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DE
FGHJ
KLMNP
QRST
WXYZ
兰州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始于明洪武5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城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桥柱“将军柱”三根。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的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30.669万两,......[查看详情]
甘加草原位于夏河县城西北20公里,周围群山环绕,是一处典型的高原草地,理想的天然牧场。每到夏季,整个草原碧绿如茵,好似一块天然的绿色大地毯,鲜花盛开,繁花似锦,姹紫嫣红,争奇斗妍,牛肥羊壮,空气凉爽宜人,顿感心襟开阔,心旷神怡;蓝天、白云、绿草浑然一体,央曲河和央拉河蜿转流淌,犹如一条洁白的哈达飘落在草原上,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彩色油画。甘加之有名,不仅因诞生了拉卜楞寺创建者第一世嘉木样大师而闻名,更因在苍茫牧草中还隐藏着许多难以解读的历史奇观和自然奇景而蜚......[查看详情]
赵充国陵园位于清水县城北李崖村石佛坪,距县城1公里多。始建于汉,后历代辟祭田,修祭殿,勒石刻碑,铭其事迹。此陵园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甘肃东部地下古墓(宋墓)博物馆也建于此并完成一期工程。 景色特点 陵园建筑典雅肃穆,气势恢弘,墓区现存封土冢,冢前有碑亭两座,为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汉后将军营品侯公讳赵充国之墓"和道光年"汉故将军营平候之墓"的石碑。陵园内还有鲁公姬造像碑、宋墓群等,是一处休闲旅游凭吊怀古的好去处。
黃河母親像建在蘭州賓河馬路,黃河南岸,長6米,高2.5米,用泰山紅色石 ,雕刻而成,不只有東方女性的特有形象,更給人以秀麗和溫柔的美感.象徵著中華民族在黃河母親的哺育下,欣欣向榮.
兰州位于甘肃省中部,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也是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和旅客集散地。是历史上的军事要塞,又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之一,距今已有1400年历史。古代兰州,是中国人民与亚、非、欧三大洲人民友好往来的交通要道,是长安进入西域的黄河三渡口之一,也是河西走廊的起点。古“丝绸之路”,唐僧玄奘(见西安大雁塔玄奘介绍)西去印度,马可·波罗探险游历,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兰州都是必经之路。 兰州现辖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红固区五区,......[查看详情]
兰州黄河铁桥介绍 兰州黄河铁桥俗称“中山铁桥”、“中山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黄河铁桥不仅是兰州历史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中山铁桥的前身是明洪武5年(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七里处建的浮桥;至明洪武9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移浮桥至西10里处,称“镇远桥”;明洪武18年(1385年),兰州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今日位置,至今遗存重10吨,长5.8米的......[查看详情]
水车园介绍: 水车园位于市滨河路西段,东邻中山桥,西邻“黄河母亲”雕塑,北望白塔山公园,南近白云观,是滨河路旅游线上的重要一景。 水车历史悠久,外形奇特,起源于明朝,是兰州市古代黄河沿岸最古老的提灌工具。兰州水车,又叫“天车”、“翻车”、“灌车”、“老虎车”,水车园是兰州市旅游局为再现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专门设计仿建的游览参观公园。 水车轮幅直径达16.5米,幅条尽头装有刮板,刮板间安装有等距斜挂的长方形水斗。水车立于黄河南岸,旺......[查看详情]
竹林沟自然保护区介绍: 竹林沟自然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永登县境内,祁连山北麓东端,东经102度36分-102度45分,北纬36度38分-36度42分之间,面积33.61平方公里,海拔2100-3500米。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高山气候,其主要保护对象为鸟类及其生境。区内有植物61科85属109种。野生动物有兽类20余种,鸟类40余种,其中属国家重点保护的有白臀鹿、马麝、猞猁及蓝马鸡、斑尾榛鸡、血雉、苍鹰、雀鹰、松雀鹰等。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兰州市榆中县境内,距离兰州市区约60公里,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清康熙年间改名为“兴隆山”并沿用至今。 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景区由两峰一峡构成,即“兴隆峰”(东峰)、“栖云峰”(西峰)和两峰之间的峡谷“兴隆峡”,兴隆峰为参天青松覆盖,苍翠葱茏,坡急幽深,栖云峰峰险峻峙,气势雄伟,气度高拔,山间云遮雾绕,虚实掩映,飘渺如仙镜,被誉为小蓬莱,两峰之间峡谷溪流春夏奔涌,峰谷相映,峰翠泉涌,林木苍翠,形成黄土高原中的岛状......[查看详情]
青城高氏源来自于山东渤海,当初兄弟仨随肃王来到甘肃,先是居住在陇西,后移居兰州庙滩子。在战争中二弟、三弟为国捐躯,被封为护旗将军。后举家迁之青城城河村,高氏后人1785年修建高家祠堂保存至今。 高氏祠堂,典型的明清建筑,一进大门是视野开阔的类似大厅,对面就是祭祀祖先的地方。过厅中悬挂着咸丰皇帝赐予进士高鸿儒的匾额,白底黑字上书:“进士”二字。幽静古朴,典雅庄重,“源宗渤海家声远,春满青城雨露新。” 2003年,镇里从省文物局争取资金9万......[查看详情]