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幢寺原名救生寺,又因寺内有一座古钟楼,所以俗名又称钟楼寺(原址在今酒泉中学)。寺院创建时间已不可考,但据明嘉靖年间所编《肃镇志》可知,这座寺院在元代已有,明代酒泉城示意图亦有标明。在清“顺治十八年,副使李雨沾倡修。康熙九年、四十八年俱增修,杰阁参云,登之可以旷览”(《肃州县志·宗祠庙宇》),为明清以来,河西地方众僧聚会吟梵的重要寺院之一,及当时酒泉城内最大的宗教活动中心,故名“僧寺”。寺内悬有古钟一口,重约五千斤,声音浑厚绵长,圆润宏亮,击之声闻十余里,据《县志》记载:其钟声音晨浑晚清,又称“晚钟”与“僧寺”合起来,就成了肃州八大景之一的“僧寺晚钟”。
1935年,在酒泉钟楼寺筹组成立“中国佛教会酒高安敦玉金鼎七县联合分会”(前身为“肃州七县佛教联合会”)包括酒泉、高台、安西、敦煌、玉门、金塔、鼎新七县,1946年改组为“中国佛教会甘肃省酒泉分会”。与此同时,恭请当代名僧心道法师(法幢宗鼻祖)来酒泉宏扬佛法并开炉传戒,盛况空前。为正视听,改寺名为“大法幢寺”。
钟楼寺建筑分三层,座北向南,山门前牌坊上写着“大法幢寺”四个大字。山门正中,上悬竖匾一块,红底兰字,上书“救生寺”三字。每逢盛会,寺内“撞钟吹螺供奉具,贝叶梵文朝复暮”,观者云集,老少塞路,香烟缭绕,仕庶敬香者络绎不绝,钟声清悠,梵音吭吭,为酒泉佛教文化荟萃之所。明代诗人戴弁题诗曰:
何处钟声动酒泉,上方台殿月娟娟。
灵檐窗满僧吟梵,孤馆残灯客未眠。
寥亮已传青塞外,飘飘还过白云边。
几回听罢生乡思,落下柴扉掩暮烟。——《僧寺晚钟》
可惜僧寺早已被毁,晚钟亦无踪迹,惟遗留有药王宫、玉皇阁等保存尚好,现已被酒泉市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加以保护。
欣逢盛世,大法幢寺得以重建,1984年,在西大桥北岸新修寺院一座(定名为法幢寺)。后因地方狭小并响应酒泉地、市党政领导的倡议,1994年,由已故中国佛协常务理事、甘肃省佛协副会长融照法师发起重建工程,于1995年奠基开工,1999年9月20日一期工程完工;举行了盛大的竣工暨佛像开光典礼。中国佛协副会长茗山大和尚、副秘书长倪强先生、甘肃省佛协副会长融开大和尚等莅临指导。茗山大和尚、融开大和尚主持了佛像开光法会,地、市领导,各地高僧及各界群众3万多人参加了开光庆典。
新建大法幢寺位于肃州城北2公里处讨赖河畔北崖梧桐湾,占地110余亩。寺院坐北向南,依崖傍水,祁连雪峰尽收眼底。周边潺潺流水、林木葱郁、风景秀丽、景色宜人、气象万千。殿宇为仿唐建筑。塑像端庄古朴,出之著名雕塑家何锷之手,与敦煌莫高窟艺术一脉相承。2001年二期扩建工程开始,于2003年底完成了佛塔和卧佛殿主体工程。佛塔为九层八角楼阁式建筑,高40.80米,号称西部第一塔。卧佛殿为双重檐殿堂、东西九开间。卧佛为铜铸镀金,长36米,高8米,完工后将成为目前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室内卧佛。四壁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消灾延寿药师佛、西方接引阿弥陀佛等佛像共六千尊。整个卧佛殿气象宏伟,金壁辉煌。
梧桐迎风,绿柳成行,殿堂庙宇掩映于内;钟声清悠,梵音潦绕。香众游客留连其间。自建成以来,游人纷至沓来,敬香者络绎不绝。每逢朔望节日,举行盛大佛事活动,善男信女齐来朝会,商贸旅游与佛教活动融于一体,形成了物资交流,传统文化,佛事活动的盛大集会,为肃州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