

相关线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