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叶尔羌,维吾尔语,意为“土地宽广的地方”。叶尔羌河是塔里木河四源之一,一名葱岭南河,位于喀什地区东南部,源出新疆叶城县南止拉胡鲁森岭,西北流歧为二支,西支西流折而北流,又折而东北,环绕莎车县治,以入于巴楚县,名泽普勒善河,东支北流为听杂布河,又东经叶城县治北,为喀喇乌苏河,又东北至巴楚县南,与西支合,二流既合,左出一支渠,名玉河支河,与乌兰乌苏河通汇为湖,正渠至葱岭南河,又东北至噶巴克阿克集,与葱岭北河会。 该河源头由拉斯......[查看详情]
塔吉克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原为地质矿产部内部展室,后对公众开放。博物馆内收藏各类矿石、宝石样品1.6万余件,但由于场地所限,只展出4500件,其中90%展品是塔本国出产的矿石,小部分是通过交换由其他国家提供的。展馆面积320平方米,展出了地质学的不同学科的展品: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和古植物学。博物馆既全面展示塔吉克的地质分布情况,又展示了矿产的分布情况,并展出了矿产和不同起源演化阶段的样品。 博物馆拥有塔国矿产资源地图,标明了矿产的产......[查看详情]
项喀拉库里,系柯尔克孜语,意为“黑湖”,因该湖位于慕士塔格冰峰下的苏巴什草原上,在白雪的映衬下。深邃的高山湖水其色似墨,因而得此名字。 喀拉库里湖距喀什市198公里,中巴公路从湖畔经过,游览十分方便。该湖地处布仑口和苏巴什达板之间,距公格尔九别峰也不远,海拔3600余米,水面面积约10平方公里以上。是由一前一后两个相连通的湖泊组成的,故当地又称为“姐妹”。天气晴朗时,湖光山色堪称壮丽,兼之湖畔水草茂密,牧群毡房错落,更令游人赞叹。 ......[查看详情]
乔戈里峰被评为中国最美十大名山之一。乔戈里”,塔吉克语,意为“高大雄伟”。乔戈里峰海拔8611米,它是喀喇昆仑山脉的主峰,也是世界上第二高峰,国外又称K2峰。乔戈里峰位于东经76。5度,北纬35。9度,座落在喀喇昆仑山的中段。属中国的一 侧,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叶城县境内。乔戈里山峰主要有6条山脊,西北——东南山脊 为喀喇昆山脉主脊线。同时也是中国、巴基斯坦的国境线。其它还有北山脊、西山脊、西北山脊。峰巅呈金字塔形,冰崖壁立,山势险峻。在陡峭的坡壁上布满......[查看详情]
海拔7745米,位于乌恰县与塔什库尔干县交界处。塔吉克语意为“冰川之父”。 相传,慕士塔格峰上住着一位冰山公主,她与住在对面的海拔8116米的世界第二高峰乔格里峰上的雪山王子热恋,凶恶的天王知道后很不高兴,就用神棍劈开了这两座相连的山峰,拆散了冰山公主和雪山王子这一对真挚相爱的情人。冰山公主整天思念雪山王子,她的眼泪不停地涌出,最终流成了道道冰川。山上终年积雪不化,冰珠闪烁,如同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父,更因为它是冰川形成最早的山峰,所以被人们称做“冰山之父......[查看详情]
距喀什县城145公里,海拨在5000米左右,这里是喀什通往巴其斯坦的中巴公路国内段的终点,竖有中国国界的界碑。 红其拉甫是世界上海拨最高的口岸,由于天气情况比较恶劣,这里只在4月15日-10月15日开关,其它时间都是关闭的,无论是游客还是探亲者或者商人都不能通过。山口附近的风景很不错,开关时期这里的游人和商人络绎不绝。 从喀什到红其拉甫的这段中巴公路长415公里,它是帕米尔高原之行(《西游记》中提到的葱岭就在这一带)的必经之路,一路上会经过奥依塔克......[查看详情]
特拉木坎力冰川被誉为中国最美六大冰川之一。2005年10月23日,中国最美的地方排行榜在北京发布。特拉木坎力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冰川长28公里多,面积为124.53平方公里,冰川末端高度为4520米,冰川雪线高度为5390米。冰川冰净储量为26.774立方公里,换算成水量可达22.758亿立方米,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固体水塔”。 特拉木坎力冰川位于喀喇昆仑山脉的特拉木坎力峰(海拔7441米)下,冰川长28公里多,面积为1......[查看详情]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是维吾尔族伟大的思想家,他于公元1069年-1070年间,以当时的维吾尔文完成了13290行的长诗《福乐智慧》。 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座落在喀什市体育路十二小学院内,占地965平方米。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墓是一组富于维吾尔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建筑群。陵园正门朝南,园内除中心庭院外,可分东、西两大部分,西部有一个平面呈曲尺状、顶为大跨度石砌圆拱顶的礼拜殿,前有雕花密肋天棚,后有祈祷室;东部是玉素甫.哈斯哈吉甫的陵墓所在,前有宽8米、高9米......[查看详情]
维吾尔名人陵墓。位于喀什市以西45公里的疏附县乌帕尔乡。麻赫穆德·喀什噶里是11世纪喀喇汗王朝时代维吾尔族著名学者、语言学家,1008年生于喀什噶尔,出身王族,是喀喇汗王朝勃格汗的后裔。 1058年因宫廷政变,祖父和父亲均遭杀害。遂只身逃出喀什噶尔,长期在天山南北及中亚一带进行考察。在突厥语系的各民族各部落中收集了大量的语言资料,潜心研究,分类整理,于1076年在巴格达(土尔耳)用阿拉伯文写成百科知识性词书《突厥语大词典》,也为研究中国及中亚操突厥语各......[查看详情]
陵墓占地1050平方米,虽历经数百年,其壁饰图案、建筑用料及结构布局,仍清晰如新。近年来,当地政府和群众,又专门为阿曼尼莎汗王妃另外修建了陵墓,其高大、精美,均超出了原王陵。它位于县城中汉城、回城之间,至今瞻仰者不绝于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