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郭洞景区郭洞景区任何一个地方,哪怕再精致,如果没有文化内涵,不能品赏人文景观,恐怕总是缺少回味的。郭洞之所以耐看,还因为有着大片的明清古建筑,虽然鲜见豪门深院,但村宅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可以说是一部从明代到清代直至民国的建筑编年史。古朴大度的明代廊柱,精雕细刻的清代牛腿,受到西洋气影响的民国门窗,比比皆是。让人饶有兴趣的是郭洞的整体布局。郭洞由相连的郭上村和郭下村两部分组成,道路纵横有序,均以卵石铺地,晴雨皆宜。6口水井,郭上、郭下各半。公用设施有一祠四厅......[查看详情]
据历史记载,陶渊明曾隐居九峰山。家考证,晋代大文学家陶渊明曾游浙之西湖,雅爱山水之秀,自新安而睦而金而九峰,后归携眷属而居于九峰山麓,地隶浙之东阳郡,又号东阳隐士之后,九峰山名声大振。陶渊明的《桃花源》诗以及名句“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从中可找到九峰山的影子,葛洪山庄就座落在九峰山里。 达摩始祖善终九峰山,据专家考证,中国佛教禅宗创始人菩提达摩,于公元566年间在金华九峰山圆寂。达摩在面壁九年以后, 从嵩山达到浙江乌伤(今义乌),之后到汤溪建了龙丘岩寺......[查看详情]
官岩山位于浦阳盆地东南缘,距县城12公里,面积5平方公里,景点20多处,官岩山,亦称康侯山、螺峰,海拔391米,石皆赤黑色,为典型丹霞地貌。峰峡突兀,屹立于浦阳江南岸。南坡绝壁嶙赠,北坡巨岩圆突。东西觑望,形状各异,如覆钟,如譬发,如人侧首面蹲;远望则又如一只蹲踞的雄狮,翘首云天。 地理位置:位于浦阳盆地东南缘,距县城12公里。
黄大仙祖宫座落于风景秀丽的鹿田湖东侧,坐北朝南,倚山望湖,海拔562.8米,湖畔常有云山雾海,蔚为壮观,呈现道教特有的神秘气氛。黄大仙祖宫供奉着黄大仙(黄初平,是著名的财神哦),祖宫从南向北依次为石照壁,石牌楼,灵官殿,钟楼、祭坛、鼓楼,大殿,三清殿,祈仙殿等。 传说的浮雕,照壁北面刻有篆体赤松仙师自序。照壁对面的石牌楼,刻有“初平牧羊”、“叱石成羊”、“赠桃度仙”、“大仙行道”等故事,刻工精细朴实,人物栩栩如生,整个浮雕古色古香,清幽素雅,别......[查看详情]
黄大仙在东南亚一带华人中有着极大的影响,有侨仙之美誉。兰溪市北隅的黄湓村,便是大仙黄初平出生地,优美动人的神话传说给人遐想。 在黄大仙故里,游客不仅可游览黄大仙宫、二仙井、故居、牧羊路、利市路等遗迹,尚可前往黄大山、道家山、穆澄源等地寻觅仙踪。主要有云岩禅隐(云泉庵)、落松亭、马龟山、百步梯、神仙脚印、神仙洞、神仙台桌、棋盘石等。
洪福寺位于一个山洞里,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有位神仙挑着一付担子途径此地,被这里的山川景色所迷着,驻足观赏,一不小心,将担子一头的物品掉入人间,该物品变成一块巨石,刚好落在一个山崖间,形成一个天然的石洞,人们认为这是上天给人间带来的,因而将洞内修成一座庙宇,年年朝拜,香火不断,来纪念这位神仙。 洞内的铜铸八百罗汉,各自千姿百态,笑看每一位朝拜者。
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来斗牛场拍片,把金华斗牛搬上了银幕。一年后,因收不敷支,于1987年7月关闭。 斗牛除金华县外,市属义乌、浦江、永康、武义、兰溪等均可见到。一般都是为庙字开光的一项娱神活动。永康为祭把“胡公大帝”(北宋胡则),兰溪则为祭把白沙大帝(三国卢植),金华县则“邢公大帝”(北宋邢植)的庙会活动内容之一。武义称斗牛为“抄牛”或“抄牛角”,永康称“操牛”,浦江称“轧闯牛”。每年稻秧插竣“开角”(一年第一次斗牛),至次年春耕·前“封角”(一......[查看详情]
鼎湖峰,又名“天柱峰”,东南以步虚山、仙都山为屏,西北傍练溪碧水,高170.8平方米,底部面积2466 平方米,顶部面积710平方米,拔地而起,直刺云天,享有“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石”、“天下第一笋”之誉。它状如春笋,故又称石笋。峰巅苍松翠柏间有一小湖泊,相传是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时,被鼎压塌成湖,故称鼎湖。 鼎湖峰景点是整个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主要由仰峰洲、练金溪、鼎峰潭、登仙桥、鼎湖峰、童子峰、丹穴、仰子亭、鼎湖胜迹题刻、沈括摩崖题......[查看详情]
风景区以温泉为中心,以奇峰、幽谷、悬崖、飞瀑、碧潭、静湖见长,林茂泉温,峰奇岩险,谷深潭幽,秀丽而富于野趣,幽静而多变幻,景色十分迷人。溪里温泉每天涌水2500吨,水温高达44℃,水质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成分,对关节炎、皮肤病均有一定的疗效。风景区内还散布着不少文物古迹。 地理位置:位于武义县中部。 景点级别:温泉一龙潭省级风景名胜区。
双林寺位于浙江省义乌市佛台镇罗汉堂,因经历15个朝代,15个世纪,达摩勘基,梁武帝敕建,传大士(520年)开创而闻名。更因有陈、隋两代帝王大臣数百人为护法檀越,文、炀二帝作书宣敕慰劳大士弟子惠则等,而使其声名更震,昭彰宁宇。双林寺历史上规模之大、历代帝王贵赐供养之盛,非一般寺院可与之比。在北宋时,犹余僧舍1200楹,僧尼二百余众,染陈始创,盛况更隆,故史有“天下第三,江浙第一”和“浙东大刹”之称。宋时又被列为“天下丛林五山十刹”之一。英宗治平三年,御赐......[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